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罗隆基参与组建国家社会党既与其个人思想和经历有关,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大江的国家主义、英美自由主义、费边社会主义是他接受国家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中日民族矛盾加剧、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苏联计划经济取得惊人成绩是他参与组建国家社会党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退踞台湾之后,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及“外交”上面樯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对国民党政权的生存造成极大的挑战。为了巩固政权,建立其统治的“正当性”,国民党在台湾建立二元政治体系,以党国威权体制控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层面,而将基层选举作为巩固威权统治的机制。从国民党对地方选举制度的设计以及操纵选举的策略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民党在台湾实施地方选举,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达到社会控制与政权统治。  相似文献   

3.
魏晋之际,在曹魏政权与司马家族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阮籍不像嵇康那样政治态度鲜明。因而历史上对既籍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卖身投靠了司马家族的小人,有人认为他同情曹魏政权而反抗司马家族。但通过辩证地分析史料,可以认为阮籍对这场政治斗争持一种矛盾的态度,与司马家族是一种特殊的消极的合作关系,既非投靠也非反抗。  相似文献   

4.
合法性危机是一种直接的认同危机,它表现为不同的矛盾,直接威胁着系统整合,从而危及社会整合。南京国民党政权推行的一党独大的政治霸权秩序和御用文化的价值信仰体系,为国民党政权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他来自一个保守的白人政治世家,执掌南非政权后令人耳目一新。1936年3月18日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出生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近郊的白人工人居住区梅费尔。他的家族在阿非里卡人(荷兰血统的白人后育)的国民党中具有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1,(22):54-55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台湾政界颇为典型,善于权谋与算计,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他的“总统梦”与推动第三势力的政治愿望一个也没能实现。他敌我不分,敌友不分,以敌为友,视友为敌,搅乱政局,破坏泛蓝团结,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大局。他曾以一已之私裂解了国民党,今天又因“马宋个人恩怨”来裂解泛蓝。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宋氏做法,可能导致国民党重新失去政权,最后只能是毁了泛蓝,也埋藏了“宋家王朝”。他的一意孤行,也等于破坏了岛内“反独”的统一阵线,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他本人也因此葬送了自己的两岸政治大舞台。  相似文献   

7.
黑白矛盾、党内矛盾是其辞职的主要原因:南非双色政权中的色彩将更趋单一化。 9月9日,61岁的南非前总统德克勒克正式辞去南非国民党领袖职务,并将永远退出政坛。按德克勒克自己的话来说,他本人已成为“最后一个与国民党的过去有牵连的高层人物”;他的辞职有利于树立国民党“崭新和改革”的形象,符合该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他表示希望国民党新领导人能振兴组织,以迎接1999年大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的党组织存在着两个突出的弱点:一为派系斗争的尖锐,二为基层组织的空虚。到抗战胜利时,这种状况不仅未得改善反而更趋恶化。严重的组织危机使国民党对与中共进行政党政治竞争深怀顾虑,进而使其在战后政治发展进程中增加了对武力的依赖。国民党在组织危机的刺激下发动了内战,又因党组织无力支撑内战而失去政权。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的党组织存在着两个突出的弱点:一为派系斗争的尖锐,二为基层组织的空虚。到抗战胜利时,这种状况不仅未得改善反而更趋恶化。严重的组织危机使国民党对与中共进行政党政治竞争深怀顾虑,进而使其在战后政治发展进程中增加了对武力的依赖。国民党在组织危机的刺激下发动了内战,又因党组织无力支撑内战而失去政权。  相似文献   

10.
勾勒了1942-1943年河南灾荒的历史及其原因,以《大公报》、《时代》周刊、《前锋报》三家媒体为中心,分析他们对河南灾荒的报道以及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考察以国民党、日伪汉奸、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政权对灾荒的救济及其效果。从《桐柏民变》、《温故一九四二》等文学作品出发,探究历史与文学想象之间的张力。河南大灾荒如同一块试金石,检验着三种政权的执政能力与民意所向,为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描画出了鲜明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特种教育自1933年在江西创制并推行,作为国民党在“收复区”推行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发展乡村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国家意识及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最终目的是要民众对国民党政权以及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的认同。特种教育既是乡村教育运动,又是国民党在“收复区”进行的一场全面的政治动员,而后者显得更突出、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汤修元 《长春大学学报》2014,(3):397-399,403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丰富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多党参政的政党制度,建立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实行大多数人的民主以及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民进党是“乱而有序”,国民党则“杂乱无章”。即使“马王配”了,国民党也未必能够拿回执政权。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自训政开始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央层级主持地方自治工作的机构经历两次变革,最终成为核心权力的组成部分。其沿革可分为三个时期: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地方自治专门委员会时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下属地方自治指导委员会时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地方自治计划委员会时期。这一历史过程,既展现出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政权在政治现代化方面的不断尝试,又揭示了国民党的党政矛盾和党内矛盾是推动中央政治组织变迁的主要动力。政治机构组织化程度增强、政治权力下沉等结果,并非事先计划的目标,只是采取各种权宜之计和处理各种矛盾时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 ,国民党虽然实际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但国民党只愿有条件地解决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问题。国民党解决共产党合法地位问题的途径有三 :共产党合并于国民党 ;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俟宪法颁布后再谈”。因此 ,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6.
命运让金大中与军人政权之间形成了水火不相容的敌对关系:一方面,自金大中登上政治舞台以来,就接连遭受军人政权的打击、迫害;另一方面,正是在反对军人政权的过程中,金大中成了国内外闻名的民主斗士。金大中是不幸的,因为他曾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摧残。金大中又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抗争逐渐赢得了国内民众的支持,成为韩国民主化运动的象征和知名的政治领袖,他多年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正一步步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他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政治人物,被各国舆论视为打开韩国民主化大门的人。金大中走过的争民主之路充满传奇色彩,但他…  相似文献   

17.
维护世俗封建统治秩序是路德一贯的、根本的政治立场。路德对农民战争的态度和他晚期强化世俗政权的主张均是他维护世俗封建统治秩序的一贯立场在新形势下的必然发展,并不意味着他"背叛了人民"。路德中晚期继续坚持维护民族利益;他晚期的政治主张与封建诸侯的政治主张仍有显著差异,某些政治观点包含了与封建等级制度不相容的进步因素。因此路德晚期并未"成为诸侯的奴仆",而是坚持了当时先进的市民阶级的政治立场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08,(22):58-59
邵毓麟的一生与中韩关系结下了不解之缘。1949年7月,在国民党政权撤离大陆前夕,邵毓麟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首任驻韩大使,同时也是末任“大使”。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后期,为了抵制国民党政权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反时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第二次宪政运动,它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以及日后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他并非职业外交家。他任职的领域遍及军、政、党、民各界,却为中国外交做出了卓越贡献。1948年12月22日,吴铁城出任民国外交部长,时仅三月,且已近国民党政权崩溃之时。他属于以党务活动家出任外交部长的类型。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官方实行特殊的外交政策,由外交部主管建交国家的外交事务,而由国民党中央党部主管非建交国家外交事务,主要是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