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雷 《科学之友》2008,(1):87-87
"×××到此一游",不能简单斥责为"素质不高的表现",我们应该正视它,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正因为它是一种民族心理,所以很多人并不认为刻上这几个字就是素质差,反而会为之感到自豪.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但对已经在民族文化上打上烙印的东西,要改变起来需要耐心,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2.
"两种文化"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钝 《科学》2003,55(4):55-57
1956年,英国人斯诺(C.P.Snow,1905-1980)在<新政治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两种文化>的文章.三年后,他将文中的思想加以扩充,在剑桥大学作了一个著名演讲,讲题是<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按照剑桥大学知识史教授科里尼(S.Collini)的说法,斯诺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至少做成了三件事:发明了一个词汇或概念,阐述了一个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词汇是"两种文化";问题是存在于人文学者和科学家之间的文化割裂,即所谓"斯诺命题";争论就是围绕着"斯诺命题"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思想论战--令人感到意外和兴奋的是,这场争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化自身,它的政治、经济乃至生态学内蕴在今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得以重新彰显.  相似文献   

3.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宋代诗人徐俯以神来之笔,一个“蘸”字,画出了桃红映水的阳春美景。春日漫步桃林,欣赏桃的风采之时,不禁令人想起桃、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下的不解之缘。中国是桃的故乡。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野外劳动,采集果实时,发现了桃这一果树,红色的花,赏心悦目;甘甜的果,饱食充饥。先民便将野桃树进行人工栽培,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桃的美丽神话,《夸父逐日》这一动人心魄的故事,便是对桃神话的代表作“。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相似文献   

4.
对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还有一个地域的选择问题,中国这么大地方,到底去哪里好?去北京、上海、深圳是好的选择,那里的物质条件、生活条件确实不错。但在那些城市,留学回国人员很多,人才济济。而在湖北、重庆这些中部、西部地区的留学回国人员比较少,虽然基础设施不如上海,不如北京、深圳,但是它们有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从黑白两词入手,在东西方的文化大背景下,分析它们之间文化内涵的区别,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探索语言和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响应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精神,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以文化为公”初步解决了“三农”问题,成为中国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侗旋,有人口2 514 014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南、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特产糯谷,以香禾糯最享盛名。少数人从事林业,在池塘稻田中齐鱼的也很普遍。  相似文献   

8.
9.
姜蓉 《科学之友》2004,(4):42-43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世界前列,探索性的研究一定要做,否则永远只能在二类国家的行列里。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世界眼中的中国》大型调查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世界眼中的中国》主题调查由北京数字一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执行,以奥运期间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认知、奥运感受以及中国经济印象等内容做了详细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
自然国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学是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内涵博大精深,大致可分为人文国学和自然国学两大部分.自然国学与人文国学一样,有着明显的社会性和民族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密不可分.今天弘扬自然国学,并非只为研究其历史,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我国当代的科技现代化中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