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瓷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水平也日益提高。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它通过釉色、纹饰与造型的完美结合,从而传达作者的创意思维。它是现代家庭物质、精神生活中必需的装饰物品。陶瓷艺术作为现代家居装饰的一部分,其独特性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三者的统一。各种风格不同的瓷器在装饰方面也有着不同的效果,不仅能丰富室内空间层次,而且还使室内环境更具有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陶瓷作为生活实用之物和审美理想艺术之物的符号形式是物质实践的结构功能和主体性在人类精神上的内化和积淀,其实用与审美的文化性相结合,承载着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大内容.这一符号的演进过程熔铸了历史前进的足迹,标志着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3.
陶瓷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等于是陶瓷国画艺术。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表现,是以陶瓷材料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为表现手段,以国画的技法来表现国画的一种神韵。新彩绘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绘画的艺术成就。写意绘画又是以民族艺术内涵与精神成为中国艺术陶瓷领域的一朵奇葩。本文仅以个人观点试从构图方式与表现技法上浅谈釉上彩绘写意牡丹。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陶瓷文化与旅游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陶瓷文化界定,从陶瓷文化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结合起来讨论;二是陶瓷文化在旅游运作中的谋划。陶瓷文化在旅游运作过程中涉及旅游城市形象塑造的研究与陶瓷文化旅游产品规划的研究。陶瓷文化旅游产品规则包括旅游瓷的艺术设计与包装、手工制瓷体验旅游、陶瓷专业研修之旅、陶瓷工业旅游等。基于上述陶瓷文化旅游产品研究,本文认为学界既要进行微观的陶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探讨,更要进行宏观的陶瓷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方案研究,这样才能架构起陶瓷文化旅游应用研究的宏大框架,由此才能勾画出一个宏阔、完善与详尽的陶瓷文化旅游产品远景图像。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物质生活是由于设计的不断创新的推动而不断地进步,陶瓷艺术设计在实用性的基础上不断增添其审美的艺术性,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更新和享受,陶瓷艺术设计不断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陶瓷艺术设计的色彩应用,无时不在设计上,生活中呈现出独特的无穷魅力。陶瓷艺术的色彩体现,除造型、肌理等审美因素外,其色彩本身的展现不是单一的。陶瓷的材料属硅酸盐材料范畴,由矿物和金属氧化物材料所构成,凭借于温度与烧制方式的不同,其色彩的变幻莫测是任何材料所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宋涛  彭涛 《科技信息》2009,(13):133-133,83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带来物质进步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精神情感的失落。笔者基于陶瓷艺术的现状,回溯陶瓷艺术的发展和特点,分析陶瓷艺术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着重阐述陶瓷艺术的精神性和它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来源于物质生产生活,生发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原理,升华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定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于物质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民族文化的力量之源、党的执政之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新时代推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共识、团结统一,不断推动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和充裕。  相似文献   

8.
陶瓷艺术不但以其实用的器形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因其所展示出来的巨大情感魅力在人类精神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从情感的表达、色彩与情感、陶瓷欣赏与情感等方面讨论陶瓷艺术中的情感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占江 《科技资讯》2010,(30):84-84
建筑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物质支撑,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要素。建筑物的质量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必须保证建筑物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9,(5):65-68
作为农耕文明的结晶,酒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饮品,同时也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被认为是沟通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重要媒介。酒文化的发展有着阶段性、连续性跟继承性的特征,因此要全面了解一个国家的酒文化,就不能忽视对其起源的相关研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亚洲文化圈,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文化研究方面也有着诸多相通点。日本的酒文化起源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两国酒文化起源的传说数量众多,而"酒"字的来历、酒的酿造技术也跟中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印地安之梦     
梦,在印地安人眼中都是真实的,是他们的生活向导。印地安人一直认为,有一个看得见的物质世界,还有一个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而梦则像一条小船,载着梦者跨越现在及未来的界线,抵达彼岸的那个精神世界。一切答案均可从梦中找到,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部落。印地安人种种神圣的,沿袭至今的仪式,如斋忌、不饮酒、不喝水,都是为了得到梦境及其真意。明月高悬,天地清辉一片。纵马草原,印地安男女想往通过精神世界的体验,靠近他们心目中那位开创宇宙、拥有无边力量的伟大智者。能够通过梦而见到大智慧的人在部落中被尊称为圣人。印地安人认为进入精神世界可获得重要知识,而这种知识则主要以预言的形式出现。纵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和状貌,提升了综合国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也极大地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社会的精神文化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一般地说,人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大多持肯定或称颂的态度,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则见仁见智,论说不一.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本身的复杂和幽玄奥妙以外,更由于思想观念的外在化和客观化远不如物质生活来得那么单纯和实在.对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而言,它的内在性和复杂性也使得它很难像物质生活那样取得明显的公度性.精神生活的公度性是需要精神与精神之间的多次碰撞以及精神对自身特质的寻求才能逐渐显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唐三宝 《科技智囊》2006,(10):80-82
人的精神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企业作为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在生产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在塑造、历练着人的精神。精神作用于物质,物质承载着精神,于是,一个个有着生命力的品牌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人总要有点儿精神,不然活着有什么意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摆脱了  相似文献   

14.
巴人早期南迁,后进入了湘、鄂、渝、黔边区地带,在当地考古文物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巴文化发展的脉络.土家族文化是古代巴文化的承接,从土家族文化所反映的一些特征来看,它体现了古代巴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的主要面貌,也是古代巴人族源、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嘉莉获取物质满足之前和之后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对比,发现其转变的过程及结果.嘉莉只顾追求物质享受,却完全忽略了精神世界的发展.嘉莉在追求物质生活过程中的转变及产生变化的原因,告诫人们:仅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并不意味得到真正的幸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道德道德理论中,义利关系问题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义利关系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层面。首先,指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或者说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其次,因为“义”本质上代表着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利”代表着个人利益的要求,所以义利关系是公利与私利的关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公利与私利的关系,仍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陶瓷,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它那美观、耐高温、抗腐蚀、硬度大、抗氧化等性能一直得到人们的赞赏,但它也有致命缺点,那就是脆性,一掉到地上就会四分五裂。陶瓷的脆性,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消费者需求的天平开始由“物质功能”向“精神需求”倾斜。意识形态广告,站在诠释与利用文化的立场,以对消费者精神世界的点拨与重构,将物质商品置入精神世界的框架中,使其成为满足某种心理需求的“隐喻”,基于被广告激发的精神需求,驱动了商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19.
陈琳娜  余靖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4):103-104,78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追求质量与效率的社会环境当中,人们生活用品的批量化,机械统一化规格与流水线生产方式,使人们置身于一种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当中,情感的缺失、人性的冷漠;再面对这些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流水线下的生活用品,更多的人在内心深处开始渴望从生活品中得到情感的补偿,如何更好的将手工技术和文化内涵融合于现当代陶瓷艺术品之中,使之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关怀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现当代陶瓷艺术品无论在功能性或观赏性上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在体现手工价值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任涛  彭家海 《咸宁学院学报》2013,33(3):59-60,141
《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它记录了作者两年零两个月的湖边独居生活经历及思想感悟。这种绿色生活崇尚物质简朴、精神富足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品里恬静、澄明的瓦扭登湖也代表着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安宁。现实社会的浮华与浮躁使得人们误读生活本质,迷失自我。只有尽可能的降低自身的物质需求,更多的融入大自然并与之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才可能找到心灵深处的瓦尔登湖,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本质和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