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过后,杜甫携眷西行,在由秦入蜀流寓同谷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以山水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每首诗甚至每句诗皆可视作"有我",诗歌中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乐观而孤独的旅客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杜甫流寓同谷时是其一生中最为悲惨的时期,他用心血凝成的《同谷七歌》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理想幻灭之感慨,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其生活的举步维艰,颠沛流离造成的骨肉分离的悲痛,自身遭遇的屡屡不幸,以及忧国忧民的悲愤情怀。《同谷七歌》既反映了诗人的悲剧人生,也展现了诗歌浓浓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3.
杜诗对宋诗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宋人在诗学观念上推崇杜诗,他们继承杜甫"诗史"精神,写出了关心国事民生的诗歌;宋代诗人在诗歌风格上学习杜诗,也注重学习杜诗的诗歌技巧;宋人模拟杜诗,使用杜诗典故,集杜为诗并集杜入乐;宋人在诗歌创作中经常模拟杜诗题目,有时又以杜诗为韵。  相似文献   

4.
盛唐艺术繁荣鼎盛,并且当时的文人普遍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因而留下了数量颇丰的艺术诗。其中,杜甫的艺术诗成就最为显赫。杜甫的艺术诗不但生动展示了盛唐艺术的风貌,而且深刻阐释了盛唐艺术的风度。一方面,杜甫的艺术诗是受盛唐艺术的强烈感染而作,承载了盛唐艺术的大气与恢弘;另一方面,杜诗创作历来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盛唐社会的急转骤变使杜甫后期的艺术诗具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而盛唐艺术的气度始终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5.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代誉为”诗圣”,他的成就和影响几乎无人可及,但清初王夫之却对其存有严重的偏见,竭力贬抑杜甫人品,贬低杜诗成就。王夫之抑杜、贬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认为杜诗有悖风雅传统;二是厚古薄今倾向;三是重汉魏轻唐宋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恐怖魔鬼谷     
哈哈博士整装待发的时候,溜溜球和李晓楠背着行囊进来了。"听说过魔鬼谷吗?我打算去那里,那是个很可怕的地方。"哈哈博士先声明此行不同寻常。"有哈哈博士在,我们什么也不怕!"溜溜  相似文献   

7.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伟大诗人杜甫一生锤炼出多多少少的“惊人语”,扣动着千百年来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弦。这些“惊人语”形成了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风格的主要方面,这是人所公认的。但有人认为:七五九年(“三吏”、“三别”创作的年头)是杜甫沉郁风格发展的高峰,七六○年入蜀以后的后期诗,  相似文献   

8.
“情圣”杜甫的情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即从杜诗中对自然景物体察入微、细腻传神的描写,对自然万物怀有的由衷的亲爱之情,对自然生灵的恻隐、关爱之心等几个方面再去窥见诗人博大的仁爱主义情怀,以更全面的了解伟大诗人杜甫。  相似文献   

9.
游黑山谷     
我们一家是在早上到达黑山谷的,山谷还没到对外开放的时间。硕大的"黑山谷"三个字,立于眼前。旁边是一座山,山上笼罩着一层浓雾,好似一道屏障。浓雾在群山之间游荡,营造出如诗一般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的经历使他的诗凸现出境界的宏阔与现实的惨淡,而其诗中的地理名词更是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杜诗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这在杜甫的七言律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的地理名词在杜甫七律中的存在形式、类型特征、结构效果都有不同,这些差异正凸现了杜甫在地理名词运用上独特的审美眼光,对于探究杜诗的艺术性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走近杜甫     
陈健 《科技信息》2012,(4):331-331
初中生的古诗教学中,杜甫的诗歌占了极大的比例,而在教学中我们一定会提到"诗圣"、"诗史",但学生只是记住了这样的名词却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走近杜甫、了解杜甫,杜甫的生平及创作经历的介绍就尤为重要。因此对杜甫的诗歌进行浅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诗,清以前研究注释的人非常多.杨伦《杜诗镜铨》说:“宋以下注杜者名有千家,迩来论列者亦不下数十家.”解放后,粗略估计,亦不下四五百家.尽管注释研究杜诗的人如此之多,但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关于杜诗仍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必要.笔者于杜诗为门外汉,近几年来在通读杜诗后,感到尚有下能已于言者,现在把它写出来,只能算是刍荛之见.敬请方家指正.我想首先必须探讨研究的是:杜诗的主流思想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清以前,一般都认为是“忠君”.特别是从苏轼提出“杜甫一饭未尝忘君”后,更是这样.或者说是“原本忠孝”.在封建社会里,孝实际上是忠的社会基础,所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即是这个意思.当然,仇兆熬说,杜诗“有一念不系属朝廷,有一时不(?)(?)斯世斯民者乎?”除忠君外,也提到忧国忧民.但忠君是首要的,有其凌驾一切之上的崇高地位.解放后,在解说杜诗时,当然也说是“忠君、爱国、爱民”,但把爱民提到了十分突出的地位,说杜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成为“人民的诗人”.这可以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冯至的《杜甫传》为代表.这显然是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封建君主专制社会里,国王(皇帝)具有无上权威,提倡忠君是与当时的历史时代相适应的.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强调人民性  相似文献   

13.
杜甫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七律最为出色,影响深远。七律也是金代诗人元好问最擅长的诗体。他的诗歌思想内容与风格和杜甫相似,艺术表现手法也继承杜诗的精髓,同时亦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4.
山水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种奇葩。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流传下来的约一千四百余篇的诗作中,就有一百五十篇以上是描绘山水风景的。可是,对诗人的这些诗篇,过去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也很少有人对它进行全面的研究。一般人只称赞杜诗是“诗史”,而很少谈到杜诗还是“图经”。本文拟对杜甫诗作中的“图经”,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石墨烯谷电子学的部分研究进展;探讨了在二端石墨烯块材料中产生谷极化电流的可能性.在块材料中,有2种与谷自由度直接耦合的势能:应变产生的赝矢量势和依赖于子晶格的静电势(交错势能).对称性分析表明,仅靠这2种势能的作用不能产生谷极化的输出电流.若将这2种势能分别和普通的磁电垒联合,就能获得显著的谷过滤效应.利用交错势能和磁电垒联合调制产生的谷电流可通过逆谷Hall效应测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杜甫诗歌中所使用的马与鹰这两种物象入手,简要分析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意象同诗人的创作思想、艺术手法以及创作环境等之间的联系。试图通过对杜诗中一些意象的解读,去弄清诗人的创作与时代、社会现实及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Quantale内部结构,我们首先在Quantale上引入了伪同余的概念;讨论了伪同余与同余的关系;最后借助于伪同余,建立了Quantale与序半群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与他的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本文首先从分析杜甫的两首“凤凰诗”入手,然后参之以其他材料和杜甫的大量诗作,证明杜诗的思想基础乃是一种超越了儒、道思想范围的“大爱精神”。  相似文献   

19.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流寓岳州(今湖南岳阳市),写出了他晚年的五律名作《登岳阳楼》,时年57岁。诗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久慕其名;今上,今日登临,信知不虚。起笔简捷着题。昔闻、今上,写洞庭巨浸奇观,已自先声夺人。清佚名《杜诗言志》卷十二评:“是此四字,从人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韩偓诗歌被称为"唐末诗史",两者在艺术上均取得了突出成就。诗歌体裁方面:杜甫众体兼工,韩偓独擅七律;风格方面:杜诗沉郁而顿挫,韩诗沉郁而自然;语言方面:杜诗凝炼,韩诗平易。二人"诗史"艺术不同,源于二人对诗歌的态度不同,亦与二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