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钟嵘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究其古诗与刘诗的渊源主要是就感情基调、情感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三方面论述。依钟嵘的美学观念来看,古诗是“文质”兼有的,而刘桢则主要继承了古诗的“气”质,并将它最大化地用诗呈现出来。刘桢的诗以“气”“骨”“力”胜,这是钟嵘之所以给予他很高评价的原因。但综观现存刘桢的诗作和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评价,钟嵘的品评还是不够全面的。刘桢诗虽以气胜,但也有沉郁顿挫的深情,可以说是:“骨中有情,气中有文。”  相似文献   

2.
钟嵘认为郭璞诗歌为“中兴第一”。但是钟嵘的评价中忽略了郭诗也受到玄言诗风的影响,因此是有限性评价。本文对钟嵘的评论以及郭璞诗歌与中兴诗坛进行了全面的重新审视,结论是钟嵘的评价仍可成立。  相似文献   

3.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在《诗品》中,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4.
刘桢作为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建安七子"的重要成员,其所写诗文被魏文帝曹丕赞为"妙绝时人"。然而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人们对刘桢的研究似乎还略显薄弱,其中还存在一些不甚合理的地方。文章基于刘桢仅存的15首诗歌,对刘桢诗气格高峻、情高以会采、仗气爱奇等艺术特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钟嵘认为鲍照诗源出于二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描写技巧两个方面。鲍诗擅于描摹物象,诗歌艺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强了个人特色。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同,对钟嵘认定鲍照的诗歌成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在《诗品》中 ,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 ,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 ,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诗学评论中,批评家们都非常推崇钟嵘提出的“滋味说”,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就是“风力”和“丹采”的融合统一。而宋代梅尧臣却持诗歌贵“平淡”的诗学观点。梅尧臣和钟嵘的主张同是诗歌的审美理想但却相反,这乃是源自他们主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梅尧臣所说的“平淡”更侧重关注人自身内心深处的终极关怀,是一种返观自我的冷静谛视,是人生的一种更为成熟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刘桢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钟嵘誉为“文章之圣”。仅从其现存诗文看,悲剧意识,悲剧情感,悲剧意象,悲剧个性充盈个中,不仅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点,而且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时代特征,表现出一个时代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9.
南朝钟嵘《诗品》在选诗和评诗上明显推重对怨情的抒发和表现,各家批评史对此现象的看法基本是从历史背景和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角度出发而言的。实际上,钟嵘《诗品》对诗歌抒发怨情的推重体现了魏晋南北朝士人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是诗歌以抒发情感为本位的观念成熟的一种标志。同时,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的盛行与魏晋玄学的关系亦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对陆机诗歌进行了总体评价,但如何理解钟嵘对陆机诗的评语,目前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我们结合陆机诗歌创作和钟嵘诗学思想,对《诗品》陆机条重新进行了细致疏证。陆机广泛吸收前代文学精粹,博学多才,开启了西晋绮靡文风。其诗歌受曹植影响较大。陆机诗结构上遵循五言诗的写作要求,内容上重藻饰,词彩华美,感情表达曲折迂回。  相似文献   

11.
谱系观来源于谱学,钟嵘将其纳入诗歌研究领域,在《诗品》中建构起以溯源流、定品第为核心的诗学谱系观,历代文论家对其褒贬不一。正确阐释其谱系观,有助于我们认识钟嵘的文学批评思想及其《诗品》一书的价值。从谱系观的起源及前期影响、谱系观与文学史观之关系、谱系观作为自觉的批评观等方面对钟氏谱系观作综合考察,证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任?的诗受到钟嵘的重视,能与谢脁、沈约同列中品。然而,后人多以偏概全,只偏执于钟嵘对任诗的毁,忽视了钟嵘对任诗的誉,只视任昉为"动辄用事"的罪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钟嵘对任昉评价的用心。事实上,任昉的诗歌继承汉魏以来的建安风骨,具有"文亦遒变,善铨事理,拓体渊雅,得国士之风"的优点,这与钟嵘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在零散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对诗体、诗风、诗法、诗意及诗歌历史发展源流叙论等方面;二是在集中地运用方面的承传,这主要体现在钟嵘、张为、吕本中、方回、许学夷、叶燮等人的承继线索中。上述两方面,从不同侧面映现出了我国古代诗歌源流批评的发展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六朝时期,诗人一味追求用典,导致诗歌内容空洞、文脉滞涩.鉴于此,钟嵘提出诗歌创作“直寻”说,认为诗歌贵在吟咏性情,抒发诗人切身体验.但从钟嵘选诗评诗的情况来看,其“直寻”说并不排斥用典,而是要求用典合理适当、贴切自然.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品》对诗歌本质的探索有两大贡献:一、对“人心感物”的“物”讲得更清楚、更深刻,不仅 指自然景物,而且更重视社会生活的内容,对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作了科学的解释;二、认为诗歌感情的基调应充 分体现“怨愤”之情,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止乎礼义”的束缚,抵制了当时诗歌创作的不良倾向,倡导了诗歌创作 应表现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健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7.
钟嵘《诗品·序》强调"诗可以怨",是将怨情看作诗歌创作的动因,认为诗歌可以释放怨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解脱.钟嵘所谓"诗可以怨",是对孔子"诗可以怨"的丰富和发展.《诗品》将"诗可以怨"由"怨刺"为主发展为以"怨愤"为主,推重个人身世遭遇所产生的怨情,同时并不排斥诗歌"怨刺"的政治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谢胱与谢混的渊源关系不仅体现在两人诗歌都以写秀丽的山水诗见长,而且还体现在诗风的清新自然上。谢胱的山水诗既有清新明丽的一面,也有警策有力的一面,并对鲍照的山水诗有所继承和发展。谢诗工于发端,而往往“末篇多踬”。结合钟嵘的审美理想和时代风气,笔者认为钟嵘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  相似文献   

19.
王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7):46-47,52
刘桢诗歌颇有"逸气",与曹植在建安文坛上并称"曹刘"。六朝时期一些诗人深受其劲逸诗风影响,创作了一批拟作。这批模拟之作可分为三类,有拟貌失神之作,有遗貌取神之作,有神貌兼得之作。  相似文献   

20.
古诗与国风的渊源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相似方面:抒情内容、抒情手法、语言表现手法。古诗以温婉哀丽的语言抒发怨情,风格委婉悲凉,但古诗内容和诗体繁杂,风格水平参差。因为年代久远,作者和时代难以考证。古诗符合钟嵘的诗歌理想,故《诗品》把它列为上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