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学史上有“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惠连是谢灵运与谢胱之间的过渡。他的创作,既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模式,又开启了谢朓山水诗中情与景相融相契的创作倾向。由此,谢惠连成为谢氏宗风与山水诗传承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纪录电影进入了观众视线,美国左派纪录片导演迈克·默尔的作品是极具代表性的。他善于利用幽默风趣的解说词、大量的素材和各种影视创作技巧,将自己的理念融入作品之中,使纪录片既叫好又叫座,其创作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贺享雍是作者界定的地域文学的著名作家,20多年来他坚守本土,创作了近400万字的作品.剖析了贺享雍文学世界的审美构成:创作视野:既关注农村,又描写都市,还再现过去;美学理想:既批判现实,又反思历史,更讴歌人性;艺术风格:既深刻沉重,又悲悯苍凉,也轻松谐谑;进而指出他对巴山文学的示范作用和中国当代地域文学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杰克·伦敦是一位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其一生作品甚丰,基本上是以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为主要创作源泉。由于他的经历曲折传奇,杰克·伦敦的思想充满了矛盾,作品中这些矛盾时常发生冲突。但是其思想的主流还是尼采的超人。因此他既同情人民大众又鄙视他们,既向往上层社会又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嗤之以鼻。他深深地陷入在个人主义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最后在自我毁灭中,过早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杰克·伦敦是一位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其一生作品甚丰,基本上是以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为主要创作源泉.由于他的经历曲折传奇,杰克·伦敦的思想充满了矛盾,作品中这些矛盾时常发生冲突.但是其思想的主流还是尼采的超人.因此他既同情人民大众又鄙视他们,既向往上层社会又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嗤之以鼻.他深深地陷入在个人主义的泥潭中不可自拔.最后在自我毁灭中,过早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草房子》     
《少儿科技》2011,(9):27-27
《草房子》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经历了一连串看似寻常却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友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坚强,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闪耀的人格光彩……这一切,既朦胧又清晰地展现在桑桑的世界里。小说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生活化。荡漾于作品中的悲悯情怀,在现实生活中更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创作的潜在主题是为奴役中的人类寻找一条解救之途,他一生都在寻找战胜异化的生存世界和达成理想的自由世界的方法与途径,在经历了漫长的迷惘与追寻之后,他将超越的精神信仰拯救当作通往自由之途。超越的精神拯救既上仍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蝶茧人生     
住在100号那会儿,隔壁99号是一位孤寡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坎坷,种种不幸曾先后降落到他的头上。年少时由于战乱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只眼也因空袭而失明;“文革”中,妻子因经受不了无休止的折磨,最终与他划清界线,远嫁他乡;在他60岁那年,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不幸身患癌症,离他而去,只剩下他一人独守空巢。  相似文献   

9.
王钟陵教授的两部创作集,得到了学界与评论界的高度赞扬。作为学者作家,他的多文体创作具有三个特点:学术与艺术的融合,大气,表现手法别致新颖。王钟陵教授的创作,在报告文学、新诗、散文领域,都积累了新鲜的经验,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他的学术著作,则又具有文学化的特征。创作与学术的高度融合,其中内蕴着一种新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从面料、图案、色彩、服饰佩件、美感神韵等元素着手,论述了《红楼梦》服饰对现代服饰的深远影响,指出:现代服装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时,需融入自己的创作思想,用现代生活的理念和时代精神重塑传统,使其既展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神韵,又别具现代风尚。  相似文献   

11.
王西彦是一位有影响的浙东作家,他的乡土小说在他的整个创作中颇具分量,也在乡土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乡土小说既继承了由鲁迅等第一代乡土作家的批判传统,又将乡土文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有着自己的特色,并引领着新时代的乡土文学。作为"乡土作家"的王西彦在乡土文学史上,尤其是在浙东乡土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丽尼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抒情性散文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散文创作,早期主要抒发个人的悲欢哀戚,后期重在倾诉感时忧民的痛苦心声,个人坎坷不幸的生命遭遇与民族国家的苦难相互交织,这使他的散文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忧郁之美。  相似文献   

13.
<古都>是川端康成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小说既重视自然景物描写的四季感和色彩感,又注重人物对自然的感受,并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透露出虚无和幽玄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4.
藏起博士文凭——“高不成”就“低就”实际上,高学历者求职也有其苦衷,如既想专业对口, 又想待遇丰厚,还要考虑工作环境的好坏,企业是不是有发展前途……但很多用人单位又一时没有空缺等, 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就算你有博士文凭也无可奈何。一位不善言辞的电脑博士便不幸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到人才市场去求职,遗憾的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他,也许  相似文献   

15.
快速动画软件ICLONE在新媒体即时新闻中的应用,是动画创作的又一新兴领域,既拓宽了"泛动画"概念,又对新媒体中即时新闻的创作产生创新性变革作用,既节约制作成本和周期,又缩繁为简,优化创作,对新媒体实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表达创新,为媒体融合主题下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文人梁遇春的散文在"审美现代性"建构中有较大意义。他的创作艺术风格呈现出某种现代意味的"美的自律",他采用幽默与想象性、象征等笔法,既增进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在与传统笔法的继承与突破中表现了审美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一 梁衡对散文创作理论的探讨,与他的散文创作几乎是同步的。他的散文新颖别致,一篇《晋祠》曾感动了多少莘莘学子的心怀。他的散文创作理论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梁衡反对虚构的散文,认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他一再强调散文必须真实,但并不认为散文应该等同于现实生活,像镜子一样再现生活,刻板模形,一丝一毫也不能有差异。他在强调散文应该表现真人、真事、真景、真情的同时,也多次谈到散文是艺术品,创作散文应该像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一方面需要生活,另一方面需要创作者完满人格的投入和参与,需要创作者的精雕细刻。散文,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于生活原态,其中,渗透了创作者对生活的选择、浓缩和再创造。用一个老掉牙的比喻,创作散文就如同酿酒,创作者将“生活之米”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酝酿,奉献给读者的,是比“生活之米”更浓郁、更芳香的“美酒佳酿”。梁衡虽然并未直接界定散文是“再现”或是“表现”,但从他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是服膺“表现”说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文学中,鲁迅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他在此类小说中所坚持的创作倾向,对台湾作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台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不仅在民族灵魂的发现上沟通了与鲁迅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而且显现了一种深深的"鲁迅情结".这种"鲁迅情结"既影响了台湾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风貌和主题流向,有力表明了两岸文学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又从海峡彼岸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一直都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苦难的代名词,然而在他的万种不幸中,却有着他个人独有的"福"。我们在关注他苦痛与不幸的同时,看到了《活着》中人们不同的活着方式,但这些方式的目的又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活着"。对比余华的原著与张艺谋改编的电影,我们发现了作品所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关于人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康狄 《世界博览》2014,(2):87-87
正美国人写出了朝鲜战争的残酷。阅读《从西点军校到鸭绿江——49届西点军校学生朝鲜战场亲历记》一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战争既是英雄的成名场,又是埋葬精英的火葬场。一场惨烈的战争,基层官兵能存活下来已是幸事,青云直上者比之阵亡失踪者,比例是极小的。该书的作者梅哈福尔上校写的是1949届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他写了他们在朝鲜战争中的战斗场景、生活点滴,写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成功与挫折,写了他们在战场外的同学情谊及对家人的款款柔情。梅哈福尔上校写活了这一人数巨大的群体,他描写的是一群"人"。这群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