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随着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当代的审美文化呈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全球化的特征,而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它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则具有审美化和艺术化的民族特色,本文对这两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二者将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融合中达到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时代,广告设计者以美学为外衣,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受众进行审美接受的活动时,广告便进入了审美文化视野.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广告审美文化已经泛滥成灾,人们的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不断异化和嬗变.本文在分析广告审美文化嬗变的几个突出问题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撼广告审美文化的美学走向.  相似文献   

3.
商品经济在各国的经济史上都有过一席之地,审美文化代表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高级形态.当代审美文化是在现代商品社会应运而生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以现代都市大众为主要对象的文化形态.审美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固然需要商品经济的支撑,但完善社会产业体制结构,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使国民通过对自己本国的思想文化精髓的学习和认知,结合商品经济大潮中带来的新型思想和科技,来把我们整个民族的审美文化进一步发扬宏大,这是迫在眉睫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观察法对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下的艺术设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当代媒介形式对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尤其对审美文化的扩展性方面来看,当代媒介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已确立,虽然审美文化对媒介的变化存在着依赖性,但是忽视了媒介文化对美和艺术的影响,破坏了其本源和模仿现实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术的发展大致可以说到了唐代,才真正摆脱了实用功利性的束缚,才真正完成了审美性的革命,成为纯粹审美的对象。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工艺美术,都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一是宗教画出现了一代宗师吴道子;二是世俗人物画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金碧山水画突现异彩;四是水墨山水画异军突起。唐代以后中国美术基本上没有脱离唐代美术的规范,继续沿着唐代审美性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7.
郄光超 《科技信息》2013,(35):116-116
和谐美学是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以和谐思维方式演变的基础,借鉴自然科学而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本文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现状入手,在概述其现实状况的基础之上,结合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探讨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脉络。由此得出结论:坚持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和谐美学的思维方式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已步入工业时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很多问题,整个社会正日趋公司化,现存企业文化暴露出种种弊端,导致人的创造性、感情性、群体性等的缺失;对此,中国应进行批判与审美救赎,借鉴西方工业社会及西方文化界的经验,汲取教训,建设审美化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北盘江两岸,自古就居住着布依族,在与汉民族等各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交往中,创造了灿烂的布依族审美文化。布依族以"和"为美、关注生态的审美文化,承载和激发了使生命充满美好与欢乐的审美情感,表现出天人亲和的自然哲学、生命哲学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这有助于当代社会"人性分裂"的温暖与弥合,有助于审美文化的自然宁静与整体美丽,也有助于布依族审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在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会产生结构性变迁,也会在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和艺术样态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城乡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教育文化等领域及其艺术反映形式中.对不断萌生和变革中的当代社会文化作审美分析,以文化生态审美观念促进社会文化系统在巨变中保持要素互补、结构均衡、功能协调,实现文化生态平衡,会利于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中维持良性运作、稳态进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中,大学审美文化不仅要传承其优良的理念和价值,也要与时俱进,对其不足加以构建与完善。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一方面要传承其人文性、引领性的理念,同时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性与超越性相结合、以追求和谐美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念,还要在传承大学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众审美形象创作的基点是大众性的,走的是媚俗道路。它借助传播媒介获得主动权,使得它不再受审美主体的支配,并带动审美主体的审美变异。  相似文献   

13.
以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为切入点,将文学作品中的暴力现象置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大视野中进行探究,从审美文化史的角度审视,新时期以来不同阶段的文学作品中的暴力展示,可以看到,寻根思潮之下的暴力描述,更多地是一种民族活力与原始生命力的展示;先锋文学中的暴力描述,虽不可避免其“文本实验”的缺点,但更多地具有一种批判性的指归;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有雅俗流变的趋势,其中的暴力现象不免有商业目的;世纪末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形势下,暴力在文学作品中恭未有特别展示,而莫言的《檀香刑》用语言的狂欢与审美化的笔调赏玩暴力,也契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当代体育审美教育理论构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围绕体育审美教育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任务,力图说明体育审美教育应拓展其研究的对象与途径,超越以往的审美教育局限在学校体育的狭窄圈子,提出以审美文化的当代发展为基本线索;以素质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作为建构与发展体育审美理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当代回族小说中“月亮-水-土地”等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指出在霍达、张承志、石舒清等回族作家笔下,这些审美意象独具深层意蕴,在不同语境中展现出复杂内涵,由此凸显出回族作家在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状态、生存方式、精神信仰时所具有的审美理想和风格追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广西百色田阳县布洛陀文化旅游节为个案分析对象,从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的审美文化创意、审美文化特色、审美文化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审美文化分析,以期从中探寻出布洛陀文化旅游节文化产业的特色及举办成功的原因、价值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17.
周来祥主编的《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对中华审美文化的概念、对象、范围和方法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做了与以往学者不同的阐述;此书从先秦开始,一直写到二十世纪的审美文化,对各个时期的审美文化概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抓住各时代审美文化的总范畴与主导思想,采取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华审美文化进行了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原始文化一开始就存在着美和丑两种取向,原始先民追求和创造审美文化,并在其中受到审美教育,产生审美心理和美育心理活动,崇尚美与善,促使了人类的发展、完善,走向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在全球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人文反思,是主体对文化对象所做的理性分析和展望.主体立足于既有的文化资源,以世界化、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整体性的文化面貌.在多元化文化交融、碰撞的今天,文化自觉在走向了大众化的发展方向的同时,其审美教育意义也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针对文化自觉的普及,围绕文化自觉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意义、经典范式、情感品质及文化环境四个维度构成了对文化自觉审美教育的整体观照.  相似文献   

20.
禹州钧瓷是我国陶瓷中的珍奇瑰宝,古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独产于河南省禹州市,因禹州建有夏朝举行开国大典的钧台而得名。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色入选皇家贡品,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尽管钧瓷的产生是生活的、实用的,但随着钧瓷的发展,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精神指向日益明确,再加上烧造技术的不断革新、完善,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