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超验与经验是探寻马克思与康德关系的一个路径。康德哲学提出了一个超出自己解答范围的问题,即超验与经验的关系问题。其目标是未来形而上学,达到的是二元论。二元论之二元指超验与经验,未来形而上学只有统一两者才能获得实在性而成立。但两者无法统一,因为一旦统一二元论将不再是二元论。在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中,问题来自实践且在实践中解决,康德未来形而上学由此完成。但完成也是终结。通过在具体实践中引入历史维度并把实践置于哲学原初位置,马克思批判包括康德哲学在内的一切抽象恩辨哲学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前提和世俗根据,从而终结它们。  相似文献   

2.
对本体论的追问是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本体论进行了批判,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呢?如果有,他的本体论是什么?该文介绍了当今国内主要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中国的哲人心中,"仁"具有宇宙本体论的意义,中庸是终极性的实践原则。人的成圣过程是在日常人伦中践行中和之道。家庭是最初的生活,孝悌自然构成行仁的实践起点。  相似文献   

4.
希腊早期哲学对形而上学的探索体现了生命原则,在想象的支配下,他们的本体论论断只是在不断毁灭与生成的世界找到支撑点,并依托这个支撑点体验生命.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变成了科学,成了僵死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因而,他的形而上学具有了反生命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马克思实践范畴基本思想为指导,对本质主义科学观进行了全面审视,指出了本质主义科学观的错误在于在本体论上的形而上学预设性、在认识论上消解了认识主体、在价值观方面导致价值理性缺失。  相似文献   

6.
朱亮 《科技资讯》2014,(31):248-249
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和至圣先师,他的"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思想、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该文以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思想为研究对象,从概括孔子"仁"思想形成背景入手,在分析孔子"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孔子"仁"思想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晔 《科技信息》2013,(23):180-180,240
仁是孔子儒学的核心观念。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对仁的内涵的阐发和定位不尽一致,如汉唐时期的儒家学者在论仁时,大多仅仅将其看作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人与人、以及物之间的情感之爱。而到了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受到佛、道二教关于终极本体的超越性的思维方式的激发,把仁提升为宇宙或人生之本体层面,或者为其建构宇宙论哲学基础,同时也以体用不二之方法论来阐发仁。张载作为北宋理学之奠基者之一,张载有着丰富而独创的仁学思想,可谓是有破有立。他为仁建立起宇宙论哲学基础,贯通天道与人道,形成以"仁体义用"为内核的道德性命价值体系,以及"好恶并举"的仁学结构。另外张载建构了一个以"明礼以践仁"为核心的多环节而又统一的践仁体系。  相似文献   

8.
北宋时期大哲学家程颢的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心学倾向的"理与心一"的宇宙本体论,决定了他的"气禀说,,和"定性说,,相结合的人学本体论以及以心穷理尽心知天的"内省"的功夫论,并且最终决定了地的"仁"和"识仁"的本体功夫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论及哲学危机、终结的背景下,列维纳斯认为上述危机-终结论都是在奠基于"存有"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可能性的穷尽。但哲学首先并非是本体论的,他者先于自我,负责人的伦理学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先于本体论。所以,已有的哲学危机论事实上反过来为哲学向他者的升越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罗锦旻 《科技信息》2010,(2):165-16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教授于1927年7月在清华大学清华园写的一篇情景交融的著名散文。文中流露出的孤独情绪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这里引起笔者注意并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孤独缘何而生?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类生存的这一必然矛盾,是决定"孤独"产生的根本原因。朱先生写《荷》文时,便陷入了人生负担过重的生存境况。其二,"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社会变革又给他带来了选择的彷徨。朱先生的"烦闷"和"孤独"是来自于人的"个性"与"社会性"这一无可避免的矛盾。以朱先生的个性来说只有到大自然的宁静中去感受独处之妙处和孤独的趣味,品读《荷》文最为重要的不在于索解郁闷、孤独的原因,而在于其消解方式以及在消解中表露出来的作者性格素养、人生追求甚至是人生矛盾。以此来培养欣赏者对生活与自然细腻而优雅的体味;对生命过程深刻而复杂的感悟。  相似文献   

11.
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建立在20世纪60年代对大爆炸奇点、70年代对黑洞与量子引力论积极的研究基础上,他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个哲学的逻辑结构,是指其哲学体系内在的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及诸范畴间的内在联系,是其哲学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思维结构情境下所构筑的逻辑体系或理论形态。李柏宇宙本体论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无极,而在无级之下是太虚、元气、太极、阴阳诸范畴,从他对这些范畴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周敦颐、张载对这一问题的论述都有所吸收和消化,同时他也受到邵雍象数学宇宙论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仁学本体论》对两千年仁学发展的脉络作了全面呈现,对现代新儒家及李泽厚的"本体论"也予以扬弃,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套新的"仁体论"思想。"仁体"是统贯"理气""心性""物我"的一体存在之生生,其根本和首要的功用特征是仁爱和翕聚。面对社会价值与世道人心的重建,陈来先生提出"仁体"统贯仁爱、自由、平等、公正新四德及"仁体和用"的思想,舒张了儒学内圣外王的宏阔气象,为当代儒学的重构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仁学本体论》是两千年来儒家仁学思想及本体论思想的集大成,是现代新儒家之后儒学创新发展的又一大理论突破。"仁学本体论"以仁统"理气",凸显其爱的维度,对当前儒学回归百姓的生活世界会有很大推动作用。仁体论一再强调气于一体生生之仁的重要性,呼吸四海、吐纳古今、生生不息、刚健有为是全书的精神风貌,也是今天走向全面复兴的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14.
西方早期的本体论形而上学和中世纪的宗教形而上学都形成了一种实体型的思维方式。西方早期形而上学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形而上学的发展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旧的形而上学必定会终结、被否定,新的科学的形而上学不仅可能而且必须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对于这本书中的本体论思想在学术界已开始得到了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形而上学》一书中所包含的认识论思想作一简要的评述,进而揭示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总结亚里士多德在认识论上的经验和教训,借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角度来看,辩证法指的是思维方式及本体观;形而上学指抽象的思维方式及所得出的事物观,辩证法指的是具体的思维方式及得出的事物观。黑格尔辩证的具体事物观是一个运动联系整体。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物质观区别的关键就在于表象性事物观还是运动联系整体的区别。这一观点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证明:目前对辩证法理解存在误区导致的自相矛盾;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人学观的差异;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物质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叶以来,德性伦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复兴运动,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诸多学者也从中国儒家伦理思想中挖掘德性资源。朱熹作为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伦理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德性思想,如果说“理”是其宇宙论的核心,那么“仁”就是其道德学说的核心。朱熹的仁学德性思想,远承孔孟以爱说仁,近绍程颐性理言仁,后启阳明感应论仁,在中国德性伦理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和推陈出新的深远影响。朱熹通过“理一分殊”和“生仁互通”建构了仁学本体论,通过“明德见性”和“性体情用”彰显了仁德的内在性,通过“爱有差等”和“反身而诚”体现了成仁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诗与批评     
《少儿科技》2011,(5):8-8
钱学森1955年回国后,常年在国防科技战线从事领导工作。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很严谨;作为领导,他又很讲领导艺术。用念诗的方式批评人,可以说是他的"独创"。有一次,钱学森与在身边工作的专家汪成为谈起软件问题。聊着聊着,钱老突然对汪成为说:"你说得很好。要不,你先动笔把自己的想法写一写。"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试图从认识沦的角度,对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大思潮之一的科学主义思潮的一些流派,和哲学家们对“形而上学”的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观点和方法进行一些考察,来把握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定阶级的哲学发展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并由此导出一些启示和教益。  相似文献   

20.
小说创作史上的两类作家经验型与超验型,潘军小说在经验世界与超验世界"双轨"推进.以<日晕>为代表,作者塑造了官场人物群、知识分子人物群、乡土人物群,建构了与现实对应性很强的经验世界.而<省略>等中篇小说,以象征的手法,从本质上展示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从本体论上进行概括抽象的思考.而其形式上的探索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意蕴--希望有一种健全理想的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关系存在,正是潘军艺术创作的恒性品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