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事习惯是制定民法典时重要的本土资源。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社会调控功能,本文认为,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里,应确认民事习惯的补充性法律渊源地位。  相似文献   

2.
民事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措施的三大基本种类之一,在强制执行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我国相关立法的规定比较落后,存在着立法条文过于原则和简单、部分强制执行措施定性不明、新增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我们应当在借鉴西方国家合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我国统一的强制执行法,明确间接强制执行原则,进而完善间接强制执行制度,加大间接强制力度,并完善整个社会的诚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三条以"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明示选择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法律"之内容对法律选择的方式加以限制,确立了"明示选择"的地位。而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其涉外民事立法中肯定了"默示选择"的价值,承认或有限度地承认"默示选择"。"默示选择"并非是"不选择",更不是法官代替当事人来选择,其本身就是基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选择模式,体现了契约自由的精神。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完全不承认当事人"默示选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立法者应当看到"默示选择"所体现的价值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相关立法内容的大趋势,并结合全球国际私法的新发展,对我国涉外立法的相关内容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检察民事公诉是指针对部分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民事案件而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的诉讼。该制度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民事诉讼制度所吸纳。在我国,由于危害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害层出不穷,同时亦基于检察机关自身的性质,建立检察机关民事公诉制度已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立法在检察民事公诉方面存在严重局限,因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公诉中的法律地位及其参与民事公诉的方式和范围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跨国交流在当下日趋重要,我国知识产权国际交流过程中因缺乏相关的规定而问题百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涉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的制定,填补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立法的空白。然其仅以3条之规定对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及保护做了笼统的概括。本文将从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争论入手,通过对我国《法律适用法》关于知识产权侵权保护规定的条文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合伙的民事主体地位的确立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符合独立民事主体地位的条件.但是,我国相关法律仅仅规定了公民个人之间的合伙,对于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法人与法人之间的合伙,除了有关联营的规定外几乎是空白.因此,应完善这方面的立法,除国家外,凡民事主体均可成为合伙人,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法的创制(立法)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从其含义上理解,立法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的活动,也指地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工作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立法工作的统一性和灵活性,体现了地方特色。由于我国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地方立法的不均衡,使我国不同省份的地方法制建设处在不同的阶段之中。我区是极具特色的民族地方,由于地理、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我区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现状,都…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私法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在各国的立法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随着涉外民商事交往的深入,意思自治原则在不断地丰富其内涵,扩大其外延。2010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涉外法律适用法,它的实施对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历史发展,以及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地位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推动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私法上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民商事务交往的日益发达,使得国家之间民事管辖权冲突逐渐成为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共同面对的难题之一。总结和选择出协调国家之间民事管辖权冲突的一些主要原则,是国际社会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法国民事管辖权与我国民事管辖权冲突的探讨,促进我国民事管辖制度的完善,实现正义、效益等法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立法对胎儿民事主体地位的不认可,诱使胎儿之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此,考察对比各国对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模式后,建议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采用总括保护主义和个别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模式,即在总则编和各分则编中分别明确胎儿之民事权益,并赋予胎儿特殊民事权利能力,以能真正有效全面地保护胎儿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11.
民族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事法律体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风俗习惯在我国民事立法、司法、民事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培育方面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发挥民族风俗习惯在民事法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消极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民事法制的正确做法。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认为,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是一个与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政治法相对应的法律部门;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民法,必须与其政治制度、自然条件、生活方式、人口、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相适应;民法的根本任务在于维护人们的财产和自由,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理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对西藏民事习惯的甄别和研究,形成国家法与西藏民事习惯的良好互动,推动国家法的统一适用,文章从历史法制研究、基础理论研究、专题研究三个维度归纳分析了西藏民事习惯的研究现状,从中反思,认为存在基础概念模糊、重历史轻现实、突出整体性忽略特殊性三大问题,明确指出民事习惯法是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赋予了民事习惯以国家强制力的国家法。以西藏目前仍然存在的民事习惯作为调查研究的新起点,且以各因素类似的小区域为单元进行民事制度整体调查,以此弥补当前西藏民事习惯调查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宋代经济立法中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宋代经济立法及北宋经济变革的考量,从宋代经济立法中各种制度的“民生”规定,以及北宋主要变革家的经济法律思想中的“民生”思想两个方面,论述宋代经济立法中的“民生”思想,认为宋代立法中的民生思想,有其进步性,是我们民族智慧的体现,我们今天则更应该以民生作为立法执法的基础,通过社会的综合调整,形成真正的民生观念。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的社团立法对民间社团产生了重要影响,且经历了复杂的变迁。通过比较《结社集会律》、《治安警察法》和《人民团体组织方案》的内容,对近代中国民间社团立法进行解读,从立法学的角度分析其局限性,对现代中国的社团政策、法规的制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权行为理论自产生之日起便备受质疑。物权行为的分离原则和抽象原则是这一理论的两大基石,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质疑,也主要体现为对这两大原则的论争。法国、德国、日本、瑞士对物权行为采取了不同的立法例。中国实证法已认可了物权行为理论,如《物权法》以实体法形式确立了物债二分的体例,《民事案例案由规定》则从司法政策角度明确了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但中国立法中有关物权行为的规定存在模糊性和混乱性,对此,有待于在未来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格式条款的立法规制是现代民法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大陆法系中,德国《民法典》对其的相关规定已十分完善。对比中德两国在格式条款的纳入和内容控制方面可以发现,我国立法不仅有重大的遗漏,而且有相互矛盾之处。可见,德国法对我国法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以简化诉讼程序为主流的背景下,简易程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的同时,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相互转换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也不例外。鉴于我国目前的立法和实践在程序转换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笔者通过考察其他国家(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观察我国的司法实践,对我国程序转换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构建或完善提出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在民事立法和民事活动中,注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公序良俗原则"也自应成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这对于维护社会正义、弥补法律缺陷、保护公民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外国民事立法中大多确立了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我国在未来的民法中也应把公序良俗原则确定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20.
《侵权责任法》颁行之后,对于我国适用民事法律有效调整社会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我国现行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检讨,指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所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