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讨8周水下增强式训练对下肢肌力、跳跃能力、动态稳定性、肌肉酸痛和停训4周后保留效果的影响.以18名男排国家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0.4±1.8岁、身高185.2±9.5cm、体质量81.4±8.9kg).随机分为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组(aquatic resistance plyometric training,ARPT,A组)和控制组(C组),前测后开始为期8周、每周2次、每次60min的训练,结束后1周及4周施予后测.研究发现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组停训后4周,在60°/s,180°/s膝伸相对力矩峰值和3步摆臂垂直跳的跳跃高度均显著优于前测,且在180°/s膝伸相对力矩峰值及3步摆臂垂直跳落地接触时间亦显著优于训练后1周.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组在训练结束后1周和4周的动态稳定性指数均显著优于前测.研究认为: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可显著改善下肢动态稳定性,且其效果可保留至停止训练后4周.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对下肢肌力及跳跃高度的效果,有延迟出现的现象,在停训4周后均显著优于训练前.建议可应用水下阻力增强式训练并配合赛前减量计划,以利在较长的赛季中维持专项体能.  相似文献   

2.
6名男子手球运动员在加压200 mmHg条件下以30%1RM的力量进行三组膝伸展运动,比较膝关节低强度伸展训练中血流受限与未受限时的大腿前群肌肉肌电活动的差异以及自我感觉用力度等级和延迟性肌肉酸痛反应.结果表明:加压组在第一组和第二组训练时股外侧肌振幅均方根(RMS)值显著大于非加压组(P<0.05);加压组股直肌在第...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低负荷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对男性大学生下肢肌肉力量和厚度的影响,招募男性大学生2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人,进行每周3次为期5周的训练实验,分析5周训练前后下肢肌肉质量、厚度和力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周训练后,对照组肌肉力量显著提升(P=0.00),实验组肌肉质量、厚度和力量均显著(P=0.03;P=0.05;P=0.00)。说明血流限制有益大学生肌肉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单次不同阻力运动搭配不同加压负荷对运动后代谢压力与合成激素反应的影响,招募10名女子网球专项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按照平衡次序法分别进行5种训练模式,即高强度抗阻(HR)、低强度抗阻(LR)、高强度抗阻+低加压(HRLO)、低强度抗阻+高加压(LRHO)、低强度抗阻+低加压(LRLO),并于运动后即刻、 15 min、 30 min、 60 min测量相应血清生长激素、睾固酮、乳酸及自觉费力程度(RPE)等指标,结果显示:(1)高强度抗阻训练与高强度抗阻+低加压训练模式在运动后皆有较髙的生长素质量浓度且能持续至运动后30 min, HRLO模式优于HR模式;(2)与低强度抗阻力训练3种模式相比, HRLO训练模式在运动后即刻有较高的睾固酮质量浓度且能在运动后引起较髙的压力反应,即高乳酸浓度与高RPE得分;(3)与低强度抗阻力训练3种模式相比, HRLO模式训练后60 min膝关节伸展最大等长肌力呈显著下降,而股外肌在最大等长肌力测试中的肌电均方根(RMS)值显著上升,从而增加肌纤维招募.认为髙强度抗阻运动搭配低加压训练模式可显著提髙体内代谢压力,同时可刺激更多生长素与睾固酮分泌,因而对肌肉组织合成有正向效益.  相似文献   

5.
测试经过8周不同负重增强式训练对腿部肌肉量、跳跃表现、下肢肌力及速度的影响.以30名参加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负重增强式训练组(PHL,体质量的20%)、低负重增强式训练组(PLL,体质量的10%)及控制组(CON),进行8周训练,每周3次,每次40~60min,以负重背心增加其负荷,于训练前、后进行各项生理检测.所得数据以混合设计双因子变异数分析,比较不同负重增强式训练介入对腿部肌肉量、跳跃表现、肌力表现及冲刺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PHL组的腿部肌肉量显著增加;各组肌酸激酶(CK)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20m冲刺表现各组皆有显著进步;等速肌力表现中,PHL组在60°/s及180°/s力矩峰值皆有显著进步,PLL组只在180°/s有显著进步,且显著优于CON组.另外,达到力矩峰值时间只有PHL组在60°/s有显著增进;原地摆臂垂直跳、跨步摆臂垂直跳及落地垂直跳的跳跃高度在PHL组及PLL组皆有显著进步.得出PHL组及PLL组在跳跃表现、等速肌力及20m冲刺皆有显著进步,而腿部肌肉量只有PHL组有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比复合训练法与非复合训练法对下肢力量影响的结果,从而探索出发展下肢力量的更优方法,旨在为广大教练员在下肢力量训练的方法选择上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方法 将2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复合组、非复合组和控制组3组,进行为期6周的训练。安排相同的负荷总量,安排顺序不同。复合组将力量训练与超等长训练安排于同一节课;非复合组先进行3周力量训练,再进行3周超等长训练;控制组不做任何专门练习。以1RM负重半蹲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1)复合组1RM负重半蹲平均增长(25.00±8.45)kg,提高幅度为21.5%;非复合组1RM负重半蹲平均增长(26.25±9.91)kg,提高幅度为24%;(2)对3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组和非复合组1RM负重半蹲与实验前纵向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复合训练与非复合训练都能够提高初级训练水平男性大学生的下肢力量,两者的训练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纵跳高度作为指标,反映不同组数的动力性力量练习后受试者最大力量的变化情况.方法3组志愿者采用8RM重量进行杠铃负重半蹲动作练习,每组分别进行1组、3组和6组练习动作,每周训练2次,共训练10周;于训练开始前、训练4周、训练7周、训练10周测试受试者自由纵跳(CM J)高度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受试者在进行力量练习后纵跳高度绝对值与自身基础值相比均出现了显著增长,而在进行不同训练组数的三组受试者之间,并未出现显著的差别.结论短周期力量练习的重复组数并非最大力量获得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探讨振动介入太极拳无极式对受试者触觉灵敏度、本体感觉及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机制.将24位健康男大学生随机分为太极拳与低频振动组(TCV)、单纯太极拳组(TC)及控制组(CON),通过为期12周、每周3次的干预训练.并于训练前、后对各组别的触觉灵敏度、伸膝肌本体感觉及神经肌肉功能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TCV及TC两种训练模式均能显著提升受试者触觉灵敏度及本体感觉机能,但TCV模式对两项指标的提升效率优于单纯TC模式;2)TCV训练模式对膝关节最大等长肌力矩有显著效果,而TC训练对此效果不明显,TCV及TC均对降低目标力矩误差比率有效,但TCV比TC模式效率更优;3)TCV及TC两种训练模式对提升普通健康大学生下肢爆发力有效,但TCV训练模式效率更优.因此,12周太极拳无极式辅以低频振动刺激训练,对于有效增进触觉敏度、本体感觉、肌力控制以及爆发力等表现均比单纯太极拳训练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人参皂甙Rg1干预对大负荷运动训练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96只实验小鼠随机均分为安静对照组(S)、生理盐水+运动组(S+T)、100mg/(kg.d)人参Rg1+运动组(HP+T)、50mg/(kg.d)人参Rg1+运动组(LP+T),S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性,其他3组小鼠进行3周、每周6天的游泳训练.第一周为适应性训练,训练时间从30min/d逐日增至60min/d,第二周开始,每天进行60min的大负荷游泳训练,期间,对S组和(S+T)组灌胃0.5mL的生理盐水,(HP+T)、(LP+T)组分别灌胃0.5mL 100mg/(kg.d)和0.5mL 50mg/(kg.d)的人参Rg1.3周后,测定小鼠血象、体质量、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程度.结果表明:与S组小鼠比较,(S+T)组小鼠上述指标除胸腺指数下降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降低(p<0.05);与(S+T)组比较,(HP+T)组小鼠上述指标除体质量和胸腺指数回升不显著外,其余显著升高或增强(p<0.05);与(S+T)组比较,(LP+T)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DTH显著增强(p<0.05),其他指标未见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饮食诱导小鼠以攀爬运动形式进行抗阻训练,观察自主攀爬运动对小鼠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攀爬组(E)和对照组(C),攀爬组逐渐递增攀爬高度.分别在7、12周后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EXA)测试小鼠体成分,肌肉采样称量湿重并计算肌肉肥大比率.结果:7周自主攀爬训练后,DEXA测试数据显示小鼠脂肪质量、脂肪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分别P <0.01,P<0.05),且小鼠胫骨前肌湿重及肥大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P <0.05,P<0.01);12周自主攀爬训练后,攀爬组小鼠瘦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质量、脂肪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均P<0.01).攀爬组小鼠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肱三头肌肥大比率高于对照组(P<0.01),肱二头肌肥大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饮食诱导的小鼠自主攀爬运动引起肌肉肥大,增加瘦体重和肌肉质量,减少脂肪质量及脂肪百分比.因此可认为小鼠这种对抗自身体重的自主攀爬是一种应激小、对体成分有良好影响的递增负荷运动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日粮不同铜和VA水平及互作效应对肌肉中铁、铜、锰、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日粮不同铜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铁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前后期肌肉铜含量和肌肉锰舍量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日粮铜水平的增加,肌肉锰含量随之增加,日粮不同铜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也显著.前期(P<0.01),后期(P≈0.05).②日粮VA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铁含量和肌肉铜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前期VA1500 IU/kg组肌肉铜含量高于VA 5000 IU/kg组,而后期相反;日粮VA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锰含量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P<0.01),VA 5000 IU/kg组肌肉锰含量高于VA 1500 IU/kg组;日粮VA水平对前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而对后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③铜和VA的交互作用对前后期肌肉铁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前后期肌肉铜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前后期均以Cu×VA(150mg/kg×1500 IU/kg)组肌肉铜含量最高;交互作用对前期肌肉锰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对后期肌肉锰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前后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均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充谷氨酰胺对大强度跑台训练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适应性训练后,3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6只),训练组(T,12只)和服药训练组(TG,12只)。进行6周大强度跑台训练,跑台坡度5°,前2周每周训练6d,每次训练25min,速度依次为20 m/min和24 m/min,后4周每天训练,速度和时间不变,分别为32 m/min和35min。训练期间每日给药前称体重,TG组大鼠按O.3g/kg.d剂量灌胃给药,C、T组喂以相同体重比例的自来水。最后一次训练12h后进行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脾细胞IL-2表达测定。结果:T组与C组比较,CD8+含量显著升高,CD4+/CD8+比值及IL-2表达显著下降;TG组与C组比较,CD8+含量显著下降,CD4+/CD8+及IL-2表达升高显著。结论:本该实验的大强度跑台训练造成大鼠免疫功能显著下降,而谷氨酰胺补充可明显改善大强度跑台训练造造成的大鼠免疫抑制,增强大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8周头低位强腹式呼吸训练的干预影响,探索女大学生的心脏功能变化特征,试图为相关测试、实验与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选择来自某大学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班女大学生23人参与实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2人,对照组11人,实验组受试者进行头低位强腹式呼吸训练,训练时间为8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 ,呼吸频率为35次/min ,对照组受试者只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实验前后期分别选取受试者在直立位、仰卧位和倒立位上的射血分数(EF)、射血距离(ED)、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每搏输出量(SV)、升主动脉流速(AAV)指标进行检测,通过文献法、实验法与数理统计法开展相关分析与研究。[结果](1)经8周训练以后,实验组心脏功能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各指标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之间前后测EF在直立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仰卧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00) ,在倒立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之间前后测SV在直立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仰卧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6) ,在倒立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实验组之间前后测AAV在直立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2)前测实验组女大学生与后测实验组女大学生的ED在倒立位最大,仰卧位次之,直立位最小;前测实验组女大学生与后测实验组女大学生的SBP与DBP在直立位最大,仰卧位次之,倒立位最小;前测实验组女大学生与后测实验组女大学生的SV与AAV在仰卧位最大,倒立位次之,直立位最小。[结论]8周头低位强腹式呼吸训练对女大学生心功能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头低位强腹式呼吸训练可作为一种有效锻炼方式来提高女大学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悬吊和慢跑训练对慢性腰痛患者症状的改善及对核心力量的影响,将30名男性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悬吊运动组(简称SET组)和慢跑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为期8周的悬吊运动训练和慢跑运动训练,测试实验前、后VAS评分,ODI得分以及核心区肌肉力量(简称核心肌力).实验前、后比较可知,两组VAS评分及ODI得分均下降,核心肌力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慢跑组在VAS评分,ODI得分,屈、伸两个方向的核心肌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ET组在VAS评分,ODI得分,所有方向的核心肌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测试项目中SET组和慢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得出:1慢跑训练和悬吊训练都能增加核心肌肉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相关功能障碍水平.2相比慢跑训练,悬吊训练对核心肌肉力量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也更加全面,对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改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两种训练模式下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的变化,明确两种训练模式对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影响的差异.方法: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肥胖大鼠8只、肥胖抵抗大鼠24只,分别设肥胖低住安静组(ONS)、肥胖抵抗低住安静组(ORNS)、肥胖抵抗低住低练组(ORLL)、肥胖抵抗高住低练组(ORHL),实验第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体成分、血脂、食物摄入量、静息代谢率、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实验末,ORLL组和ORHL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ORNS组,虽运动组间体脂、肌肉相对重量无显著差异,但ORHL组股四头肌相对重量高于ORNS组;实验末,ORHL组TC、HDL-C水平低于其他各组,且其TG水平低于ORNS组;ORHL组食物摄入量低于ORLL组,且运动组食物摄入量均低于ORNS组;实验过程中,ORNS组静息代谢率呈下降趋势,而ORLL组和ORHL组静息代谢率则先升高再降低,实验末ORHL组静息代谢率降幅高于ORLL;实验末,虽ORHL和ORLL组间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但ORLL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ORNS组.结论:长期高脂饮食,肥胖抵抗大鼠亦存在血脂紊乱现象.虽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都能有效控制大鼠体重、体脂的增长,但高住低练对肥胖抵抗大鼠血脂代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瘦素敏感性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强度训练(HIT)与高负荷训练(HVT),对健美操运动员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针对健美操选手进行为期12周高强度复合式训练,并于运动前、训练中、训练后对受试者血清肌肉损伤的生化指标、体脂率等进行监测.结果:(1)高强度复合式训练能显著降低受试者体质量、体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尿素氮浓度;(2)提升血液葡萄糖、乳酸、肌酸酐浓度,增强天门冬胺酸转胺酶及肌酸激酶活性;(3)血液中的肌肉损伤指标值的提升与体脂下降率呈负相关,这暗示高强度复合式训练有利于肌肉再生,从而促使脂肪组织下降.结论:12周高强度复合式训练使健美操选手体脂明显减少、血液中肌肉损伤指标值提升,表明该训练方式可以促使肌肉再生,吸引全身含碳资源重新分配,使脂肪组织下降、肌肉组织增加,强度越高,碳资源重新分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红外热成像已被广泛用于显示人体热特性与肌肉激活之间的相关性.为探索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上肢协调康复机器人抗阻训练模式下肌肉激活状态评估上的应用,采取调整上肢协调康复机器人抗阻方向和阻力等级,并通过采集红外图像来监测上臂3块目标肌肉(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区域的温度变化;同时,对不同训练状态下采集到的热图像进行分割且转换为彩色热图,并通过相对灰度值这一参数量化热图的温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训练状态下目标肌肉区域均被激活,且在不同阻力等级和不同阻力方向状态下不同肌肉区域的激活状态存在差异,证明红外热成像能够有效地评估上肢协调康复机器抗阻训练下目标肌肉区域的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同等运动量下不同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内在机制,以便为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33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间歇训练组、持续训练组和空白对照组(CON),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不同强度,能量消耗相同的蹬骑自行车运动.各组在干预前后进行最大摄氧量(VO2max)、体重(BM)、腰臀比(WHR)、身高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敏感性(IS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测试.结果:间歇训练组患者在12周运动干预前后,BMI(前24.45±2.70,后24.01±2.81,P<0.05)、臀围(前97.09±5.38,后94.82±6.03,P<0.05)显著下降,VO2max显著提升(前33.92±8.37,后38.69±7.11,P<0.05).组间比较表明,间歇训练可以更好地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VO2max,并维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低盐养殖对大黄鱼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挑选初始体重为(53.59±25.10)g的大黄鱼幼鱼600尾,分为对照组(天然海水,盐度24)和低盐组(盐度10)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养殖大黄鱼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略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低盐组大黄鱼肌肉∑MUFA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UF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盐养殖组大黄鱼肝脏与肾脏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将锦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20尾随机平均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在25℃水温下每天饱足投喂1次;其中训练组实验鱼持续2周进行强度为每天2次的力竭运动训练;随后分别测量实验鱼力竭运动后的耗氧率并计算过量耗氧(EPOC);待力竭运动恢复8 h后再分别取样测量肌乳酸、肝乳酸的含量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LDH)、柠檬酸合成酶(CS)的活性。研究发现,力竭运动训练组与对照组的EPOC分别为(166.2±7.2)、(108.0±6.2)mg.kg-1,训练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乳酸含量分别是(17.4±0.8)、(25.4±1.7)μmol.g-1,训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实验鱼的肝乳酸含量、LDH和CS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力竭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锦鲫幼鱼的无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的提高可能与乳酸清除速率加快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