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复杂介质气藏的试井分析问题,研究了复杂非均质气藏的数字试井理论.从数字模型的建立、网格划分以及求解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理论编制成了相应的软件,成功地运用于四川某气井的试井分析中. 相似文献
2.
长庆靖边下古生界气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庆靖边下古生界气藏的储层非均性问题,采用地层系数非均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结合试井分析认识,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描述和深入评价,并对储层非均质与压力传播速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层系数变异系数、级差以及均方差均表明储层渗透率非均质非常严重;储层渗透率越高,压力传播越快,压力响应越大,随着孔隙度增加,压力传播速度减少。这类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意义,能够直接指导气田开发层位的选定和并网调整。 相似文献
3.
底水锥进是底水气藏开发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过大量关于临界产量计算模型的研究;但是物理模型中一般假设为均质地层,未考虑实际储层中普遍存在的纵向非均质性对底水锥进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临界产量计算模型的优缺点,指出Dupuit公式计算结果普遍偏小,Schols公式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同时在考虑纵向非均质性基础上,对传统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实例计算表明,考虑纵向非均质性的临界产量计算结果比传统模型计算结果高12~20倍,说明纵向非均质性对底水锥进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新方法更加适用于实际底水气藏临界产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压汞试验、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结合地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吴旗油田420井区长61储层的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吴旗油田420井区长61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弱,层间非均质性不强,平面非均质性中等。长61储层粒间孔(3.27%),长石溶孔(0.75%),岩屑溶孔(0.18%),平均孔径31.29μm,平均面孔率4.01%。长61储层胶结类型有薄膜~孔隙、加大~孔隙、孔隙、薄膜等。岩石颗粒呈磨圆、次圆~次棱角状。磨圆度差,分选中~好,杂基含量低,粒度在0.1 mm~0.4 mm之间。沉积物结构成熟度高,碎屑颗粒之间为线接触。长61储层孔隙结构总体以小孔细喉型为主,其次为中孔中喉型和小孔微喉型。 相似文献
5.
祝金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4):83-94
神木气田双110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井位部署及跟踪调整难度极大。2017-2019年长城钻探公司与长庆油田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联合开发优势,以双110井区为目标,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位部署。为了保证开发效果,从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试气等资料入手,开展构造特征、沉积相特征、砂体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优选含气富集区。在井型、井网论证的基础上,优化井位部署,最终实现“少井高产”。共完钻直/定向井208口,对比方案少钻37口井,静态I+II类井比例达84.0%,部署完成水平井15口,平均水平井长度1 433.5 m,砂岩钻遇率83.3%,获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油藏非均质性对鱼骨井蒸汽吞吐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反映了非均质性的分布规律.考虑鱼骨井与沉积相带、物源方向的不同位置和方向关系,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物源方向和相带分布对鱼骨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规律,从而选取最佳布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若鱼骨井走向与物源方向平行,鱼骨井落入的相带物性越好,其蒸汽吞吐生产效果越好.鱼骨井落入主河道时的累积产油量高于鱼骨井落入河间砂坝及薄层砂的情况;2若鱼骨井走向与物源方向垂直,鱼骨井穿越相带的排列次序对鱼骨井蒸汽吞吐生产效果有显著影响.水平段中点落入主河道时的累积产油量高于水平段中点落入河间砂坝和薄层砂情况;而当水平段中点落入河间砂坝时的累积产油量明显低于水平段中点落入主河道和薄层砂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沉积方式与碎屑岩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Z1)
砂体的韵律性和砂岩储层层内不连续薄隔层的存在导致砂岩储层层内渗透率差异,从而影响其层内非均质性。本文对八类沉积方式形成的砂体的内部韵律性及泥质薄夹层分布特征进行讨论,建立各类砂体沉积模式与碎屑岩储层层的非均质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靖安油田杨66区延91油层亚组石油稳产困难,开发难度大,小层之间储层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储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通过岩心观察及测试、测井资料统计及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延91油层亚组的延911和延912这2个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延912储层变异系数、级差、夹层频率及分层系数均较高,且... 相似文献
9.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对储层内油、水两相流体的微观渗流机理进行模拟,以求更深层次地了解研究区延长组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很强,且存在储层物性越好,其微观非均质性越强的特点,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微观非均质性是影响水驱油效果和剩余油形成的内因.在充分认识研究区延长组砂岩储层4种主要孔隙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相应地制定3类注水开发方案,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型和次生溶蚀孔隙型归为一类,微裂缝型一类,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型一类. 相似文献
10.
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测井、生产测试等静态和动态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逐级揭示了平方王油田沙四中滩坝沉积特点。从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平面非均质这三类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入手,探讨了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及其对水驱油开发和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层厚度及垂向的剩余油分布;平面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面积和平面剩 相似文献
11.
首先研究了非均质径向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动边界问题的数值解,然后给出了含启动压力梯度和地层流量分布的井底压力及其导数关系式,讨论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动边界对压力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测井、生产测试等静态和动态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逐级揭示了平方王油田沙四中滩坝沉积特点。从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平面非均质这三类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入手,探讨了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及其对水驱油开发和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层厚度及垂向的剩余油分布;平面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面积和平面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13.
储层非均质性直接影响着砂层内油气的动用程度。通过测井、录井和测试分析资料,对延气2井区盒8段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区盒8段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包括两类:垂向加积多河道叠置砂体呈现的正韵律,以及进积的河口坝砂体呈现的反韵律非均质特征,盒8下层内非均质性更强。层间隔层以盒8上亚段更发育。平面上储层特征存在东、西差异,砂体以东部、东南部最为发育。综合分析认为:盒8下部砂层组,以及盒8上部河口坝砂层顶部为研究区最有利储层段,且这些连通性能很好的高孔、高渗带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开发中要特别注意多变韵律层内的含水动态监测,并以南部为下步重点扩边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岩石学特点、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结构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非均质性明显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极好储层和好储层比例极少,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头屯河组储层岩性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总体上表现出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南北方向储集砂体的连通性较东西方向好,砂体连通型式以复合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成绥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10(4):49-58
地层伤害有许多描述方法,但其数学关系不明确,没有统一标准。其基本评价方法是不稳定试井,对普通油层Horner和由线拟合法很方便,但对复杂均质油层尤其非均质油层,前法很少凑效,后者唯一性较差。本文提出表皮系数同其它各种地层伤害参数间的关系通式和统一标准;系统介绍了均质、非均质油层求地层伤害的现代试井程序,包括分析基础、目的、关键和可靠性等人工智能的初步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赵霞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6(4)
近40 年来,通过现代河流研究和多学科结合,河成相模式已由最初的点沙坝侧迁模型发展成今日的16 种相模式;同时研究方法亦由单纯的垂向相序分析,发展成大露头三维研究,识别出可与现代复合坝比拟的构型要素,从而建立相模式。该文对此作了一简要回顾与评述,然后介绍一个密西西比河曲带的6 级储层非均质性和一个辫状三角洲储层质量之受控于沉积因素。文章指出,研究者应针对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的构型要素,以更好地认识古河流。河成储层包含多级非均质性,沉积变量是储层质量和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不断更新储层沉积学认识,有助于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文96储气库中石化第一座利用濒临枯竭的砂岩气藏改建的地下储气库。由凝析气藏改建而来,储气库注入气体是干气,不同运行周期和注采方式对凝析油采收率影响十分明显,弱边水的存在方式也对气库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二者是影响储气库运行的敏感因素。本文通过对凝析油采收率影响因素和水体对储气库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储气库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苏14井区盒8段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研究层段盒8段属于典型的岩性圈闭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低丰度的特点。以苏里格气田中区苏14井区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地层系统划分和区域地质特征的前提下,运用测井、试气等实际生产资料,同时结合研究区沉积相研究成果,分别对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14井区盒8段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都表现出极强程度,平面非均质性要相对较弱。其中盒8上段砂体沿主河道方向砂体连续性较好,而垂直主河道方向上砂体叠置频繁、连续性差,导致层间非均质性极强。 相似文献
19.
储层纵向非均质性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普遍采用的是测井、录井、岩心实验等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数理统计方法,只能识别规模较大、差异明显的层间差异;且预测结果严重依赖于数据的品质和数量,难以满足满开发动态的需求。根据耦合流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应用流动电位的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层间及层内由渗透率变化及隔夹层分布而产生的流动能力差异。根据实际油藏的地质特征,建立了5种不同类型的非均质性模型,模拟计算了随生产过程而产生的电位分布差异。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渗透率层间差异引起的注水"指进"现象有较好反映,还能够显示隔夹层的存在位置,具有成为新型评价方法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保持油藏非均质性粗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三维地质模型网格数据量庞大,无法直接用于数值模拟,需粗化处理,减少网格数量。以具体区块为例,用重整化方法对储层参数,特别是渗透率进行粗化,对夹层及非均质性较强部位运用网格回填技术,所建粗化模型经多方面评价,达到既降低网格数量又保持油藏非均质性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