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 《科学之友》2005,(23):18-20
大物体比小物体更能保存热量. 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半衰期较长的4种放射性同位素--钾40、钍232、铀235与铀238,它们在几十亿年来逐渐衰变成稳定的同位素,同时释放能量.  相似文献   

2.
何平 《科学通报》1959,4(2):36-36
天然鈾包含三种同位素,做为核燃料的鈾235的相对含量是很低的。这可以由下表看出: 同位素相对含量鈾235 0.712%铀238 99.282%鈾234 0.006%(可以忽略) 一般反应堆,特別是动力堆,需要U~(235)濃縮度比較高的核燃料。例如,苏联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用含U~(235)达5%濃縮度的核燃料。我国第一个重水型反应堆所用核燃料U~(235)的濃缩度为2%。苏联列宁号原子破冰船的反应堆中所有用核燃料U~(235)濃縮度为5%。飞机和潛艇等所用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的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界中的铀存在3种天然的放射性核素~(234)U,~(235)U及~(238)U.曾有工作报道了铀的同位素丰度与原子量的测量数据,1983年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CAWIA)对发表的数据做了编评,给出了编评结果.铀同位素丰度,~(234)U:0.000055(5);~(235)U:0.007200(12);~(238)U:0.992745(60),铀原子量(参见文献[2]),A_r(U)=238.0289(1).括号内数字表示数据末一位或二位的不确定度.这些结果没有中国地区铀同位素丰度的数据.本工作从中国陆地采集了一些铀矿样品,利用热电离同位素质谱测量方法,完成了测量,得到铀同位素丰度与原子量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原 《科学之友》2005,(12):18-20
大物体比小物体更能保存热量。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半衰期较长的4种放射性同位素──钾40、钍232、铀235与铀238,它们在几十亿年来逐渐衰变成稳定的同位素,同时释放能量。地球因为体积巨大,热能损耗得相当慢,这说明了为什么地球至今仍有着熔融的内核,而且地表还有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5.
铀同位素是地球和环境等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然而铀同位素极大的丰度差异一直是高精度测试分析的难题.近年来质谱分析仪器公司推出的1013Ω高阻信号放大器显著提高了信噪比,适用于测试低丰度的234U.组合使用1011、1012和1013Ω的高阻信号放大器可实现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ultiple Collector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MC-ICP-MS)的铀同位素静态分析,即用1013Ω高阻放大器的法拉第杯接收234U,1012Ω的法拉第杯接收233U和236U,以及1011Ω的法拉第杯接收235U和238U. MC-ICP-MS静态测试234U/238U和238  相似文献   

6.
石笋铀同位素组成对土壤环境变化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况润元  汪永进  张向华  程海 《科学通报》2002,47(13):1022-1026
通过测定南京葫芦洞两支石笋41个样品的铀、钍同位素组成,发现距今 75~18 ka期间洞穴石笋238U和δ234U0的变化与33°N夏季太阳辐射曲线、石笋δ18O曲线具良好的对比关系.洞穴上覆土壤带有机质丰度变化是控制石笋238U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由此解释了石笋238U变化曲线与δ18O,同纬度太阳辐射曲线之间相位一致的原因,但水-土-岩之间238U迁移富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238U与气候曲线在振幅上不完全一致;δ234U0指示了洞穴上覆土壤剖面成壤作用强度变化,较敏感地反映了本区下蜀黄土成壤作用与风成堆积过程.因此,洞穴石笋铀浓度及其同位素比率可作为新的洞穴气候环境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7.
施征 《科学24小时》2009,(12):14-15
1942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首次实现了可控核裂变连锁反应,应用于试验,并于1945年建成投产了第一座用于生产军用核武器的裂变物质-一239的反应堆。同年,美国又建成了浓缩铀-235的高浓铀工厂。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装有铀-235和钚-239的两颗原子弹,先后投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  相似文献   

8.
岳廷盛 《科学通报》1989,34(15):1138-1138
前文报道了在硫酸介质中酸度和反应温度对U(Ⅳ)-U(Ⅵ)同位素交换反应的交换速率的影响,得到了在分别选择合宜的酸度或温度时,都可以使半交换期t_(1/2)达到10s左右。然而,用氧化还原阳离子交换富集铀同位素时,~(235)U和~(238)U单级分离系数仅可达到1.001,对于这样的体系,半交换期应当小于1s才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梁卓成 《科学通报》1987,32(18):1402-1402
同位素示踪是研究岩浆作用过程和演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们包括铅同位素、锶同位素、钕同位素和铀系同位素等。其中,铀系同位素独具一格,更直接地提供火山喷发前岩浆活动的信息,更适合于研究火山喷发前的岩浆活动过程和300Ka内的火山喷发事件。许多科学工作者已经利用铀系不平衡研究岩浆作用过程并发表了一些有意义的论文。多数研究对象是  相似文献   

10.
在用一种新方法研究铀裂变产生碎片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100多种富含中子的不稳定的核。虽然核裂变反应已为大家所熟知,然而这些寿命很短的核在以前还没有见到过。这一实验是“裂变中产生的每一种同位素的首次直接观测”,法国Orsay核物理研究所的莫尼卡·贝纳斯(MonlqueBernas)说。化学元素是由其核内的质子数为特征的。一种元素的同位素只是核内的中子数目不同而已。现已知地球上存在着270种稳定的同位素。自从发现核裂变50年来,物理学家们在铀核裂变产生的碎片中又发现了400多种不稳定的同位素。为了使这张表更为完整.贝纳斯…  相似文献   

11.
陈毓蔚 《科学通报》1962,7(3):38-38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U~(238)、U~(235)、Th~(232)衰变后形成稳定产物 Pb~(206)、Pb~(207)、Pb~(208)。因此,准确测定放射性矿物中 U、Th、Pb 及共同位素的含量,就可以根据 Pb/U、Pb/Th 的比例,计算出该矿物的绝对地质年龄。从复杂成分的矿物中析出铅的方法,在文献中记载不多。一般多利用硫酸氢钾熔融,然后用硫酸钡共沉淀,或者用氟氢酸溶解矿样,并以希土元素与铅共沉淀的方法。上述这些方法,铅的析出率都不甚高,只有70—80%,因此必须加入放射性同位素 Pb~(210)作内标来测定铅含量。  相似文献   

12.
凌达仁 《科学通报》1988,33(10):743-743
氧化还原离子交换法分离铀同位素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该法能够成功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足够大的同位素富集系数和足够快的U(Ⅳ)-U(Ⅵ)的同位素交换速率。因此,两者成为离子交换法分离铀同位素的基本研究内容。近年来,不少作者较深入地研究了在各种环境内,特别是盐酸介质中的U(Ⅳ)-U(Ⅵ)的电子交换反应的动力学,得到了半交换期小于0.1s的结果。从而在日本建立了盐酸为介质的阴离子交换法富集铀同位素的中间试验工厂。  相似文献   

13.
测量从大地深处来的氡——一种放射性气体含量的变化,对探查地壳的异常活动是行之有效的.这样的变化虽然不总是意味着该处将定有一次地震发生,但是却能事先给从事这方面研究者发出警报. 氡是由地壳岩石中,特别是花岗岩石中的铀衰变而来的.它既是放射性气体,又是一种不活泼的惰性气体.它往往和其同位素钍射气共存,后者是从天然存在的钍元素放射衰变而来的.氡气通过地  相似文献   

14.
早在工厂及世界化石燃料市场出现之前很久,人类就已经开始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这个新结论是以冻结在南极冰块中的远古空气样本作为基础而得出的。在有两千年历史的冰芯中,气泡中竟奇迹般地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其中,大量甲烷中所含有的碳同位素,跟木头、  相似文献   

15.
神光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光装置是一台输出功率高达10~(12)瓦的激光装置,也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激光装置之一。它主要用于激光核聚变新能源的基础研究、X光激光的基础研究以及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等离子体行为等的研究。建造这台装置的元件、材料以及技术绝大部分是立足于国内的,带动起来的先进技术有10多项,其中有一些是独创的。一燃料,是产生热和动力的源泉。常见的燃料有木柴、煤、煤气、石油等。本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一种新燃料——核燃料,它是铀的同位素铀235。现在人们又在探讨另外一种核燃料——氢的同位素氘  相似文献   

16.
<正>核能的利用和发展是20世纪科技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1938年末,德国科学家哈恩用一种慢中子来轰击铀-235核时,发现核裂变现象。化石燃料通过化学反应燃烧后释放的能量的总质能转换效率约为一百亿分之一,而铀-235裂变的质能转换效率约为0.09%,比化石燃料的转化效率高了近900万倍,1千克铀-235核燃  相似文献   

17.
橙子皮出人意料地可应用于电子技术。近30年来,工厂里为清洗焊接后残留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剂,均采用液态氟利昂。然而,鉴于这种气体挥发至空中会破坏臭氧层,目前许多技术领域都在尽量避免使用氟利昂。不久前,著名的德  相似文献   

18.
徐葆裕 《科学通报》1990,35(4):253-253
激光分离铀同位素是激光在近期内可能获得大规模工业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目前已经研究过多种激光分离铀同位素方法,例如铀原子蒸气的光电离法(AVLIS)和六氟化铀分子离解法(MOLIS).在这些方法中实际上都需要有一个多步激发的过程,但激光的选择性激发作用却仅限于其中的第一步激发步骤,其它激发步骤对整个过程的选择性均无贡献,  相似文献   

19.
徐葆裕 《科学通报》1985,30(21):1627-1627
激光分离铀同位素在气相介质中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对于液相体系,由于分子密度大,能量传递极为迅速,因而要在液相介质中进行激光分离铀同位素十分困难,以致尚未有成功的报道。本文报告了应用红外激光增强萃取速率的效应,在UO_2Cl_2(8.4 M HCl)-TBP(煤油)液相体系中分离铀同位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Voyght  T 《世界科学》1997,(12):19-20
日内瓦、纽约市最近以一种更新的扩散气体系统改进低效能机械表面充气器的方式使它们持续了26年之久的市政污水处理工厂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这个系统已经被装置成由纽约能源研究和开发行政当局独自资助的一个样板工程。它利用一个超细的泡状连接器和高效能电动机来增加容量,成倍地提高效率并且使工厂的电费支出下降了40%。增大的容量使城市得到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例如,市政系统已能够对局部的工业高强度污水进行处理。这就使工业上不再需要去建造和控制它自身的现场预处理设备从而为公司节省了250万美元的建造费用和每年度30万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