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成因的天然氚或热核试验产生的大量人工氚,主要都是通过降水到达地面,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冰川是由大气固态降水堆积演变而成的具有运动特点的自然冰体。冰雪融水补给河流。所以,氚是冰川水体转化过程理想的示踪物。测定冰雪中氚含量,对于研究冰川过程的某些问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顾宏堪及刘明星等发现,在未污染的中国海海水、河水、湖水、井水及雨水中,痕量金属离子Zn~(2 )、Cd~(2 )、pb~(2 )、Cu~(2 )、Sn~(4 )及Bi~(3 )的浓度及基本形式是相似的。从而,判断天然水循环必然伴随着这些离子,包括海水在现场条件下的蒸发;在天然水pH条件下(约7—8),离子与悬浮体之间没有重要的平衡转移;离子随水循环可能是由于水的携带,不依于离子本身的能量,因而不存在热力学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1958年,管孝男等首先采用5A分子筛为色谱柱、液氮浴、天然氢为载气,分离出HD和D_2两峰。之后,氕氘色谱分析经历了二十余年多方面的研究和改进。化工部化工研究所用本方法检测天然丰度的氢中氘时,分析精度达到±1ppmD,而准确度为±1.5 ppmD。作者改进了热导池的恒温条件,并扩大了测量线路的桥臂比为1:17,结果分析精度能达到 相似文献
4.
5.
元素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是由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产生的.通过对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对产生该结构的各种原因进行进一步探讨,从而提高对各种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同时,对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一些指标进行定量描述,也是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的一条途径.本研究以长江水系沉积物铜含量为例,探讨地统计学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的氚(H~3)是氢的一种宇宙成因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12.26年。1954年以来热核试验释放出大量人工氚,使地球上氚的总量增加了几个数量级,天然水中氚含量明显增高,成为研究水循环的一种理想示踪剂,且已被应用于水文、气象、海洋、环境等科学领域。 1977—1978年,在天山托木尔峰地区登山科学考察期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动力分析中的催化反应实际上多属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应用日益发展起来的电极测量技术,能使预知的反应速度转化为电参数—时间关系,从而可以扩大参数测量范围,简化数据处理,适应微样分析,便于自动记录。本工作采用玻璃石墨电极和电位测量记录装置,对海水、间隙水和人工降雨中的微量碘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光度法做了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尘天气是干旱及半干旱区特有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我国西北和华北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区之一 .近年来 ,随着强沙尘暴活动的日趋频繁及其危害的日益严重 ,对我国沙尘暴活动特点及形成原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危害和防治几方面 ,对沙尘暴这一灾害性天气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 相似文献
10.
红枫湖和百花湖天然溶解有机质的分子荧光特征与分子量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在水体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及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复杂性, 天然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是近年来水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分子荧光特征和分子量分布被广泛认为是DOM特征研究的重要参数, 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本文联合运用分子荧光光谱,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紫外吸收和荧光在线检测技术, 研究了贵州红枫湖和百花湖及其河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分子荧光与分子量分布特征,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水体中DOM普遍存在两个明显的类腐殖荧光峰(A和B), 但河水还存在另一个特征明显的类蛋白荧光峰(C). 研究结果表明: 类腐殖荧光物质主要由1.0~3.0 kD之间的小分子组分组成, 而类蛋白荧光物质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于2.0 kD的组分组成. 运用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技术测定DOM分子量分布时, 估算的分子量分布特征与吸收光谱检测器的波长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1.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在天然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organic micropollutants, OMPs)的光降解有重要的影响. DOM一方面吸收太阳光生成光生活性中间体(photochemically produced reactive intermediates, PPRIs),对OMPs的降解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光屏蔽作用和淬灭效应抑制OMPs的光降解. DOM对OMPs光降解的影响与DOM的来源和OMPs的结构密切相关.本文从DOM光致生成PPRIs机理、不同来源DOM对OMPs光降解的影响机制,以及自然水体中OMPs光降解动力学预测模型三方面,总结评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淡水、海水DOM对OMPs光降解影响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对本领域重点发展方向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氮是衡量水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通过离子色谱法检测水中总氮含量,并针对离子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水样进行测定,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大干2.1%.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游荡河型和江心洲河型的地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型的分布是否具有地带性,这是河流地貌学中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之一。本文以我国东部季风影响区内的游荡河型和江心洲河型为例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塔克拉玛干沙漠天然水体的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天然水体特别是河水和地下水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既受流域岩石风化程度的影响, 也受流域气候、地貌、地质构造背景等的制约. 依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地区的克里雅河、策勒河、土米亚河、玉龙喀什河的河水及沙漠南、北缘和沙漠腹地的地下水的物理参数和主要阴、阳离子(Cl-, HCO3-, SO42-, NO3-, Na+, Ca2+, K+, Mg2+)含量的测定结果, 分析探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天然水体的特征及其中溶解物的来源. 离子含量通过离子色谱和盐酸滴定法测定, pH、可溶性固体总量(TDS)和电导率用便携式仪器在野外测定. 实验数据说明,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地区河水虽属淡水, 但TDS含量相对较高, 呈微碱性. 地下水水质变化在淡水和微咸水之间, TDS普遍高于当地河流河水. 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组成都呈现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反映了沙漠干旱气候和区域地质地貌的影响. 分析数据显示, 研究区河水中溶解物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蒸发结晶作用控制, 而地下水中溶解物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 天然水中溶解物主要来自蒸发岩,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已造成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16.
当前,测定天然水体对某金属的总络合能力即络合容量和表观稳定常数的方法很多,例如伏安法、离子选择电极法、荧光猝灭法、离子交换法、溶解度法、渗析法,…,其中报道较多的是伏安法和离子交换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假设有机配位体和金属有机络合物跟固体粒子界面不发生交换(或吸附)作用,这显然与实验事实不符。然而,若不设此假定,理论处理 相似文献
17.
1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纵穿和横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两条路线上, 测度早春短命植物物种丰富性、盖度和重要值等参数及调查分析了地形地貌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沙漠微生境. 经对比发现该沙漠短命植物分布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 即沙漠南部和中部的短命植物物种最丰富, 西部最贫; 短命植物的盖度则是中南部高于北 部, 中东部高于西部. 短命植物对沙漠生境空间变异的响应, 形成了该沙漠短命植物的种群-生境梯度. 其特征为: 地势较高、土壤质地较粗、分选差、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低盐碱的生境中生长沙苔草、东方旱麦草为主的短命植物; 地势稍低、土壤质轻疏松、含有机质, 具一定盐碱性、结皮发育的较干旱生境生长以线叶庭荠、尖喙牻牛儿苗和中亚葫芦巴为主的耐旱、耐盐碱短命植物; 地势低、土壤具一定含水性, 相对富盐碱的生境下, 主要分布小甘菊、念珠芥和小花角茴香等耐盐碱的短命植物. 但由于该沙漠微生境空间变化梯度较小, 以及沙漠短命植物总体上表现出的中生性生理特性, 使得多数短命植物集中分布在上述植物种群-生境梯度上地势较高, 风沙土具一定肥力、盐碱性弱的生境序位.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在以往的高原辐射研究中,因条件所限,很少进行实际的反射率测量,仅依据高原上和高原周围少数的日射资料,对反射率值进行估算。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期间,在高原上第一次系统地进行了地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连续观测,获得了若干高原地面辐射场的特征值。同时也首次获得了青藏高原一些主要下垫面上夏季的实际反射率观测资料。分析这些资料表明,青藏高原夏季地表面反射率要比以前估箅的小。本文拟就这些新的观测事实和特征作一分析,以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宇宙成因的天然氚和热核试验所引入的人工氚均以HTO形式参与自然界的水分循环。热核试验以前降水中的氚含量极微,平均值为5—10 T.U.;1954年以后,历次的核试验产生的大量人工氚对降水氚含量有明显影响。1963年降水中氚含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北美局部地区高达10000 T.U., 到了七十年代,北半球降水中氚浓度明显下降,一般为几十到几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