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方高校与所在城市形成“城校共生”模式具有必然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探究“城校共生”模式下地方高校如何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地方高校在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畅通“城校共生”战略融合机制、秉持“城校共生”文化和合理念、优化“城校共生”结构契合布局、健全“城校共生”利益整合体系、改进“城校共生”治理联合方式、打造“城校共生”服务结合模式,为地方高校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互惠共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以“品牌”竞争为标注的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各高校如何打造大学的品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大学品牌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高校品牌建设的意义,并对高校如何“打造”品牌大学建设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城市名片"与城市高校--以新余市和新余高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推广,“城市名片”已越来越引起城市市民的关注和重视。城市高校与所在城市关系日益密切,理应成为所在城市的一张城市名片。为了把高校打造成城市名片,要做到:1.集高校、政府和各界之力,共同打造高等教育城市品牌;2.尽高校之力,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3.高校要尽自己的努力,创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内外推动力,有效利用媒介传播,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是推动城市发展、构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导下,河南整体文化形象已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与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力量,要打造"大中原"背景下的文化品牌系列,有必要培育一个以河南为区域文化中心的中部文化产业核心区,实施区域文化联动战略,而这个联动平台有必要依靠充分、合理的媒介传播策略来搭建。  相似文献   

5.
探索高校参与区域科技创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南大学与南京市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表明,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中大有可为。但目前高校对地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科技支撑力还不够强。必须以区域产业特色为依据,以打造城市产业品牌为目标,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新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文化成为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软动力”。要成功实现城市文化的产业化经营,就必须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利用品牌效用来塑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实现文化与市场的对接,完成文化向资本的转化。对城市文化品牌实施科学的战略管理,将战略管理思想渗透和贯穿到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长远建设中,是完成对接与转化的必要手段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当下地方高校品牌形象理念识别系统趋同、行为识别系统紧密度不够、视觉识别系统地域特色不明显,制约着发展和声誉的提升.究以上缘由是对地方地域文化关注不够所致,地方高校不论内涵还是外延的发展与传播,都应与地方地域文化紧密相结合.地方高校内涵及外延的发展应抓住地方文化之根基、地域文化之特色,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打造切合自身特色的品牌视觉形象系统.以此,做好自身发展壮大形象代言的同时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地域文化的传播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8.
出了全运会作为我国影响力深远的大型综合竞技体育赛会,对承办地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推动作用,可以加速承办地的经济发展.湖北申办全运会能借助全运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加速湖北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特色”是地方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高校学报要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百色学院学报》立足于“革命性”、“民族性”和“边疆性”资源,积极服务于百色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支柱产业、地方教育事业、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事业这三个龙头。文章对《百色学院学报》开设的特色栏目“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在“软实力”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城市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城市发展发挥的力量。城市文化软实力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竞争力及发展模式。景德镇是千年瓷都,拥有灿烂的瓷都文化。在科技时代要提升景德镇城市文化软实力,就需要创新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打造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1.
南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对象,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有把文旅融合作为资源开发的前提和背景。本文对南阳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梳理,挖掘其中蕴含的研学元素,将这些资源整合开发成不同层次的主题项目,以此来推进教育新生态的演进。  相似文献   

12.
戴亚虹 《科技信息》2010,(11):128-129
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是当前高校一项重大、紧迫、艰巨而持久的任务,对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和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必须以建设统筹发展、注重特色、教学科研并进、规模质量并重的服务型高校为目标,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力培养适应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持续提高地方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努力成为建设“文化大市”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借鉴商品品牌理论,阐述地方高校建立毕业生品牌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影响作用,提出用打造品牌、经营品牌、维护品牌的理念,对毕业生品牌进行精确定位,“全程”监控教育全过程,在社会上形成毕业生的良好“口碑”,以更好地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地方文化特色教材的编写必须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步进行,适应大学生素质教育及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与结构上不仅要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受到正确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陶冶,而且与区域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符合人才培养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现实与需要,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时代责任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处于区域协同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类智库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这为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政策与发展空间。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要从地方高校属性和资源优势入手,确立高校智库的战略和服务定位,以区域资政服务需求,确立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此外,地方高校智库还要以打造研究共同体、完善组织保障机制、优化协同创新机制等方式,打造高端化智库品牌,推动地方高校智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长江三角洲的迅速崛起、长江经济带的建立和逐步向西梯度推进,合肥城市空间拓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将合肥打造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空间拓展的研究成果,分析合肥城市空间拓展的动力要素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一些适用合肥的城市空间拓展战略,为将合肥打造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构建太原“人通天下”的城市主题文化,打造“晋阳文化”品牌,建设学习型太原三个方面,对太原的城市文化建设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赖以依存的基础,是一个区域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公共图书馆独具的社会职能在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中,起着其他文化机构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地方文献是传承弘扬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文献工作的优劣影响着地方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发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麦积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区域文化建设需求,完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多元合作,拓展收集网络;加强开发利用,助力构建良好的区域文化生态;突出特色,建设专题数据库;找准定位,形成城市文化资源品牌;积极参与文旅融合,强化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等六项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功能是由地方高校的特点及图书馆的文化价值决定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物态化的区域和地方知识集聚地,在知识与文化创新方面具有服务地方的天然优势.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保存与展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地方文化名人、经典地方文献资料、地方文化研究及其课程开发,提升并丰富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地方文化在内涵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主副中心结构是工业化中后期区域经济迈向成熟发展阶段的重要模式,开封向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一主两副"(郑州为主中心、洛阳和开封为副中心)的框架结构基本形成;建设开封新兴副中心城市是带动豫东黄淮落后地区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需要;开封市具有区位交通、人文、劳动力等要素资源、郑汴同城化等比较优势基础条件,具有建设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巨大潜力;应着力探索高速化的跨越发展模式、差异化的特色发展模式、现代化的高端发展模式等3条新兴发展路径;积极推进郑汴同城化,着力打造"郑-港"、"郑-汴"、"汴-港"等3条轴带,构建郑汴港金三角都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