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科思政是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深化,并与之相辅相成,是学校思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天然具有育人属性.以学科的知识形态、活动形态、组织形态为框架,系统阐释学科思政的内容体系和实现途径,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对具体实现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校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建设显隐结合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的组织领导体系;打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体系;健全科学规范的课程思政管理和评价体系,以此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4.
基于课程思政的视域,进一步认识高职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课程与思政的关系是高职专业课程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高职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生成逻辑.高职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生成结构表现为高职专业课程的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思政功能,个体层面思政功能主要表现为对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层面思政功能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6.
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在这一背景下,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以取得预期效果。为此,要对受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认知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8.
程海丽 《甘肃科技》2022,(5):68-70+74
高校中土木类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是土木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教育教学中将思想政治资源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国家建设者的重要保障,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本研究分析了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总结分析土木工程行业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从“三全育人”的视角,探讨了“三个课堂”协同联动,将思政元素通过更加多元、合理、有效的方法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各环节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主体、内容、场域、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困境,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高校要找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聚合点,不断优化教师培养、资源整合、场域合作和育人效果等路径,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在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在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融合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格局;有效应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政教育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梳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论述,分析三全育人的理论遵循.探讨三全育人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以及体育育人的优势,构建高校体育三全育人的理论框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切实有效的实践探索.为更好地发挥体育内在的育人价值,高校应优化体育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将文化课的静和体育课的动相融合,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两者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2.
精准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必然选择。精准思政以精准思维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具有实事求是、问题导向同目标导向相结合和供需平衡三个基本特征。在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面临课堂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失、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偏离、课堂教学效果与党和人民的期待存在一定的偏差等现实困境。精准思政旨在以精准思维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效能,破除高校思政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建设有料、有趣、有情、有高度、有深度、有效度的“六有课堂”。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价值意蕴和优化策略展开研究.在分析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特点基础上,总结出其具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提高和改善高校武术教学质量、规范与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价值意蕴,并提出课程应从武术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3个方面进行优化,继而形成武术课程知识育人、技能育人、竞赛育人、文化育人、礼仪育人为一体的综合育人体系.所提的策略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地融入到武术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可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族大学“谢六逸新闻实验班”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学场景相对单一、学生动手实践少,专业实践能力有所欠缺、课程思政建设亟待深化等问题。体验式教学是该班教育教学改革中所作的一种有益尝试且效果显著。在坚定学生新闻理想、激发爱党爱国热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四力”养成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课程思政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精准思政是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旨在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发挥思想政治课程育人的精准性、全面性、导向性。当前学者对精准思政建设的研究集中在精准思政的内涵特点、理论来源以及与智能算法的结合,认为精准思政是实现高校精准育人的重要工程,增强思政课针对性的现实选择,坚持“三全育人”的动力支持。精准思政建设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精准思政的建设仍存在精准思维培育困难、理论和现实存在矛盾、研究缺乏持续性等问题。只有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开展全面实践论证,推进研究的可持续性,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精准思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完成“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任务的必经之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培养法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近两年的时间里,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果颇丰。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转变不彻底、忽视对于教师队伍思政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考核标准失能、课堂讲授内容轻视思政元素等问题限制了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发展。在法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深化思政元素、关注教师思政能力培养、优化课程思政考核标准、调整课堂讲授内容,是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既注重传授财经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又注重立德树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协同建设的立足点,把同向而行作为协同建设基本要求,把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作为协同建设的中心环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构建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专业特点、专业核心价值及专业思政的载体,建立专业思政体系.在培养方案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课程大纲中明确思政目标要求,将课程思政作为专业思政的基础,以学生实践活动促进专业思政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思政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思政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有三全育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21,(1):83-86
课程思政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也是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举措。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有利于浸润思政教育的政治性,大学语文的工具性有利于厚植思政教育的学理性,大学语文的审美性有利于拓展思政教育的价值性。但同时,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着顶层设计落地困难,部分师生重视不够;政策体系不够健全,课程建设不足;教学改革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等困境。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在教学理念上实现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中发掘思政元素,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守正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语文的立德树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