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治疗46例V型斜视的治疗效果,所有病例均用三棱镜或同视机检查9个诊断眼位,根据有无下斜肌功能异常分别选择下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直肌移位术,即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后徙转位术、内外直肌后徙或联合上下移位,术后观察眼位、斜肌功能、双眼单视功能,随访时间1~24月,平均10月。结果:V型斜视占同期水平斜视患者14.2%,其中V型外斜视34例,V型内斜视12例,术后除1例欠矫外,余均正位。结论: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发病原因以斜肌功能异常为主,常合并水平斜视,外斜视多于内斜视。根据引起V型斜视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肌折返术治疗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直肌返折术,B组行直肌截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正位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眼正位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眼心反射发生率A组为3.3%,优于B组(40%),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A组为6.67%,优于B组(4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结膜血肿发生率A组为0,明显优于B组(6.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肌折返术同直肌截除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探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诱导及维持中使用七氟醚与氯胺酮的效果对比。选择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小儿患者60例,随机按诱导及维持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七氟醚诱导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维持,对照组使用氯胺酮诱导复合舒芬太尼维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在患儿入室与拔管即刻的血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术后恢复情况均快于对照组且无肌松药的追加。小儿眼科手术中使用七氟醚诱导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明显降低术后恢复期并发症,患儿无恐惧、安全有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与正常人眼外肌的结构差异,探讨共同性斜视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共同性斜视患者弱侧眼外肌进行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结果:共同性斜视组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数目明显减少,但未见肌纤维类型优势分布和肌纤维群组化现象;比较两组间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数目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共同性斜视弱侧眼外肌发生肌源性的病理学改变:眼外肌纤维减少和收缩蛋白表达减弱在共同性斜视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眼外肌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数目比例失衡可能不是共同性斜视产生眼位偏斜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宋艳丽  王明丽 《科技信息》2010,(19):I0406-I0406
目的:通过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与欧洲等国家常用的Z-径路肌内注射法所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病人35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位病人分别在两侧臀大肌交替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径路肌内注射法(以下简称Z-法)给药,观察并记录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论是常规肌内注射法还是Z-法,都有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但是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Z-法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Z-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董静  王锋 《科技信息》2012,(36):I0081-I0081
目的:探讨小儿斜视矫正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12例斜视患儿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患儿斜视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通过对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真护理观察,掌握病人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给予及时准确的判断及护理措施,对手术后患儿疼痛的缓解、手术的成功及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对小儿腹股沟疝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86例,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术后疼痛及家属满意度。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出现肠鸣音时间、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秩和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1.63%,但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86.05%,但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小儿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且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 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以钳夹损伤左侧坐骨神经大鼠为模型,治疗组肌肉注射b F G 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隔日1 次。术后2 、3 、4 周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损伤侧及健侧腓肠肌进行肌诱发电位及肌收缩力检测,以健侧为100 % ,求出损伤侧各指标的恢复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腓肠肌诱发电位幅值恢复率明显加快( P< 005) ;腓肠肌单收缩力和强直收缩力的恢复率也显著加强( P< 005 和 P< 001) 。结论:b F G F 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患者愈合等方面,比较颞肌外与颞肌下,2种不同钛网修补额颞区颅骨缺损术优缺点。方法按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类,分别用颞肌下与颞肌外2种不同手术方式修补颅骨缺损,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颞肌外组在颞肌萎缩、脑脊液漏、硬膜外及脑内血肿、局部脑挫伤等方面术后发生率均低于颞肌下组。在切口感染、修补物外露松动等方面,与颞肌下组相比无差异。结论和颞肌下术式相比,颞肌外术式具有较少的术后并发症、较为简便的操作,更能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选取需手术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比较2组患者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术后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优良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级.说明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具有操作时间短、显露范围大、术中出血少、复位良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穿孔性阑尾炎手术的患儿1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个体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患儿腹胀改善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儿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可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手术方法,观察手术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慢性萎缩性鼻炎病例36例(72例),采用带蒂颊肌补牙树脂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随访3个月-4年,根据术前术后症状、体征评分,病理学检查判断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36例显效32例(占88.8%),有效4例(占11.2%)。术后4年随访12例全部为显效。病理学检查粘膜功能恢复。结论:带蒂颊肌补牙树脂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是治疗慢性萎缩性鼻炎的理想方法,手术难度小,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库氯铵在不同年龄段小儿麻醉中的肌松时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拟行气管插管的择期手术患儿,根据年龄将入选患儿分为年龄≤3岁(Ⅰ组)和年龄3岁组(Ⅱ组),每组各36例.以上两组中再按首次给予米库氯铵的剂量(0.2,0.25 mg/kg)随机分为2个亚组,依次为Ⅰ0.2,Ⅰ0.25组和Ⅱ0.2,Ⅱ0.25组,每组各18例.当患儿肌颤搐反应恢复至25%时,间断给予0.1 mg/kg米库氯铵维持肌松状态.连续监测尺神经4个成串刺激的反应,观察肌肉时效指标;同时观察各组患儿的循环功能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患儿Th Dmax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两组患儿中0.25 mg/kg组的起效时间均明显高于0.2 mg/k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插管条件均为优或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首次给药和多次追加米库氯铵的作用时间,末次追加米库氯铵患儿的各项恢复指数、TOFR75、TOFR90的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给予米库氯铵后心率、血压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支气管哮喘,有少数患儿出现胸前、颈前皮肤潮红症状,在给药后10 min内均自行消退.结论米库氯铵在婴幼儿中的起效快于年龄3岁的儿童;0.25 mg/kg给药剂量起效快于0.2 mg/kg给药剂量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与小儿的年龄、追加次数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5.
观察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对照组患者,行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4个月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分析。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小儿腹泻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5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治疗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较好,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小儿腹泻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显著,尽快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腹横纹正中单一小切口治疗双侧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越性。方法: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收治的229例(280侧)小儿腹股沟疝患儿根据采用不同的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分为四组:即单一小切口双侧组、单侧小切口组、双侧斜切口组和单侧斜切口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在组间的差异。结果:全部患儿手术顺利,切口甲级愈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在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一小切口双侧组各指标均小于斜切口治疗的二组,但各指标在单一小切口治疗单侧和双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腹横纹正中单一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操作简单、创伤小、美观、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护理体会。选取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配合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综合护理对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效果明显,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3月应用小儿微型腹腔镜配合自行设计的带线雪橇钩针开展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56例,探讨应用小儿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应用小儿微型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比传统手术优越,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切口小、瘢痕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且在双侧腹股沟斜疝及复发性斜疝治疗上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73%、88.6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7%、9.0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下经口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