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戴,字虞臣,华州人。马戴,两《唐书》无传。《新唐书《卷六○《艺文志》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仅云戴‘字虞臣’。而未及其占籍。此所谓华州人,未知何据?《全唐诗》卷八一三僧无可有《寄华州马戴》,卷五七三贾岛有《马戴居华山因寄》,卷五○九顾非熊有《送马戴入华山》三诗,或即为辛传所本。  相似文献   

2.
《郑笺》训诂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郑笺》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学者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是成就卓异的训诂力作,也是后世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以往研究者多注重<毛诗传笺通释>因声求义的训诂特色,而其在修辞学方面的贡献,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实上,马氏在训诂解经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修辞现象,归纳出若干修辞条例,并由修辞以通训诂,从而纠正了前人的诸多错误,对后世修辞学的创立亦有...  相似文献   

4.
五代时后蜀国人勾延庆所著的《锦里耆旧传》一书,是记载五代时期前蜀国、后蜀国兴亡事迹的一部历史著作,该书著录于《四库全书》“史部·载记类”,其提要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六.该则提要于作者名字、书的卷数、记事起讫等问题,颇多讹误,今依据笔者的研究心得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5.
古直《钟记室诗品笺》是《诗品》最早的几种全注本之一,至今尚被誉为“考订”最善”的作。本即对该书的成就与不足作出综合综述。其中特别指出了此书在献考订方面的得和失。从中可见,“考订“最善”之举,也不是那么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6.
由编辑家吴仲强同志主编的《中国当代自然科学人物总传》第一卷,已由湖南出版社1990年12月公开出版并在国内外发行,反映很好。第二卷现已编毕,在行将付印之际,应该书主编吴仲强同志之邀,我欣然命笔,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文选》“笺”文的类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笺是兴起于东汉、旋成为试士的文体,在《文选》中地位显赫,但笺体和笺文至今乏人问津。作为介乎表书之间的文体,笺同时具有上行文(奏笺)和平行文(书笺)两种特性。《文选》两篇奏笺均为劝进笺,作者立场不同,态度有别;其余为书笺,有主动呈送和被动奉答两种形态。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与任?《到大司马记室笺》同为主动型,但施者和受者关系有亲疏之别,态度也有真挚和客套之分;被动奉答型与来书内容构成对比:杨修《答临淄侯笺》与曹植《与杨德祖书》论文章与功业,吴质《答魏太子笺》与曹丕《与吴质书》体现建安人物的政治态度和人际关系,兼及生死主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毛传》、《郑笺》二者是否易字说的角度切入 ,通过部分实例的辨析 ,探讨单音语词训释歧义产生的原因 ,从而增深对《郑笺》词义训释的理解和研究。并试图对少数实例的训义去取阐述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9.
一部详细、系统反映中国当今著名编辑记者的成果、职业思想、成长经历等内容的大型工具书《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第二部征稿工作基本结束,已在重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纂,今年七月出版发行.巴金、吴冷西、邵华泽担任本书总顾问.《中国当代著名编辑记者传集》共五部,档次高、规模大,计划5—6年出齐.第二部约250万字,16开本,硬精装加护封.该书全面介绍了活跃在当今国内新闻界卓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毛传》、《郑笺》二者是否易字说的角度切入,通过部分实例的辩析,探讨单音语词训释岐义产生的原因,从而增深对《郑笺》词义训释的理解和研究。并试图对少数实例的训义去取阐述一已之见。  相似文献   

11.
《旧唐书·窦威传附窦抗传》曰:“抗字道生,太穆皇后之从兄也,隋洛州总管、陈国公荣之子也,母,隋文帝万安公主。”此语误处颇多,中华书局点校本失校。考《隋书》卷三十九《窦荣定传》:“父善,周太仆,季父炽,开皇初,为太傅”,“其妻则高祖姐安成长公主也”,有三子,长子为窦抗。《旧唐书·窦威传》云:“父炽,隋太傅”,《周书》卷三十《窦炽传》亦明言窦炽之兄为窦善,有子荣定。可见《旧唐书》中“窦荣”实为窦荣定之误。《隋书》中“安成长公主”一词出现三次,其中《高祖纪上》两  相似文献   

12.
《宋史·苏颂传》是研究苏颂生平业绩的最权威的资料。由于编撰者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不够详尽,对其任职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没有写明。现据我们校点《苏颂文集》、苏颂家训《魏公谭训》及苏颂《墓志铭》、《行状》等,给以具体考释,以补《宋史》之缺失。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7月6日,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吉恩·爱德华·史密斯的新作《小布什传》出版发行,引起各方热议。这本传记对于小布什来说并非捧场之作。《今日美国》的雷·洛克认为,该书是"对美国第43任总统笃定而严厉的评价",《柯克斯书评》也认为它是"连续不断的无情抨击"。作为传记类作品,该书的视角与立场获得了不少评论家的认可。《纽约时报》的彼得·贝克评论道,该书"全面细致、令人信服"。《华尔街时报》的  相似文献   

14.
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一书(中华书局84年版,下简称《校笺》),精见迭多,功力很深,读后获益不浅。但千虑一失,在所难免,笔者在拜读的过程中也发现书中的校点有不当之处,谨记于此,向徐先生和读者请教。一、标点之属1)《文学》一○四:“孟昶为刘牢之主薄。”刘注:“《续晋阳秋》曰:‘牢之字道  相似文献   

15.
清代钱绎的《方言笺疏》①是注释汉代扬雄《方言》的集大成著作。钱氏注意吸收清乾嘉以来段、王等朴学大师“因声求义”②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紧紧抓住语音的线索,扣住词义的关联,“以声韵为经,以词义为纬”③,对《方言》中涉及到的同源词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本文拟对此作一些分析论述。该书论及同源词的地方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同字形的同源词这种同源词是用同一个字形表示的,由同一来源发展而成的词。一个很词产生后,词义因引申而分化成为许多义项,这些义项之间有明显的联系,但又未造新字形,于是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诗比兴笺》是晚清出现的一部具有诗论性质、特色鲜明的诗选著作。作者魏源是清末今文经学的健将,其《诗比兴笺》虽是一部诗学著作,却体现了魏源今文经学的基本思想和学术方法。《诗比兴笺》追求"复古"与"微言大义"的思想立场,重视讽谕功能的"比兴"观念和随意取舍诗歌文本的文献观念,都是今文经学影响的重要表现。今天研究魏源《诗比兴笺》的诗学思想和学术方法,应该注意"致用"与"求是"的差异,注意其社会政治动机的历史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从而才可能做出历史主义的科学评判。  相似文献   

17.
在有关《诗集传》的论文中,大多数都涉及到《诗集传》章数的统计,但对《诗集传》章数统计存在分歧,这主要是由作者统计不准确以及《诗集传》本身一个错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张九成《孟子传》被誉为其儒家思想最为醇厚的作品。考察了《孟子传》一书的流传及版本,并从君臣观入手,分析了张九成的解经特点。张九成倾十数年之力注释《孟子》,不拘于笺诂文句,而是采取"以意逆志""以时考之"的解经方法,意在探求孟子深意,并借孟子阐发理学思想。《孟子传》的注释独具特色,既有宋代理学家重于义理阐发的特点,又自觉地贯彻和强调自己的注释方法,并且时时回应着宋代以来学者对《孟子》的质疑。  相似文献   

19.
我校学报编辑部陈增杰编审新著《李孝光集校注》,已于2005年9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54.6万字。该书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第2辑。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人,为元代重要文学家。本书在永嘉诗人祠堂丛刻十卷本《五峰集》的基础上,补辑佚文佚诗及词,增编为十五卷,加以校订评笺。“笺注着重时地交游和本事的考释,最为实用。评论多新见,成一家言。”(钱伯诚先生评语)前言论述李孝光的生平事迹、倡导浙派古乐府运动及其诗文塑造雁荡山的文学形象,都有独到的见解。书后附李孝光研究资料汇编。陈增杰编审擅长语言训诂…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署名"西周生"的作家用山东方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所用的方言词语,有不少还保留在今天的鱼台方言中。本文以鱼台方言词为参照,对黄肃秋的注释加以辨正,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书究竟用的是哪一种方言土语提供些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