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一代测试自动化总线技术--LX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XI是继GPIB仪器、VXI/PXI虚拟仪器之后的、新一代基于以太网络LAN的总线技术,适用于自动测试系统的模块化仪器平台标准.本文依据有关LXI的最新报道及测试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现状,介绍了GPIB、VXI、PXI、LXI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各自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基于LXI平台下的模块化仪器的特点和优势,最后简要介绍了LXI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LXI触发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XI仪器一个重要特点是LXI的触发和同步.介绍了LXI定义的一系列触发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命令行的触发方式,局域网消息触发方式,基于时间(IEEE1588)的触发方式,基于LXI触发总线的触发方式.特别对IEEE1588的体系结构,时间同步的具体计算原理,影响同步精度的因素,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最后比较了几种触发方式,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3.
面向仪器级互换的LXI总线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基于以太网的新一代模块化仪器互连总线LXI,介绍了LXI的产生、技术特点和优越性;具体分析了实现LXI的三种不同的同步和触发方式,并论述了LXI所采用的IVI驱动程序规范和同步接口编程规范.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技术背景下,LXI总线以其快速、灵活、高的吞吐能力等特点脱颖而出,成为了自动测试系统的新一代模块化仪器平台标准。文章首先介绍了《自动测试系统》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课程必须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描述自动测试系统中仪器接口总线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选择以LXI总线作为新实验开发的平台。最后给出了一个主控机通过LXI总线实现对某数字多用表程控的示例。  相似文献   

5.
LVS集群系统及其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构建一个适用于中低等规模高等院校的可伸缩、高可用性网络课程平台,讨论了将集群系统应用在网络课程中的可行性,并利用LVS搭建了简易的实验环境,采用Web Bench4.01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LVS服务器的集群系统应用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志宏 《科技信息》2010,(2):115-115,117
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实验实训及对软硬件系统开发设计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使用KEIL作为软件调试开发平台,PROTEUS作为硬件仿真和调试平台,可以无需增加任何硬件投入,搭建基于二者的仿真实验室,实现教学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因此搭建计算机网络管理实验平台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真实的实验平台搭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带来管理问题。提出一种整合GNS3、VMware以及SNMPc构建虚拟仿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综合实验平台,在该实验平台上学生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中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节约实验成本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搭建云计算实验平台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在单机环境下使用V1rtualBox和Hadoop搭建云计算虚拟实验平台的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实现步骤.对搭建好的虚拟实验平台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能满足云计算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晓阳 《科技信息》2007,(17):54-54
虚拟仪器实现了测量仪器的智能化、多样化和模块化。即在相同的硬件禾平台下,虚拟仪器完全同软件就可以实现功能完全不同的测试仪器。同样可以采用多种仪器的连接,组成集测量、控制和现场监视于一体的Intemlet远程虚拟仪器网络测控系统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彩管画面质量特性进行测试实验。  相似文献   

10.
根据LXI规范在测试测量仪器中引入基于嵌入式控制器的LAN接口模块,提出了一种在工业标准以太网技术上,增加了构建仪器系统需要的规范、语言、命令和协议等内容的模块化平台,以替代传统的测试总线技术.LAN接口模块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而且还可以时测试数据和结果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自动测试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可程控仪器标准指令(SCPI)和测试软件的编写方法.实验中,学生需要与仪器互动,观察仪器对测试命令的反应,完成测试程序调试.针对疫情期间学生不能到达实验现场的问题,课程组利用实验中心的云平台架构,采用虚拟仿真实验与远程实验相融合的实验方案,重新设计了实验内容.在远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学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搭建电类实验测试系统的目的,基于FPGA和Lab VIEW开发平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实验教学的USB接口便携式虚拟示波器。给出了仪器的系统架构及软硬件设计方法,应用测试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波形良好,满足了电类实验教学的需求。在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践计划中的教学应用实践证明该虚拟示波器可显著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计算技术在降低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 提高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性的同时, 存在平台搭建困难, 运维成本增高的问题。为简化搭建云计算平台的复杂度, 通过对云计算基础架构进行研究, 全面剖析OpenStack 系统建构, 结合网络结构、业务集成以及服务器资源规划探讨云架构的可行性及技术架构, 进而提出通用云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建设方法, 简化了云计算平台搭建的复杂度, 并在云计算平台之上提出故障事件自动触发和事件跟踪流程, 提升了云计算平台运行维护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构建用于网络教学和科研的实验平台,提出了基于Emulab的仿真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法,给出了构建实验平台的实施步骤。然后以UMIR路由系统为实例,给出了该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部署及其测试过程。结果表明,基于Emulab的实验平台构建是可行的,它可以用于网络系统有关的测试与验证工作,对于网络实验教学、功能演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蝼蛄的高效挖掘与其挖掘动作规律和挖掘力作用形式间的关系,提出一种蝼蛄挖掘运动与挖掘力的同步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蝼蛄挖掘时的力学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同步采集.其中,基于蝼蛄扩张挤压土壤的挖掘特点设计的力学测试平台可实现对蝼蛄挖掘过程中前足爪趾的扩张力的实时采集;同步触发模块可实现高速图像采集与挖掘力数据采集同时触发;基于LabVIEW设计的上位机控制软件可实现数据采集、标定及回放等功能.对实验样本的运动及力学数据采集结果显示,其前足夹角的最大值为47.4°,最大平均挖掘力为0.84,N.本系统可有效获取蝼蛄前足的运动及动力学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其挖掘作用机理提供了设备保障.  相似文献   

16.
周春梅 《科技资讯》2006,(12):60-61
虚拟仪器实现了测量仪器的智能化、多样化和模块化。即在相同的硬件平台下,虚拟仪器完全由用户自己定义,通过不同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功能完全不同的测试仪器。同样可以采用多种仪器的连接,组成集测量、对彩控制和现场监视于一体的Internet远程虚拟仪器网络测控系统平台并利用该平台管画面质量特性进行测试实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校“现代测试技术”课程实验大多采用实验箱实现,为弥补学生不能自由选择元器件、自行设计搭建电路的弊端,将NIELVIS平台引入实验教学中,采用ELVISⅡ平台和开发软件LabVIEW开发了基于PID控制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实验表明,ELVIS平台比传统实验教学装置更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可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水平,通过分析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研究了在现今技术条件下实验教学系统的构成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综合实验系统。采用传感器实验仪构成动态振动测试单元,并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对信号采集,在虚拟仪器平台上对采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结果输出。用软件替代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传统仪器,能够柔性地通过软件的调整扩展实验内容和实验种类,使学生生动直观理解和掌握测试技术课程的知识点。实践证明该实验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角度传感器特性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将角度传感器测试平台、传感器输出信号采集系统和传感器静态特性分析三部分系统融合为一体,研发了角度传感器特性智能测试虚拟仪器;同时,针对步进电机的驱动,提出了基于Sigmond型函数的升降速特性曲线的驱动方式,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具有对角度传感器特性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功能,并能直接输出线性度、迟滞和重复性等特性曲线,在大规模工程测试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角度传感器特性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将角度传感器测试平台、传感器输出信号采集系统和传感器静态特性分析三部分系统融合为一体,研发了角度传感器特性智能测试虚拟仪器;同时,针对步进电机的驱动,提出了基于Sigmond型函数的升降速特性曲线的驱动方式,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具有对角度传感器特性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功能,并能直接输出线性度、迟滞和重复性等特性曲线,在大规模工程测试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