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学校的教学基础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两个平台,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搭建机械基础和电子基础两个平台,设置仪器设计与测量和光电检测与控制两个方向,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宽的应用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文章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将自控原理、信号与系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学等多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贯串在一起,构建了信号与控制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成为电气工程学科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多属于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此种教学窘况,进行相关实验教学改革和构建新型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事情.本文探索并设计了具有易扩展、易组合、数字化的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直接直流变换电路和间接直流变换电路的实训内容,完全满足本科生对相关实验实训要求,对研究生培养和教师科研也有一定的帮助,满足了实验教学改革的综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加深学生对电气传动控制技术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与责任担当意识,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结合“课程思政”,搭建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实验平台,制定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内容,并对主要实验过程及结果加以分析。实验表明,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器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提高了系统的静态、动态性能,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较强的机械装备研发能力是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重要目标,开放式系统具有二次可开发性、柔性及良好的适应性,在机械装备的开发中应用日益广泛。将开放式系统应用于机械类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从复杂零件数控编程、PLC控制、数控插补、传感器伺服控制、控制界面二次开发等角度,开展实践型实验教学设计。为提高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发能力、培养"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完善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统电力电子实验以知识导向进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具有工程背景的项目训练,为此设计双向DC-DC变换器,硬件上采用模块化电路和开放式接口,控制上采用数字处理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设计和创新能力。首先构建基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力电子创新实验平台;其次完成双向DC-DC变换器硬件设计,搭建变换器控制系统;然后介绍变换器拓扑和控制策略,详细给出硬件电路和参数设计,之后对控制系统进行软件设计;最后完成软硬件实验平台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实验平台可以实现升压放电运行和降压充电控制,能满足创新性实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乡环境设计系列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核心课,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方略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在梳理相关课程大纲和知识点的基础上搭建起以基础知识、专业理论、设计实训为平台的5组模块,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设置合理的教学阶段梯度和人才培养目标梯度,通过开放式课堂和研究型教学相结合、项目创新平台和工程设计实践相结合、"社会设计"策略与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使人才培养向"研究+应用"复合型人才目标靠拢.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改善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效果,基于NI ELVISⅡ平台对系统超前校正实验进行了设计与实现。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理论设计与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NI ELVISⅡ硬件平台对电路进行实际搭建与测量,并基于LabVIEW软件实现了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自动提取功能。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超前校正网络设计与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比传统实验教学装置更具实践性、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紧密围绕学生使用集成电路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外围综合能力这一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创新"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设"基础实验+实训提高+课外创新+工程应用"实验教学体系,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立体化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构建较完善的理论教学、实验实践、科技创新三大平台为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证明该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文中在讲述改革目标设计、实施方法、实践情况的同时,重点介绍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想、方法及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信号监测与处理实验主要面向电子工程及信息对抗专业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电磁信号频谱及分布特性的直观认识,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科研动手能力。文中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开设信号监测与处理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设计了一种涵盖无线通信网、通信侦察及通信干扰的"信号监测与处理"综合实验本科教学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础设计了相应的信号监测、处理及通信干扰电子实验。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课程教学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硕)知识应用能力,增长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该文从实验平台建设、实验项目、实验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课程软件无线电系统设计与验证的建设思路和教学经验。以无线电系统中重要的数字下变频(DDC)器设计实验为例,详细展示了课程教学过程与实验实施方法。实际教学效果表明,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了现代无线电系统产品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提高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专业硕士侧重于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对专业硕士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邵阳学院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根据本校特色和地方企业特点构建了"四螺旋"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食品安全方向专业硕士的工程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机械工程学科是最具工程实践特征的工科学科之一,对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确定机械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提出实行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实践性毕业论文设计及实践课程的设定与实施等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使机械工程专业硕士较深入地掌握机械工程领域解决实际制造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全社会关注教学质量的今天,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多数高校的自觉行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实践和创新两大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根据目前国内大学材料类课程教学与实验基地建设情况,结合我院材料化学专业的优势与特色,提出了专业教学—实践双平台建设的理念,通过搭建专业课程网络平台,以及完善和优化校内实验/校外实践平台,有助于促进本科生、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实验实践能力的提高,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按照"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引导创新"的原则,在建设及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工程应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通过开设多层次实验内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种教学模式,形成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及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日常实验教学平台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创新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6.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结合塔里木大学的工科教学实践,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增强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增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搭建开发实验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7.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教学的设计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非常重要,实验教学内容的建设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介绍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内容建设坚持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搭建了基本平台、研究创新型实验平台、课外创新活动平台,探讨了实验内容如何与科研、工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有电子测量实验教学中实验平台无法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的问题,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引入电子测量前沿技术,研制开发一套与理论教学、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采用模块化、开放式设计思路,包括基于DDS(Direct Digital Freqiaency Synthesizers...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集中授课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从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与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相结合的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机综合实验设计方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以分形理论及其应用课程为例,对实验形式、内容、过程进行选择和设计,确定了两个上机综合实验。教学实践表明,上机综合实验的设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后续的实习、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方调研和对现有通信专业实验室建设模式的研究,为突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训练,跟上社会的需求,文章提出了基于现网设备来搭建通信综合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实践证明,这样的平台很好地满足了通信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也拓宽了就业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