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和标本考证,对入侵杂草牛膝菊属(Galinsoga Ruiz & Pavón)进行了分类和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牛膝菊属植物包括牛膝菊(G. parviflora Cav.)和粗毛牛膝菊(G. quadriradiata Ruiz & Pavón)2种,入侵性均较强.2)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前者茎几无毛或仅在上部被少量短毛;边花的舌瓣小,全缘或2裂或3裂,冠毛无或明显短于花冠管.而后者茎被柔毛或密被长柔毛;边花舌瓣大,3裂,冠毛与花冠管近等长.3)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入侵,且二者分布区大部分重叠:牛膝菊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在西南、东北和华北东部地区;粗毛牛膝菊在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南部和东北南部地区均有分布,分布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影响白榆(Ulmus pumila)在我国分布的气候条件、分布范围及未来变化,为白榆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xEnt和ArcGIS软件对当代、2050s和2070s(RCP2.6和RCP6.0)3个时期气候情景下白榆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MaxEnt模型对白榆潜在分布区的预测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21和0.911。其中温度季节性变化(Bio4)、年降水量(Bio12)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化(Bio15)对白榆的影响贡献率累计高达88.4%。依托气候环境变量,对白榆当前时期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新疆、内蒙古中部、甘肃等西北地区,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等东北地区有少量分布;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华北地区。未来2050s和2070s时期RCP2.6和RCP6.0气候情景下,白榆高适生区面积减小,中低适生区面积增大且会出现新的潜在适生区。【结论】以年为单位的温度和降水是白榆分布的主要因子,当前白榆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未来其分布有向高纬度、高海拔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场景下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和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适宜生态空间和潜在地理分布的变化,采用构建MaxEnt生态位模型的方法,模拟了当前气候下2个物种的潜在分布区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与喜旱莲子草的潜在分布相比,莲草直胸跳甲的潜在分布范围较大.未来气候场景下,预计喜旱莲子草适生区面积减少10.16%,新增27.69%,其17.53%的适生区分布范围会发生变化;预计莲草直胸跳甲适生区面积减少1.02%,新增15.52%,其14.50%的适生区分布范围会发生变化. 2个物种在不同未来环境变量下的适生区面积均大于当前的潜在分布面积.  相似文献   

4.
气候是植物物种地理分布的决定因素.通过建模预测濒危物种的潜在适生区已成为评估生境适宜性的有用工具.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孓遗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对青檀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可以更好地为青檀的培育、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axEnt模型模拟当前(1970-2000年),预测未来2050s(2041-2060年)和2070s(2061-2080年)在3种不同排放浓度(RCP2.6、RCP4.5、RCP8.5)情景下青檀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对不同气候带、纬度和海拔下青檀适生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生境破碎化程度、质心移动轨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年降雨量(Bio12)是影响青檀分布的决定因子,最冷月的最低气温(Bio6)是仅次于年降雨量的次要因子;(2)当前青檀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为适宜的亚热带地区;(3)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青檀潜在适生区面积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生境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剧;(4)青檀的潜在适生区的质心向西北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5.
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是一种较原始、较古老的单维管束植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预测不同气候背景下华南五针松的分布变迁对其野生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的华南五针松分布点和气候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预测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华南五针松适生区及未来变迁规律,并通过气候变量贡献值、置换重要性值及刀切法揭示影响华南五针松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特征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curve, AUC)均大于0.995,模拟结果可靠;最暖季度降水量是影响华南五针松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当前时期,华南五针松适生区主要位于广东北部、广西以及贵州南部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7%。在未来不同气候背景下,华南五针松适生区的面积和分布发生显著改变,2041—2060年,其总适生区面积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61—2080年,其总适生区面积随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将广西除南部外的其他地区、广东西北部、贵州南部边缘等华南五针松的稳定适生区作为应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马尾松适宜分布范围,探讨影响马尾松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马尾松潜在分布区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以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记录的马尾松分布数据为基础,利用MaxEnt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软件探讨马尾松当前地理分布特征及其潜在分布区,并针对代表性浓度路径(RCP) 2.6及RCP 8.5两种气候情景下未来(2050年和2070年)马尾松适宜分布范围及主要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当前马尾松高适生区覆盖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线以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北西南部、湖南、重庆、四川东南部、贵州北部、广西中部、广东北部等地区为马尾松主要分布区,海南、云南及台湾等地为零星分布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马尾松适生区向我国北部地区迁移,包括河南西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东部、山西南部等地区,而在云南南部零星地区不会再有马尾松自然分布。在未来两种气候情景4个条件中,相同RCP情景下,不同年限各适生区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相同年限的不同RCP情景对应的各适生区面积变化存在明显区别,RCP 8.5的影响要高于RCP 2.6。影响马尾松地理分布的主导生物气候变量为年均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及平均气温日较差,且降水较温度的影响更大。【结论】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马尾松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分布区主要集中于当前分布区北部。应以当前马尾松适生环境为基础,针对当地气候类型、土壤条件等环境因素合理建立保护区,以便马尾松能够顺利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原理,对当前气候环境以及21世纪50年代的美国白蛾在中国的空间分布、环境因子重要性、发生面积及迁移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为美国白蛾有效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获取2011—2017年美国白蛾发生的县市级数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中随机点生成工具生成未发生点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原理,选择19个气候因子以及海拔、坡度、坡向、植被覆盖率、有效光合辐射等5个环境因子,通过ArcGIS中的提取值工具提取发生点和未发生点的24个环境变量的值,将海拔、坡度、坡向进行离散化。使用R语言模拟2011—2030年美国白蛾的潜在生境分布模型,以ROC曲线验证模型的精度;利用构建好的模型分析环境因子重要性并排序,预测在2050s(2041—2060年)时期两种气候情景(RCP2.6、RCP4.5)下全中国范围内美国白蛾的潜在生境分布。【结果】ROC曲线分析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美国白蛾潜生境分布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分别为0.997和0.963,模型精度较高;当前时期下美国白蛾潜在生境(适生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8.74%,其中低适生区、中适生区、高适生区和极高适生区面积分别占适生区总面积的41.47%、20.85%、18.90%和18.78%,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东南部、中南地区北部、华东地区北部和东北地区南部。对美国白蛾潜在生境分布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依次是:海拔、植被覆盖率、最湿季平均气温、最暖季平均气温。在2050 s时期RCP2.6气候情景下,美国白蛾适生区总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38%,其中低适生区、中适生区、高适生区和极高适生区面积分别占适生区总面积的51.87%、20.37%、16.49%和12.27%;在RCP4.5气候情景下,美国白蛾适生区总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9.06%,其中低适生区、中适生区、高适生区和极高适生区面积分别占适生区总面积的51.14%、15.11%、20.36%和13.39%;2050s时期美国白蛾潜在生境质心平均向北迁移93.65 km,新增适生区有黑龙江省、吉林省、四川省、湖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内蒙古东部、台湾岛等地区。【结论】美国白蛾适宜生活在海拔较低、夏季高温多雨、拥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的地区。随着气候变化,美国白蛾潜在生境整体向中国北部和内陆湿度较高地区偏移,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发生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8.
为保护我国特有种花叶海棠[Malus transitoria (Batalin)C. K. Schneider],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栽培区域,本研究基于86个花叶海棠精确分布点和13个气候因子,利用MaxEnt建立最大熵模型,计算花叶海棠在过去3个气候时期、当前气候条件下及未来气候条件下潜在的分布区,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花叶海棠潜在的分布变化趋势及可能的质心迁移路线。根据模型分析发现,影响花叶海棠在我国分布的最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其次为最冷月最低温度和最干季度平均温度,3个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13.05%、12.08%和11.36%。当前气候下花叶海棠适生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6.82%,高适生区以甘肃南部与宁夏南部为中心,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陕西北部、四川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地区。随着气候变化,花叶海棠分布区域也在不断迁移,其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适生区也在不断北移,未来气候条件下分布质心可能会迁移至内蒙古南部。该结果为其种质资源发掘和保护、人工驯化和栽培方面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菊方翅网蝽在南京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并确定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和风险大小,为菊方翅网蝽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踏查的方式对南京市8个主城区的公园、广场、绿道等进行调查;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从传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扩散的可能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方面,对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入侵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在南京8个主城区均发现有菊方翅网蝽入侵,主要危害菊科杂草,在菊花上危害较轻;预测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0%;菊方翅网蝽在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05,属高度风险有害生物。【结论】菊方翅网蝽在南京市已普遍发生,中国潜在适生范围广、风险较大,应加强对该虫的监测,避免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华中樱桃[Cerasus conradinae (Koehne) Yü et Li]为中国特有樱属植物资源,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利用前景,分析当前和未来(2050s,2070s)气候变化对其地理分布的影响,以期为华中樱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华中樱桃的201个实际地理分布点数据,结合气候特征,采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构建预测模型,检验其精确度,确定环境因子贡献率,并使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其主导环境因子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结果】MaxEnt模型精度检测极为可靠,训练集的AUC为0.945,测试集的为0.949,当前华中樱桃潜在适生区主要在西南、华中、华东地区,两大核心适生区主要集中于重庆市及以西至四川盆地、东至武陵山、南至大娄山、北至大巴山脉一带等呈不规则块状区域,以及云贵高原东部、苗岭山脉以及雪峰山脉西部边缘地区长条状区域。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湿季降水量(bio 16)、年降水量(bio 12)、温度季节变化方差(bio 4)、温度年较差(bio 7)。在2050s未来气候(CCSM4)情境变化下,总适宜区相较于当代面积呈减少状态,但在2070s未来气候情境变化下总适宜面积增加,且极高适宜区有向高纬度和东北方向扩散,高适宜区有向低纬度方向扩散的趋势。【结论】MaxEnt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华中樱桃的潜在适生区,华中樱桃适生分布区连续且较为广泛,西南、华中与华东地区为华中樱桃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核心区域。这可为华中樱桃种质保护、亲缘地理与资源利用的后续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木灵藓科植物是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藓类植物,对温度和降水极为敏感.木灵藓科在中国的物种丰富度由东向西增加,在新疆的丰富度较高.木灵藓属(Orthotrichum)、显孔藓属(Lewinskya)、多胞藓属(Nyholmiella)是三个在新疆分布较为广泛的属.预测当前以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这三个属在新疆的潜在分布范围,将为木灵藓科区系和多样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也能预判未来气候变化对新疆地区木灵藓属的分布影响.该文根据木灵藓属、显孔藓属、多胞藓属在新疆的125个地理采集样点和19个气候因子,运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它们适生区,并分析这些气候因素对其分布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1) AUC值高达0.945,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了三个属的适生区范围.Jackknife检验表明,影响三个属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湿季平均气温以及最干季降雨量,贡献率分别为24.5%、23.9%.2) 该三属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塔城、中部天山山脉、哈密、喀什和克州等地区,在和田和巴州也有一定的分布.在21世纪50年代的气候情景下,这些属在阿尔泰和塔城的分布范围将扩大,而在喀什和巴州的则缩小.总体而言,在21世纪70年代的气候情景下,这三个属在新疆的潜在分布区面积比现在的有所缩小.该文以气候因子预测了木灵藓科在新疆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今后的工作中,将考虑影响苔藓植物生长的地形、植被的类型等,以进一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牛膝菊属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在辽宁省的牛膝菊属两种入侵植物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和粗毛牛膝菊(Galinsogaquadriradiata)叶片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观测指标包括叶片形态特征(叶片的长、宽、周长、面积、长宽比、叶形指数和比叶重),解剖结构(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P)、海绵组织厚度(S)、P/S比值)及叶片的表皮特征(气孔的面积、密度和气孔指数).结果表明: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叶片的长宽比、叶形指数、单叶干重和比叶重差异不显著,而单叶面积为牛膝菊<粗毛牛膝菊,差异非常显著(P<0.01).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呈波状;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且下表皮数量多于上表皮的数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保卫细胞为肾形,气孔器类型为不规则形.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一层,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差异显著(P<0.05);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具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为异面叶.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的中脉仅有1束维管束,外有2层维管束鞘,属于C3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李痘病毒入侵中国的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根据现有分布点及目标地区的环境变量运算出预测模型,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绘制李痘病毒在中国的适生等级预测图,将适生等级分成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 并以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标准,从传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扩散的可能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和病毒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5个准则层、共18个指标层因子,对该病毒在中国的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李痘病毒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经纬分布于101.93°~122.75°E,19.60°~40.76°N之间,占中国行政区划面积的25%~50%,适生范围较广。李痘病毒在中国的入侵风险指标值R值为2.49,属于高风险的有害生物,鉴于该病毒在中国暂无分布记录,建议在进境检疫中对其实施严格检疫,必须通过2种以上检测手段(必须包括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排查及2年以上的隔离试种,以防止该病毒进入中国进一步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种红椿(Toona.ciliata Roem.var.ciliate)在云南实际分布数据及19个生物气象因子数据MaxEnt软件对其在当代、未来(2050、2070 s)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分布及面积(包括云南省和全国2种区域尺度)进行预测.原种红椿最大熵模型平均训练AUC值、测试AUC值分别为0.820、0.826,表明该模型对它们适生区的预测精度能达较好水平.最暖季度降水量、昼夜温差月均值、年均温变化范围、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冷月最低温、最湿季度平均温度、年均温原种红椿分布的主要因子,在云南省尺度下原种红椿的适生区,特别是中、高度适生区与实际分布高度一致,对它们在该区域内的人工林发展区域的选择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在全国尺度下,适生区范围和面积可能大于实际分布,但中、高度适生区与实际分布记录相似度较高,可为其物种保护、异地引种保存提供借鉴作用.另外,与当代相比未来的适生面积变化不大,但有一定幅度增加,说明全球变暖有利于原种红椿繁衍(至少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蔓藓属6种166个地理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利用ArcGIS和Maxent模型预测、比较不同气候情景下该属物种适生区及其变化,以期为气候变化对苔藓植物地理分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气温年变化范围、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和最热月最高气温是影响我国蔓藓属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在近代气候条件下,蔓藓属的适生分布区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各省大部分地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21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70年代),蔓藓属适生分布区均将略微减少,分别将是近代气候情景下适生区面积的94.48%和95.78%.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松材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掌握松材线虫在中国可能的扩展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松材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南部、东北地区南部和西南地区南部则是松材线虫的中适生区或低适生区,其他地区则是松材线虫的非适生区。在适生区范围内,只要可感染的寄主松树存在,其他气候因子是可能满足松材线虫的侵染和致病的。ROC评价(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结果表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松材线虫适生分布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areas under curve,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987和0.986,达到了极高的精度。各环境变量重要性的刀切法检验表明,温度因素对松材线虫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野外调查和文献研究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分布的外来人侵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2种,全部从国内其他地区扩散而来.从外来入侵植物在内蒙古的分布变化看.牛膝菊和光梗蒺藜草已表现出蔓延趋势.最后,对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栎树猝死病是一种为害林木和观赏植物的毁灭性病害,发病迅速,短期内即可造成寄主植物大量死亡,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为害阔叶树树种。对其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并系统评估其入侵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及检疫措施。【方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以栎树猝死病菌现有分布点的环境变量为基础运算预测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绘制其在中国的适生预测图;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标准,从5个准则层下设18个指标层因子,对栎树猝死病菌在我国的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MaxEnt模型测试遗漏率与预测遗漏率基本吻合,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AUC值(area under curver, AUC)为0.974,标准差为0.008,明显高于随机分布模型,说明该模型对栎树猝死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作为后续评估依据。栎树猝死病菌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在101.9°~122.9° E,18.9°~38.0° N,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武夷山脉、南岭以南的沿海地区,约占中国行政区划面积的19.6%。栎树猝死病菌在中国的入侵风险指标值R为2.64,属于极高风险的有害生物。【结论】模型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较高,鉴于栎树猝死病菌在我国暂无分布记录,且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被归为极高风险等级,建议在进境检疫中对其可能寄主植物实施严格检疫及2年以上的隔离试种,防止其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广东省红豆属(Ormosia)潜在适生区的变化,探究影响红豆属植物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 10.8软件,利用17种红豆属植物的分布数据及22个环境变量数据,结合未来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585)的气候情景,分别预测红豆属植物在当前和未来气候场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适生区预测模型的评价效果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均为0.8-1.0。(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大面积(占广东省面积的40%-100%)适生的红豆属植物有茸荚红豆(Ormosia pachycarpa)等3种;中等面积(占20%-40%)适生的有薄毛茸荚红豆(O.pachycarpa var.tenuis)等6种;小面积(占5%-20%)适生的有韧荚红豆(O.indurata)等4种;极小面积(占0%-5%)适生的有凹叶红豆(O.emarginata)等4种。其中面积占比最大的是茸荚红豆,总适生面积为15.228 8...  相似文献   

20.
MaxEnt模型下的外来入侵种香丝草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生态位模型(MaxEnt),在大量已有居群分布点数据的基础上对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均温、最冷月最低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干月降水量和最干季度降水量这6个环境因子对香丝草分布预测的影响最大;除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之外,其他地区均被预测为香丝草的适生区.目前,香丝草的潜在入侵区仍大于实际分布区,因此,预测该物种还将会进一步扩散;四川西部、云南南部、陕西北部、山东西北部、山西北部和甘肃及河北的大部分地区非常靠近已经被入侵的区域,应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防止其进一步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