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高校承载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具备特有的人才智力优势,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如何在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建立高校帮扶留守儿童的长效工作机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高校帮扶留守儿童工作面临联动机制未建立、帮扶队伍不稳定、帮扶经费不充足的困境,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高校帮扶留守儿童的长效工作机制的构建应从构建一个帮扶的工作格局、构建一套高校的工作体系、构建一个资金的筹措平台、构建一个网络的工作平台等四个层面来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2.
高校所承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以及特有的人才智力优势,无疑使高校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中扮演积极而重要的角色,但如何建立一整套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校帮扶留守少年儿童的长效机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在分析高校建立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凝练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模式、稳定一支关爱留守儿童的服务队伍、完善一套关爱留守儿童的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构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的策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以留守儿童实际需要为切入点积极有效开展关爱活动、以历奇培训为主力点打造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新模式、以流动培训为着力点提升关爱工作的受益面等三个层面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所承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以及特有的人才智力优势,无疑使高校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中扮演积极而重要的角色,但如何建立一整套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校帮扶留守少年儿童的长效机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在分析高校建立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凝练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模式、稳定一支关爱留守儿童的服务队伍、完善一套关爱留守儿童的支撑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构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帮扶留守少年儿童长效机制的策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以留守儿童实际需要为切入点积极有效开展关爱活动、以历奇培训为主力点打造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新模式、以流动培训为着力点提升关爱工作的受益面等三个层面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4.
地方中学与师范院校分处育人成才的先行后续的不同阶段,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针对性和连贯性。创新师范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要把学生党建工作的生长点提前,从中学阶段开始起步,早创建平台。师范院校党建走进地方中学,一是以“手拉手,共建设”活动为平台,构建“高校一中学”的党建互助机制;二是以教育实习、顶岗实习、跟班见习为契机做好“高校一中学”的党建帮扶,从而建立师范院校与地方中学长效党建联建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的推进,高校贫困生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立足现状,改变原有的工作体制机制,将高校贫困生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下去成为各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当前贫困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建立人文关怀视域下贫困生帮扶体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不好、心理沟通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整个人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护中起着以下主导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强化心理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专项知识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以及建立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7,(1):98-100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然而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团队还处于零散状态,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培养机制,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模式,建立团队长效培养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新  王林 《科技信息》2012,(26):75-7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高校民生工程,作者结合近几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通过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资助相关政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试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心理、育人等方面来帮扶,为探索建立一个良性、健康、长效的帮扶机制提供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在理论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内在规定性,两者都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本文主要剖析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究通过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平台和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师资体系,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措施,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中提出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系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并提出用面向对象机制和可视化建模方法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以应对该系统的需求随时间和社会环境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单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管理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村委会的联合努力,建立制度化的系统解决办法。本文拟就从这四个方面出发,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姜文英 《科技资讯》2011,(16):56-56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衡水市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现状的不乐观性,指出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相似文献   

14.
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朋辈教育目前广泛已应用于高校思政工作中,基于朋辈教育的理念建立并实施高校学业帮扶机制,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和满足高校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措施。该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信学院学生讲师团为例,对朋辈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学业帮扶机制进行探索并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以民勤县某小学为研究对象,从学校留守儿童目前的教育现状出发,总结归纳了留守儿童的特征情况,对甘肃省偏远山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采取档案管理、校内关爱机制、校外监管机制、教育帮扶以及心灵呵护等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处置措施。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民勤县某小学的留守儿童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取得了预期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甘肃省偏远山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构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机制平台体系,不仅是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一种综合,同时也是为形势与政策教育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时代要求而寻找一个新的研究思路。阐释了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机制的内涵,分析了其工作基础和建立原则,强调发挥其整合机制、协调机制、控制机制、动态评价机制、预警机制和自我教育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这里非师范类年轻教师多、骨干教师流动性大、维稳工作刻不容缓、新老教师交替出现断层。这里生源复杂,留守儿童多,孤儿、单亲学生多,汉、回两族学生小冲突不断。这里半文盲家庭居多、家庭教育观念滞后。为了摆脱学校管理困境,学校在制度构建上注重学校实际,力求创新,构建教师培训、支教、每周导教制度,改善条件、解难帮扶制度,上“四课”制度,学情分析制度,定期家访、心里咨询制度,孤儿、单亲救助制度,民族团结、联谊制度。让学校走出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18.
该文旨在介绍J2EE应用平台,设计并实现一个就业信息系统。该系统将高校毕业生应聘、用人单位来校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帮扶、毕业生数据管理、就业机构信息为一体,实现学生从高校到社会信息的高校管理、有效挖掘,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加精准,为高校招生工作、专业的开设工作、教学工作、就业服务提供必要的、真实的数据支撑。从而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监护者、父母亲和生活环境。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保障体系,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构建校地结合的农技推广模式是发挥农业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增强农业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它对推进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校地结合的农技推广模式存在推广内容单一、推广方式松散、推广主体被动、推广平台缺乏以及功能集成不够,评价体系不合理、运行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和不足。构建校地结合的农技推广模式,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组织、管理和引导的多重功能,建立旨在提高科研人员农技推广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同时,高校之间以及高校与地方之间建立协同机制,促进协同创新,推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