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伴随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也逐渐兴盛起来。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要素之一也随之变得多样化。这些批评模式除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比较批评、审美批评、伦理道德批评,还有一些现代意义上的批评方法,如心理批评、推理批评、文化批评和语言学批评等批评方法,这些新批评方法的出现,不仅对文学自觉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也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视角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以路遥的批评与接受为切入点来分析当今文学批评的现状,不难发现,在主流意识形态批评渐趋式微之时,继之而起的学院派精英批评与大众文化批评却并没有使中国的文学批评进入繁荣的时期,反而使批评界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精英批评与社会生活脱节,大众批评缺少对世俗文化的提升,文学接受又与批评严重分离。  相似文献   

3.
曹丕《典论·论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首篇文学批评专论 ,开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的先河。笔者有感于目前对其论述不详 ,本文拟从文学批评意识、批评标准、批评方法、批评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寻绎 ,以期证明《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以及对当代文艺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长之文学批评的价值在于,他既具有明确的方法论意识,又能突破各种批评方法的界限,运用传记批评、体验批评、文化批评、语言批评等多种批评方法,从不同角度切人作品,对作家的人格进行整体观照,解读作家的生命轨迹与创作历程,构建了视野宏阔的整体批评范式,其思维方式对中国当下的文学批评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是近些年来在中国文学批评界引起争议最多的批评家。学术界对其文章的评价,呈现出批评与理解的双重态势。从李建军文学批评的理论来源,客观、全面、理性地认识李建军的文学批评,探讨其具有怎样的理论品质,是本文的旨归所在。  相似文献   

6.
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分析了六朝文论在批评态度与批评方法两方面与当下文学批评的不同,指出运用六朝文论进行作家作品评论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降,中国传统的本土化文学批评理论被流派纷呈的西方批评理论所遮蔽与压抑,因而舶自西方的理论在文学批评理论界占据主导之势。然而,边缘化的本土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并未彻底隐匿,其内在的血脉在现代仍在不断流通与递承。意境论批评及感悟式批评即是这一承继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在经过了早期的作者中心批评与近代作品/文本批评的此起彼伏后,当代文论又经历了接受/反应批评的崛起与衰落,从而使文学批评思想完成了一个大轮回。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简单的历史循环,而表明了文学作品的意义的超越性,也对作为一种实践诗学的文学批评提出了"综合"要求。因而对作为一种现代批评学说的阅读理论进行认真总结,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当代批评实践,进一步完善批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 ,新兴的文化批评逐渐受到文学批评界的重视。本文试图从文化批评形成的内外因、综合多种批评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拯救人文精神、促进文化整合的现实意义三方面去阐明它的必然性与科学性 ,从而说明文化批评作为一个更广阔的批评空间是文学批评发展的一种合理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面对市场化的冲击不断走向边缘,它不再担当起时代变革的号角,文学批评的文化反思被商业利润与物质欲望所侵蚀。当前,文学批评的文化地位进一步"边缘化,"文学观念也更为分化,批评家们各执一词,无法形成批评的合力。由此,导致批评的社会效应不断弱化。文学批评已蜕化为世俗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呈现出“大众化”和“学院化”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成因,大众化批评和学院化批评应相互取长补短,以促进文学批评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家的文学批评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的批评类型。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转型促进了当代作家批评的繁荣。作为当代作家批评的代表,余华的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敏锐的“问题意识”以及执着的“寻美意识”等特点,这体现了批评的才气。从批评的目的来看,余华的批评既是对自身创作思想的补充,也是延续其创作姿态的一种市场化商业手段。这又体现了他批评的市侩之气。当然这也是当代作家身份嬗变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3.
胡风的小说批评呈现比较明显的感性批评的特色从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文学批评的具体的智慧。这说明胡风在从事文学批评时,形象思维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活跃性;从文学批评的类型学来看,胡风的这种感性批评属于社会历史学的审美批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批评。由于胡风具备强大的理论思维能力,他的小说批评仍然显示出相当的理论思辨力量。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个开放的批评体系,始终处于一种对其他批评理论的不断借鉴之中,在后现代主义的环境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同样对后现代的理论加以借鉴,从解构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到对话语权利的质疑,以及关于身体的理论观念,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都渗透着后现代主义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文学评论家、学者王建中先生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批评理念,宽阔而富有特色的批评视野,以及贴切、平实、和谐的批评风格等方面,确立了"建中文论""学院派"文学批评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其文学批评虽然总体上属于传统的学院派批评,即基本上以社会历史—审美批评为主要方法,但他的批评理念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而动,始终以文本为对象主体,适时地接受和吸纳新思潮、新方法,努力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建立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显示出一个资深批评家、学者历经几十年所建构的丰富的批评空间和所彰显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龙荣培  司欢欢  万蕾 《科技信息》2010,(35):I0237-I0237,I0241
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以文学的审美批评对抗"憎恨学派"。布鲁姆从审美自主性、文学与个人的联系、文学经典的本质性三个方面来构建其文学批评,目的是对抗当下文学批评中的解构风潮。布鲁姆的立场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观念建立在对历史本身的反思之上。与传统历史主义不同,新历史主义从历史叙述的本文性质出发,深入讨论了制约文学批评的划界问题及批评语境问题。新历史主义文学观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批评性质与标准、批评方法与功能、批评家的修养与批评精神、情感中心主义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李长之的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19.
十二年来网络作家风起云涌,网络作品姹紫嫣红、蔚为大观。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却没有同步发展。本文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文学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方式等方面探求批评缺失的诸多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学批评面对市场化的冲击不断走向边缘,它不再担当起时代变革的号角,文学批评的文化反思被商业利润与物质欲望所侵蚀。当前,文学批评的文化地位进一步“边缘化”,文学观念也更为分化,批评家们各执一词,无法形成手批评的合力。由此,导致批评的社会效应不断弱化。文学批评已蜕化为世俗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