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粉(虫甲)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禽鸟的饲养。如:鸟、鸡、鹌鹑、白鼠、貂、貉、蛤蚧、元鱼、龟、蛇、蝎、金鱼、步(虫甲)、蝈蝈等。对该虫的营养成份未见详细资料。经分析将结果加以报道,为开发黄粉(虫甲)这一饲料昆虫提供理论依据。黄粉(虫甲)幼虫体壁有黄褐色和黑色两型。本试验供试虫,系自交12代的虫种。蒙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中心化验室分析化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作用根据多种测报因子,采取多种方法,来预测光肩星天牛的发生时间与发生量,为各林场拟定防治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减轻该虫的大发生,使其数量压在最低值。  相似文献   

4.
蜜蜂蜂王所产之卵有两种,一是未受精卵,孵化后为雄蜂。另一种是未受精卵,孵化后形成工蜂,但也可以形成蜂王,这主要是由工蜂喂食来决定。卵孵化后工蜂自始至终都用王浆饲喂,这个幼虫就羽化为蜂王。如果工蜂只喂半消化的蜜和花粉的混合物,那么这幼虫就羽化成工蜂,这些工蜂只知辛勤采蜜而不能繁殖。每头蜂王一天能产卵1851粒,最好的蜂王可以日产4000—5000卵。一生能产192,088—1,500,000卵。这一事实说明了王浆对蜜蜂生殖力的影响。蜂王浆营养极为丰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脂肪酸、糖、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5.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测报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辉  林文才 《武夷科学》2002,18(1):284-285
荔枝蒂蛀虫 ( Conopomorpha sinensis) ,过去常称爻纹细蛾 ,以幼虫在荔枝、龙眼冬梢或荔枝早熟品种的花穗上越冬 ,幼虫于整个果期均可蛀食为害 ,引起落果 ,果实发育后期被害 ,会产生虫粪果 ,降低品质。该虫还能为害花穗、新梢、嫩叶叶脉。蒂蛀虫在漳州一年发生 1 0代 ,世代重叠 ,荔枝果实期、秋梢期是其为害高峰期 ,以果实成熟期受害最重 ,秋梢次之。5月中下旬至 6月中旬是闽南地区主害代 3~ 4代成虫盛发期 ,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上要通过预测预报 ,掌握在蛹羽化率达到 30~ 4 0 %时开始喷药防治。因此 ,选准成虫羽化高峰期及时喷…  相似文献   

6.
小造桥虫又叫棉夜蛾。近年来,它的发生出现了新动向,为害与年俱增。这只常年不大引起人们注意的无名小虫已成为我地棉麻生产的一大障碍。1977年是特大发生的一年,发生量之大,危害之严重,是非常惊人的。7月下旬有的棉花、红麻地一亩有虫几十万到几百万条,一株棉花、红麻上高达几十到上百条;个别田块的红麻变成光杆,下面虫粪有厚厚一层,造成损失较大;我所20瓦黑光灯下8月13日一夜就诱获小造桥虫成虫2,172只,相当于轻发生年份全年总蛾量的几倍或几十倍。为了摸清小造桥虫在我地的发生规律,给予测予报提供资料,及时准确地指导防治,1977年我们对其进行初步研究,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褐稻虱上分离到一种虫霉,经多次测试表明,此菌对褐稻虱、白背稻虱和灰稻虱均有寄生致病能力.其寄生致死率一般可达60-80%.但对稻叶蝉无效.飞虱虫霉的生长和产孢温度范围是15-35℃,以25-30℃最适.pH3.5-11.5均能生长,但以pH5最佳.孢子囊对光较敏感,在直射日光或紫外光(30w)下经1-2小时,大多数丧失生活力,但不受散射光的影响.孢子囊的形成、弹射、萌发及侵入均需高湿.对培养基要求不严格,马铃薯葡萄糖洋菜培养基、马铃薯片、甘薯片等均能良好生长繁殖.休眠孢子在室温下可存活一年以上.稻飞虱感染虫霉后,快则1-2天,慢则4-5天即罹病致死.  相似文献   

8.
应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束状全列虫无性生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 ,其主要特征为 :1 )口原基 (后仔虫 )出现于横棘毛的前方、中腹棘毛列的左侧 ;老的口围带无需再建而由前仔虫简单继承 ;2 )单一口棘毛来自第一列CA原基 ,2根额前棘毛源于最后一列CA原基并且所有原基 (除第一列CA原基 )均参与了横棘毛的形成 ;3)缘棘毛在发生上稍晚于背触毛 ,并且在前 /后仔虫表现不同步 ;4)背触毛为一组发生式 .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省内10个株系的联合鉴定,结果表明:V7株系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为最高,分别为2584.8元/亩、20.8元/kg和59.5%,综合经济性状排在第一,但节距较大,花叶病最严重,建议退出省区试;V18株系的株型合理,株高较高,有效叶数较多,其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均为第二,叶片厚薄中等,烤后烟质量较好无挂灰现象,建议进入省区试;排在第三位的是V9株系,建议继续参加试验。评吸质量总分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V4、V5、V6。  相似文献   

10.
水仙花、菊花和一品红等花卉,经过钴60r射线适宜剂量幅照后,发生了形态上的变化,它们出现的变异形态比对照植株更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1.
薰衣草的花药培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薰衣草是一种重要的香料植物,属唇形科薰衣草属。为多年生亚灌木,顶生穗状花序,花序中含有珍贵的芳香油。我国自一九五二年开始引进,一九五六——一九五九年分别在上海、杭州、北京、重庆、西安等地试种。西安植物园经过栽培繁殖也筛选出一些较好的品种,但在生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亩产油量也还赶不上国外报导的指标。为了提高香料生产,急需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强的新品种。考虑到薰衣草是天然异花  相似文献   

12.
牙(虫甲)總科的昆虫,一般生活於淡水中,有一部份種類生活於有機质豐富而濕潤的穢土裏或糞土里,還有可以在花里找到的種類。牙(虫甲)的幼虫,一般行捕食生活,生活在淡水裏的,捕食水中的小魚,蝌蚪及其他小動物。有一些捕食性牙(虫甲),会利用为防治農業害虫的材料,如Dactylosternum hydrophiloides M'Leay,D.dytiscoidesFabr.和D.cycloides Knisch会利用來防治甘蔗蛀(虫甲),Rhabdocnemis obscurn Boids.。Dactylosternum abdominaic Fabr.会利用來防治香蕉蛀(虫甲),Cosmopolites sordidaGerm.。植物食性的牙(虫甲),對於農作物也能夠造成嚴重的损害,如1955年湖北省  相似文献   

13.
对大量磁测和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红壤的磁性均与弱晶质氧化铁矿物的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而强磁性矿物Fe_3O_4,r-Fe_2O_3则在磁性较强的红壤中有明显的作用.据此,提出了各种氧化铁矿物在数量上的积累和结晶程度的变化,是红壤磁性演变的基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白扇(虫葱)细胞学特性的研究(蜻蜒目:扇(虫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根据一般外部形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事细胞分类的工作,对于阐明昆虫纲种系发生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此项工作在一个世纪以前问世于国外,其中,对蜻蜒染色体研究的最早记载是在1885年(Carnoy,比利时)。我国在1940年始见论著(李汝琪,飘虫科),有关蜻蜒染色体的研究迄无记载。对白扇(虫怱)的研究在国外尚无报导。  相似文献   

15.
瘤(虫责)属Tyloperla系Sivec和stark(1988)所建立,模式种是Tylopyge attenuata Wu et Claassen。该属过去一直沿用属名Tylopyge Klapálek 1913,经zwick(1988)证实Tylopyge是纯(虫责)属Paragnetina Klapálek 1907的异名。瘤(虫责)属的种类中至大型,头部有3个单眼,雄性腹部5⒍7节背板未发生特化,第8背板中央有一骨化区,第9背板两侧骨化而中央大部区域膜质且有一小齿带,第10背板分为左右两叶,各有一指状突,基部有一瘤丘。该属已知3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本文记述了我国广西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九龙牦牛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纤维的细度与密度以及肌肉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之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肉的品质。作者于1989年研究了九龙牦牛的斜卡、洪坝两类系14头2.5~6.5岁以上健康牦牛背最长肌的组织学特性,并与其它牛种相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九龙牦牛肌纤维直径为41.94~53.66μ,肌纤维密度为301.6~336.45(N/mm~2),并测定了不同年龄九龙牦牛背最长肌内肌纤维与结缔组织体积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九龙牦牛的肉质细嫩,品质良好,为九龙牦牛作为肉用型牦牛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九龙牦牛产肉性能及肉质特性将为开展九龙牦牛选育,提高牦牛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1988年10月3~7日在九尼县城对2.5岁到成年的不同年龄组九龙公牦牛和阉牦牛进行了屠宰测定。共测定斜卡和洪坝两类系的牦牛15头。比较分析了不同类系及不同年龄牦牛肉用性能的多个指标。结果表明,6岁以上阉牛的屠宰率为55.26%,净肉率为45.43%,胴体产肉率为82.23%,骨肉比为1:4.44,眼肌面积达66.98cm~2。在15头牦牛胴体的9~11肋骨肌肉中取闷样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测定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灰分、钙和磷的含量及肌肉热能值,并对肌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表明牦牛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特点,是一优良的肉食品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九寨沟县1985~2003年连续19年玉米粘虫发生及测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该县玉米粘虫发生规律及影响玉米粘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摸索出一套粘虫发生程度的预测指标,并用于生产,在玉米粘虫大发生年,能提前做好技术上和物资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我县小麦蚜虫主要有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Rond)]、长管蚜[Macrosiphum arenae(F.)]和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on dirhodum(Walker)]3种,以麦二叉蚜和长管蚜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其个体小、繁殖快,还是小麦黄矮病的主要传毒介体。由于麦蚜受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际间的发生程度差异很大。为了摸清防治适期,做到有效防治,笔者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县山区麦蚜发生为害规律以及对影响麦蚜发生的关键因子和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