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保护、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居住着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民,有着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体育文化。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不仅记载广西少数民族历史的进程,还蕴涵着丰富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所以,保护、发展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刻不容缓。为此,该文就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战略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 ,广西中越边境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广西中越边境贸易历史悠久 ,现实中的广西中越边境贸易有其独特的优势 ,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找准思路 ,确定对策 ,加快广西中越边境贸易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3.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346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探讨了壮族群众对于本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不同维度的认同情况,并从中分析壮族群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结果显示,壮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对于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仍然保持较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从民俗学、体育学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南疆国门崇左市全民健身运动中民俗体育的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和特点为切入点,对崇左市民俗体育活动在崇左全民健身运动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旨在充分利用崇左市地处中国东盟大陆桥、与东南亚诸国相邻的区位优势,保护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具有边境特色的民俗体育健身项目。认为民俗体育因其开展形式新颖,场地、器材、规则简单而深受中越各族群众喜爱;节日文化内涵是群众参与民俗体育的内在原因;习俗性、娱乐性、健身性是群众参与民俗体育的主导因素;在边疆地区开展民俗体育,不仅能够可以塑造人的形体美,也能够促进中越边境各族人民之间的体育交流和友好交往。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概况、特征和课程开发价值进行概括,认为基于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体育校本课程的实践方法如下:做好当地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收集、挖掘和整理工作;因地制宜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构建少数民族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做好体育师资的培训工作;建立少数民族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是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关键区域,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地区。鉴于当前该地区植物区系复杂,植物调查薄弱,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特选该区域开展研究。【方法】基于相关文献资料,整合野外调查数据和历史标本信息,完成该地区的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并据此开展综合分析。【结果】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 118种(含种下单位),隶属于187科、1 050属,科属以寡种占优势,但优势科属也较明显。该区野生种子植物184科,可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性质的共97科,温带性质的共39科,种子植物热带性科和温带性科的比值约为2.5/1,在属级水平上,该区野生的1 028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24个变型,热带性属共736个,温带性属共219个,热带性属和温带性属的比值约为3.4/1。可见不管在科级还是属级水平都表明该地区地理成分复杂,表现出强烈的热带性质。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种子植物特有现象突出,该地区拥有294种广西特有植物;还有351种为石灰岩特有植物,占该地区总种数的11.51%,另外还有423种为石灰岩适宜植物,综合二者,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典型的喜钙植物种类高达774种,占该地区总种数的25.38%,而且这些特有植物集中于少数的几个科属内,科属优势明显。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众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包括11种Ⅰ级和18种Ⅱ级保护植物;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92种,兰科植物就多达261种,其余的31种;另外还有12种被列为全国极小种群保护野生植物。【结论】广西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特有现象突出,珍稀濒危植物众多,该地区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对广西乃至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生活以及生产过程当中,我国的各个少数民族共同携手创造了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与浓郁的民俗风格,并且以古朴的风格、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作用、多样的形式、巨大的影响力及丰富的内容,逐渐地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本文针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深入的对少数民族的体育传统性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清光绪年间,地处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龙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的入侵给龙州的近代化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随着西方先进文明的不断传入,也在客观上促进了龙州口岸的经济发展,城乡人口的增长,交通运输的兴起,商业贸易的繁荣等都显示出龙州口岸的经济发展发生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实现“科教兴桂”、“教育兴边”的目标,这一课题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心,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促进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县基础教育主动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从中越边境的跨国劳务流动切入视角,基于田野调查,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对位于中越边境前沿的广西C市某家具工厂的越南籍家具工人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跨国和迁入地社会支持网络的时空剖析,逐步得出越南籍散工的形成起因于"空间的劳动分工",从而为中国进行区域合作以及成为海洋国家走进文化南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描述研究法和因素分析法,对中越两国的边境教育政策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对发现,目前在教育政策的导向上,我国的边境教育政策存在较大的不足,许多优惠政策落后于越南。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对边境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合理的借鉴部分邻国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边境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龙州金龙峒边民群体为例 ,论述了中越边境边民的族群结构及形成原因 ,阐述了各族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描述研究法和因素分析法,对中越两国的边境教育政策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对发现,目前在教育政策的导向上,我国的边境教育政策存在较大的不足,许多优惠政策落后于越南。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对边境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合理的借鉴部分邻国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边境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对其进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研究认为:整体空间分布不均衡,靠近新疆边境地区呈带状分布特征;南疆地区较为集中、北疆地区相对分散、东疆地区比较零星;行政区域上,喀什地区最多,阿勒泰地区次之,克拉玛依市、哈密市、吐鲁番市、和田地区较少,且存在非遗数量与人口数量和密度成正相关的特点.表现出3个高密度核心圈的分布核密度特征和覆盖6个世居少数民族的民族分布特征.形成上述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源、地形地貌、河流湖泊、人口分布、交通条件、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建议从政策、生态、生产和生活4个路径实现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璀璨夺目的民族体育文化,构成了广西极为丰富、最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继承、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素质、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实现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构建和谐广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具有特殊魅力,更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身上无不显示着民族特色和本民族所特有的质地。本文试从地域环境的角度出发论述少数民族体育形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创造的文化形式和社会文化行为,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印记。随着广西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广西的体育文化,特别是广西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体育,显得尤为重要。据此,文章对广西边境县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民族体育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备保护作用、身份识别、美化生活作用,而且蕴涵着民族精神、文化、生活习惯、社会制度等多种内涵。我国民族体育服饰经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保护与改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活动方式为研究对象,在文化传播视域下,对川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近年来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体育活动方式的变迁的原因进行研究,探求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民族体育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体育政策的实践状况进行梳理、评价,充分肯定党的民族体育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取得的实践成就,并针对民族体育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践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