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以四川省江油市响岩镇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为主要目标,通过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实施,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江油市响岩镇土壤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多在0以下,为无污染范畴。Pb和Cr在个别样品中表现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土壤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平均累积指数为2〈1geo〈3,属于中度污染到强污染。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巩义某煤矿区周边区域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及地质累计指数评价了该区域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土壤已出现多种重金属元素不同程度的累积,Cr,Ni,Cu,Zn,Cd,Pb和As的平均依次分别为59.9,32.23,31.46,99.29,0.32,113.14和8.23 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表明,7种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95,1.18,1.57,1.59,1.60,5.07和0.84,Pb属重度污染,Ni,Cu,Zn和Cd属轻污染,As,Cr属安全水平。内梅罗综合指数指出,该区域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84%的采样点处于重污染水平。地质累计指数表明,该区域Pb平均级别属偏中污染,Zn,Cu平均级别均属轻污染,Cd,Ni,Cr和As元素平均级别均属无污染。  相似文献   

3.
论文通过对巴中市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的调查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当地土壤重金属Cd和Pb进行了污染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一致表明:土壤Pb均未超标,安全等级为无污染.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地质累积指数法对Cd的评价结果有明显差异,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的安全等级为非污染,在Cd检测的344份样品中,Cd的超标率为11%;地质指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的安全等级为轻污染,且样品超标率为32%.综合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Cd的污染级别为第三级别(污染程度为轻污染).所以应采取相关技术措施,防止重金属元素污染.  相似文献   

4.
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福建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采用单因子超标率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呈极强污染水平,其次为Cu,而Zn,Pb,Cr,Ni呈中等或轻微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晋江感潮河段沉积物受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属于生态危害性极强的重污染水平,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5.
在安徽省某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3种类型道路两侧22个采样点重金属含量测试的基础上,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Mn、Pb、Co、Cr、As和Cd6种重金属进行污染分析和风险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某市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MnPbCoCrAsCd,次干路的Cr含量相对主干路和支路要低的多;地累积指数表明,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两侧土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Cr尚未污染或强污染,整体状况良好,Mn属于中等污染水平,Co、Pb属于强污染水平,Cd属于极严重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Cd为严重生态风险程度,Pb、Co为较重生态风险程度,As为中等生态风险程度,Mn、Cr为低生态风险程度,从总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来看,次干路的生态风险相对主干路、支路要低,均已达到严重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后期土壤环境治理过程中应加强对Cd、Pb、Co的治理;因子分析从重金属元素中提取了2个主成分,可解释总变量86.277%,PC1(Cd、As、Cr)表示工业污染,PC2(Pb、Mn、Co)表示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集了南宁市江南区主要农田土壤样品4 956件,分析了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富集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结果表明,As、Hg、Cd、Cr、Cu、Zn、Pb和Ni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5、0.13、0.31、155.64、26.77、80.02、48.36、22.49 mg/kg。土壤中重金属Cr和Cd含量平均值略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余元素平均值均低于标准值。重金属元素富集因子变化范围0.52~1.51,表明研究区元素以贫乏—弱富集为主。Cr和Pb平均值最高,分别有17%和19%样品富集因子大于2,表明局部地区土壤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地质累积指数和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局部区域受到Cr和Pb的污染。综合污染指数PLI平均值为1.03,整体平均水平属于无污染—轻度污染水平。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强污染、强污染和极强污染等级样品比例分别为63%、29%、4%、2%、1%和1%。单元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顺序为HgCdAsPbNiCuCrZn,Hg和Cd生态风险较高。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来看,8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6,属于轻微生态危害;轻微、中等、强和很强生态风险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为88.28%、9.12%、2.12%和0.48%。  相似文献   

7.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事故树对我国某铀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矿山周边土壤中U、Cd、Cr、Cu、Mn、Ni、Pb、Zn八种重金属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程度随着离铀矿山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减弱的趋势,整个区域的重金属污染处于极强的水平.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重污染,元素U为重污染至极重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元素Ni为无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元素Cd为极强污染,其次为Cr,Pb,Zn,Mn,Cu,Ni,均为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南京莫愁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程度,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ICP-AES)对沉积物中Cd,Cr,Cu,Mn,Ni,Pb,Zn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计算各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评价各种重金属所引起的污染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莫愁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Mn,Zn,Pb,Cu,Cr,Ni,Cd;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计算得出莫愁湖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处于偏重的污染程度,其次为Pb,Zn,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而Cr,Cu,Mn和Ni没有引起污染,处于清洁状态;沉积物垂向上Mn和Zn含量变化较大,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Pb,Zn。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对河流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浙江省金华市东阳江边滩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粒度和重金属元素分析.利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累积和富集态势,尤以Cu污染最为严重,Ni和Mn两种元素与沉积物颗粒关系较为密切;义乌-东阳城区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其次为婺城区段,金东区段和东阳乡镇段则较低; Pb,Zn,Cu,Ni,Cr元素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义乌-东阳城区段呈现高值,其次为婺城区段,金东区段和东阳乡镇段则较低,而Mn元素则呈现与上述元素相反的变化趋势.重金属来源分析表明,Pb,Zn,Cu,Ni,Cr可能来自于工业生产及汽车尾气排放,而Mn元素则主要受控于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州湾北部海域15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As、Hg、Cu、Pb、Zn、Cr、Cd)测定,研究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重金属来源,应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Cd、Pb、Zn、Cu和As 5种元素平均含量超过江苏海涂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62、2.58、1.80、1.35和1.24倍,存在明显的富集.研究区重金属来源以自然来源为主,Cr和Hg受自然来源控制;Zn、As、Cd和Cu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Pb来源于船舶污染.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Pb和Cd地累积指数高于其他元素,为轻度—偏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处于低生态风险水平,Cd为主要风险元素,达到中—较高生态风险水平,其他元素均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1.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湖州市东南部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质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开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Cd均值高于国家土壤环境标准(Ⅱ),土壤重金属(Cr、Ni、Cu、Zn、Cd、Pb、Hg)质量比高于背景值。研究区土壤污染程度不高,由西向东Hg污染逐渐增强,Cd污染集中在南浔镇东南部和练市镇中部。土壤Hg、Cd地质累积指数分别为0.50、0.11,为轻-中度污染水平;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Ni、Zn、Cu、Cr、As、Pb,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未达到污染水平,仅南浔镇中部、善链镇南部和旧馆镇与双林镇交界处出现轻度及以上污染;Cd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等级。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废弃物。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底泥沉积物重金属分布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洞庭湖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点,以及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以洞庭湖3个湖区21个断面采样点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Cu、Zn、Pb、Cd、Cr、Hg、As 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点,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出洞庭湖水系背景值.地累积指数Igeo值呈现CdCrPbCuAsZnHg的规律.综合地累积指数显示樟树港重金属污染为严重污染.全湖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风险值(Eri)均值呈现HgCdAsPbCuCrZn的变化特征.全湖总体生态风险属于重度污染.其中蒋家嘴,虞公庙,樟树港,坡头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都超过了600,属于严重生态风险水平.两种分析方法中樟树港都属于严重污染,需及时防控和治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庙岛群岛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2021年11月采集该区域3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单因子指数(EF)法、富集因子法、地累积指数(Igeo)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等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性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u、Cr、Cd、Zn、Pb、As和Hg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56、61.58、0.120、50.51、16.19、7.41和0.021 mg·kg-1。Cr、As和Pb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长山岛西南部;Cu、Zn和Hg高值区在大黑山岛西南部大体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Cd高值区在大黑山岛以西大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各元素空间分布不均。除HB90站位Cr和As浓度超过标准外,其他各站位重金属元素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中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从富集程度来看,除HB90站位的Cr为中等富集水平外,其他各重金属元素均处在无-轻微富集水平。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Cd主要为清洁-轻污染状态;HB90站位的Cr为偏中度污染状态,As为轻度污染。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化工厂对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本文以山西省长治市某化工厂为研究区域,采用梅花法布设采样点位在其周边采集了46份土壤检测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法,按照GB5085.3-2007标准,检测了样品中As、Hg、Cd、Cr、Cu、Ni、Pb和Zn 8种元素的含量。从元素含量特征、相关性和空间分布格局三方面对土壤的污染进行了风险的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在研究区的各样品中,大部分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的风险筛选值;而以山西省的土壤环境的背景值为依据,As、Cd、Cr、Cu、Hg、Ni、Pb和Zn 8种元素超标率分别为100%、100%、45.66%、50%、65.22%、71.74%、100%和80.43%。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Hg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Pi)最大值是8.17,造成该区域综合污染指数(P综)的最大值是6,属于重污染;但是平均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46和1.66,属于中污染和轻污染;整体上看,研究区域土壤达到了中度累积污染的水平,均为低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千岛湖沿湖城镇街道灰尘为研究对象,对其街道灰尘的重金属污染及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城镇街道灰尘中Ni、Pb、Cu、Zn、Cr等5类主要重金属均在污染范围中,其中Pb、Zn处于轻污染,Ni、Cu属于中污染,而Cr属于重污染;各类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积累,其中Pb和Cr的积累程度相对较高;不同功能区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差别较大,交通区(环湖北路)和商贸区(新安大街、新安北路)的街道灰尘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各类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夏季出现峰值,除Pb元素外其余4类重金属元素均在粒径越小的灰尘中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矿区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采用金属污染指数法(MPI)、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宿州市4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Zn、Cr、Cd、Pb、Cu、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宿州市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1)7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非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尤其Cr含量达到非矿区土壤背景值的2-4.17倍,Cd含量达到非矿区土壤背景值的1-3.05倍;矿区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范围为8.682-19.108,在100 m距离处属于强污染,其他距离处均属于中等污染.2)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变化范围在9.811-18.768之间,各样品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均高于非矿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污染指数,土壤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效应;土壤综合污染负荷指数为1.699,为中等污染.3)除Cd和Hg外,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属于轻度风险危害,Cd和Hg在宿州市矿区农田土壤生态污染中的贡献率较高.矿区农田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范围在125.51-365.49,4个矿区平均值均属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桃园矿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在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累积指数法是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只能够对样点中的单一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不能综合分析区域内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了扩大地累积指数法的应用范围,尝试利用最大污染量和平均污染量这2个指标对该评价模型进行改进.为了验证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以天津于桥水库流域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为例,比较分析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在评价单一样点的重金属生态风险时,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一致,均为较轻污染水平,而污染负荷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中等污染水平;在评价区域的综合重金属生态风险时,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的结果相同,均为中等污染水平.利用中等污染距对单一样点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时,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中等污染距相近,略低于污染负荷指数法的数值;在对区域综合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时,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与污染负荷指数法的中等污染距接近,即区域整体属于中等污染水平.由此可见,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可以用于综合评价区域的重金属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贵州SS、SQ典型铅锌矿区土壤的环境质量,在SS、SQ铅锌矿区采集土壤样品共15个,利用F-640、AA800等仪器测其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有较大差异,Cu、As、Cr等3种重金属元素无或轻污染;Cd、Zn、Hg、Pb等4种重金属元素对该区土壤环境已造成污染;SS、SQ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20.
平潭岛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平潭岛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危害程度进行研究,野外采集并测定了土壤样本中V、Cr、Mn、Co、Cu、Zn、Pb 7种重金属含量,综合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两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平潭岛土壤重金属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Cu元素外,V、Cr、Mn、Co、Zn、Pb 6种元素平均值均低于福建省土壤背景值;从空间分布上看,7种重金属元素均呈现明显的聚集性和点源污染特征.平潭岛Cu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大于1,V、Cr、Mn、Co、Zn、Pb 6种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小于1,7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水平大小顺序为Cu Mn Zn Co Pb V Cr;结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流水镇的东北沿海与正东边沿海区域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平潭岛7种重金属元素土壤生态风险等级均为轻度危害等级,RI指数结果最大值也低于轻度危害临界值,平潭岛土壤整体未受到来自7种重金属元素的胁迫作用,但是部分高值污染区域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