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研究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该文选择扎龙湿地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气象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对扎龙湿地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其次,借助障碍度模型,探讨扎龙湿地生态承载力演变的主要障碍因素;最后利用GM模型,预测其未来9年的生态承载力结果.结果表明:扎龙湿地生态承载系统一直处于中承载状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自然环境和地物覆盖2个因素层为制约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根据GM预测结果,未来9年,扎龙湿地生态承载力指数随年份增加而升高,生态状况持续向良性转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重庆市涪陵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彬  边静 《海南师院学报》2012,(2):212-215,220
基于生态绿当量构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利用涪陵区1996-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测算出涪陵区各种用地类型和全区的绿当量,并将该值与以合理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化标准进行比较,对涪陵区及各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生态现状评价,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着重从生态角度进行数量上与空间上的优化调整,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结果表明:1)1996-2009年,涪陵区及其各乡镇生态绿当量都大于1,生态环境良好,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长江、乌江和其他溪河沿岸生态绿当量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马武镇、龙桥街道等生态绿当量减少,生态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2)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绿当量具有涵义明确、方便计算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湿地公园景观健康变化趋势有利于促进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根据PSR模型,综合景观格局、湿地环境和社会经济建立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对各评价指标因子进行主客观赋权,得到综合权重值,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最终得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2005,2010,2015...  相似文献   

4.
依据2015年哈长城市群两两城市间的用户关注度数据,采用联系强度、联系效率、关注度及关注效率等指标构建不同的城市联系网络,并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熵权法、相关性分析法对影响城市联系网络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各城市间的信息联系网络较吉林省密集,两省之间信息联系相对较少、效率较低.基于联系强度指标形成以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长春市为中心的"Y"字型城市联系网络骨架;基于联系效率综合形成以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和佳木斯市为区域核心的"四边形"城市联系骨架网络,和以长春市和吉林为区域中心的"—"字型城市联系网络.省内各城市与省内核心城市之间相互关注度高于与省外核心城市的相互关注度;核心城市的关注效率指数与核心城市被关注度的趋势基本一致;按信息流总量指标和按绝对效率指数指标形成的城市排队序列不同;绝对效率指数与信息流总量、核心城市关注效率与核心城市被关注度呈正相关;绝对效率指数和核心城市关注效率与人口和GDP规模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文明科学内涵及现有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选取贵州省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来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2005——2012年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生态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度过低谷时期,生态社会水平稳定发展。最终,提出了促进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利用PSR模型,结合熵权法,从人口变动、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3个方面入手,对湘潭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对比分析得出:湘潭地区从2002年至2011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虽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基本处于危险甚至恶劣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发展与城市化发展不配套.最后提出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减小资源环境负荷,生态环境建设要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7.
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区域规划的基础,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地判定一个城市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本研究根据大连市实际情况,选取自然、人文和经济共20项指标,运用PSR环境评价模型构建了大连市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大连市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出了2000—2010年的大连市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指数.结果表明:2000—2010年大连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状态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目前已达到适宜状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以期为陕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采用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利用Arc GIS 10.3软件,对陕南2000—2016年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陕南人口与经济分布集聚趋势不显著,并且存在不协调发展现象;以2006年时间节点,2000—2006年呈现经济要素集聚为主,2007—2016年转变为人口要素集聚为主。(2)陕南各县区经济地理集中度逐年上升,集中分布趋势加强,相比陕南整体的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各县区平均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较大,集聚趋势更显著。(3)陕南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核心—外围"分布,以汉台区为例的市辖区集中程度显著增强,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和镇坪县一直是经济分散区。(4)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的区域范围缩小,人口集聚略高于经济集聚的区域范围增加,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出现分离。陕南人口与经济不一致发展趋势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陕南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制约作用。为了促进陕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注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25年来是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市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1988,2000和2012年福州市三期的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技术,选取城市景观构成、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同时结合新型景观指数PPU和Sq P(sq)等指标,分析福州市24年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12年间,福州市景观格局以林地为基质景观,其优势度指数最高,分离度指数最低;城市建设用地向西、向南扩张明显,城市分维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都呈增加趋势;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水域的破碎化程度提高,未利用地破碎度最低;建设用地与耕地、水体之间转移量大,减少的耕地和水体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0.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生态安全及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为制定和实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理念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方法计算生态安全的发展水平,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对生态安全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渭库绿洲的生态安全水平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不安全-较安全"的演变过程.经济粗放式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压力,生态系统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角模型的长沙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对促进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土地利用功能类型划分为基础,构建了"社会—经济—环境"三大维度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经济功能性指数(EFI)、非社会功能性指数(NSFI)和非环境功能性指数(NEFI)建立三角模型并对2007—2016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状态及趋势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多功能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土地利用多功能状态由偏弱向很强趋势发展;土地利用功能日趋合理,向多元化发展;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三大子功能之间呈现出高耦合性,耦合协调性程度不断提高,功能之间的协同作用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系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耦合关系,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耦合模型,基于山东省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均呈逐渐上升的演化趋势,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也逐年提高,呈显著的协调发展态势,而且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与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以及金融创新-经济增长三类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密切相关,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因此,实现三类两系统协调发展是三系统耦合协同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筱琳 《松辽学刊》2008,29(3):118-120
水是干旱区、半干旱区最重要的因子之一.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而水的短缺也引发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应用生态经济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对额济纳绿洲水-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进行定量评估,其具体方法就是建立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额济纳绿洲水-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各指标因子进行筛选,建立绿洲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可持续发展度对复合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伊春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关系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伊春市2003~2012年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伊春市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但发展趋势是稳步上升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失调衰退期(2003~2005年)、调整改善期(2006~2008年)、协调发展期(2009~2012年).要改变目前伊春市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的现状,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VIIRS时序夜光遥感影像,运用夜间灯光统计分析、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以及夜间灯光发展指数分析等方法,在地市级和区县级尺度上对2012—2019年海西经济区城市规模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海西经济区夜间灯光总量呈现沿海高内陆低的不均衡分布,而内陆地区的夜间灯光增长率相比沿海地区更显著。位序-规模分析发现,海西经济区地市级和区县级首位城市规模均逐渐增强,地市级捷夫指数维持在0.95左右,区县级捷夫指数呈逐渐减小趋势,城市间规模发展逐渐均衡。夜间灯光发展指数分析发现,海西经济区各城市夜间灯光分布水平与人口分布水平逐渐趋同,沿海地区城市(特别是汕头、揭阳等)相比内陆地区城市趋同趋势更加明显,各城市内部呈现均衡向好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海西经济区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应因地制宜地发挥区位与生态优势,促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调发展;密切城际交通,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挖掘粤东地区的发展潜力,加强同粤港澳地区的城际交流,为海西经济区发展注入新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Theil指数及其分解、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7—2017年广东省不同尺度下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7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值、组内差异值、组间差异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呈逐渐缩小态势,四大区域的Theil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  相似文献   

17.
<正>嵩县位于豫西山区,是国家生态示范县、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2002年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成,促进了嵩县的经济发展。本文,笔者以嵩县为例,阐述实验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8—2017年安徽省61个县域的人均GDP,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sI指数和Getis-Ord G指数分析县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性,通过标准差椭圆研究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的中心性和方向性,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近年来发展差异程度逐步扩大,经济热点地区集中在东南部;经济重心较为稳定,有缓慢向东转移趋势,标准差椭圆呈西北-东南走向,呈空间收缩趋势.从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和加强地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以耕地资源安全的涵义为基础,组建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三个层面十七个指标来构成河池市耕地资源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其各指标权重由层次分析法确认,得出从2005年至2010年河池市的耕地资源是处于相对安全和安全状态的,且其耕地资源安全综合指数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但耕地质量指数以及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并没有实现和耕地质量指数的同步上升,将不利于河池市耕地资源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青芝 《河南科技》2023,(9):107-111
【目的】探究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改善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方法】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型,选取20个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西安市2013—201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变化趋势:2013—2014年、2016—2018年处于上升期,2014—2016年、2018—2019年处于下降期,始终在临界安全水平内波动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质量是影响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结论】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发展较稳定,后续可以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环境质量等方面提高土地质量,从而不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