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究民族山区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对振兴民族山区旅游经济、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指导意义。以贵州为案例地,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实证探讨其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贵州省旅游景区等级分布上呈现"梭形"特征,不同类型景区地域分布差异较为明显。自然景区与人文景区整体均呈现集聚分布特征,但局部空间集散特征差异较大。自然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分散的点状格局,且具有沿行政驻地中心向周边扩散的特征;而人文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密集、外围稀疏"的"十字架"放射状格局,且呈现明显的等级性与沿铁路网分布特征。贵州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是地形地貌、水文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交通条件、政策法规、区域经济与人口等人文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合理规划、强化提质、整合规划、完善保障、人才建设等措施可优化贵州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与业态提升。  相似文献   

2.
采用主成分、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区域高新技术能力作了综合评价.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地州市高新技术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提取了代表各州市高新技术能力的3个主成分,并得到了各州市高新技术能力的综合得分.其次将主成分分析获得的3个新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据此将湖南省14个地州市按高新技术能力分为6类.接着对各州市高新技术能力进行GIS空间分析,获得各区域高新技术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最后,通过数理分析得到科学而合理的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湖南省高新技术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交汇地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特征、等级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差异显著;其等级规模结构以高等级旅游资源为主,中低级旅游资源相对偏少;其空间分布上具有交通指向性特征,主要沿县级城市、交通干道及河流集聚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其分布密度的地域空间差异明显,且呈负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地域单元对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带动性不强,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湖北武陵山区可以通过构建南北旅游发展轴,打造两条旅游发展带,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确立四大旅游功能区等措施来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该领域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以福建省设区市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业绩竞争力、旅游潜力竞争力、旅游环境支持竞争力三个评价要素选取量化指标,构建福建省设区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FA)得出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综合评价值,并通过比较分析福建省设区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差异,提出福建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对城市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指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该省各地州市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值从0.304 3上升到0.623 4,但总体发展程度不高,均处在中度协调阶段;(2)各地州市耦合协调度分布不均,湘西、湘北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湘中、湘东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3)该省各地州市在未来3年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但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14个地市为研究单元,通过确立相应的分析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各地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排序,并且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将发展层次相似的地市归类.分析结果表明了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呈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态势,各地在主成分上的差异十分显著且与现状较为一致,并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哈齐高铁是黑龙江省开通的首条城际高铁,对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哈齐高铁开通后对区域发展带来的现实影响.研究显示:高铁的开通缩短了城际时空距离,加速了同城效应;加速了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城市可达性得到明显改善;打破了城市间地理边界的阻碍,哈齐高铁沿线区域人口、经济的空间极化现象将进一步提升,空间隶属关系模糊;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区旅游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地区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针对当前省际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从大区域、大旅游的角度出发,建构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各省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测度与评价,揭示出我国旅游竞争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培植和提升以及空间差异调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空间布局的研究逐渐成为旅游学者、专家研究的焦点.文章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最邻近分析法、地理集中性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将福建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类型征及其在各地市的分布密度等定量化分析,并且分析了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景区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经济状况以及政府的支持情况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旅游资源指数、旅游发展水平指数、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指数及国际(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指数.基于协调度理论,以广东省为例,探讨各区域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水平、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国际(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广东省大部分地市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水平、国内旅游发展水平保持较好的协调状态;相对于国内旅游,各地市的国际(入境)旅游受旅游资源条件的影响较小,更主要的是受到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交通条件的影响.根据协调度,可将广东省21地市分成3类:协调型地市、基本协调型地市、不协调型地市.最后,从旅游资源、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区位条件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及协调发展趋势指数等方法,对海口市与三亚市的旅游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并进行趋势预测.三亚市与海口市基本上都是刚进入中级协调发展阶段,两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可提升空间较大.海口市与三亚市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环境资源问题,需借助环境经济政策措施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加强旅游环境保育,实现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增加当地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12.
以三亚为例,调查分析居民对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者的态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三亚居民对旅游影响具有强烈感知,且在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利益感知高于成本感知,在环境方面的感知无显著差异.对经济利益和社会文化利益的感知是影响三亚居民对旅游者态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从所涉及的经济乘数理论基础出发,以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上海为例,分析其区域旅游业发展在实现乘数作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憾,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增强其旅游经济的乘数作用,更好地利用市场优势繁荣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省保亭县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拟设调查样点,通过实地采访与随机问卷调查,对游客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空间结构特征及旅游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有:景区中省内客源是景区最大的客源市场;省外客源以东北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游客的构成以中青年和中高收入者为主;且在旅游过程中多以观光、休闲度假及亲近自然为目的.本研究对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的挖掘、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和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的多样性发展需求,构建区域职业教育体系既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又是服务区域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提出了构建区域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因、思路和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邓宇 《松辽学刊》2014,(1):149-152
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旅游二者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从分析四平市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入手,深入探讨文化旅游和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对策,旨在为四平市文化旅游发展和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以期提升四平城市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河南济源的王屋山拥有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号称"天下第一洞天".然而目前王屋山旅游资源开发还未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道教文化特色.从文化特色游的角度可以从两点三线着眼,挖掘丰富深刻的道教文化内涵,以文化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具有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等多重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省市的中原地区,是一个文化相连、经济相关、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是事关全国发展大局的战略举措,更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三是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四是重视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