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腿泛树蛙蝌蚪几种饵料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藻类、蛋黄、水Sou和鳗鱼饵料为饵料饲喂斑腿泛树蛙蝌蚪,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斑腿泛树蛙喜食鳗鱼饵料,且生长率高。认为鳗鱼饵料是斑腿泛树蛙蝌蚪较为适宜的一种饵料。  相似文献   

2.
姜雅风 《大自然》2011,(5):73-73
2010年7月18~20日我曾对浙江省安吉市天荒坪的野生动物进行过考察,撰写的《天荒坪野生动物考察》一文发表在《大自然》杂志2011年第4期上。在对“不在水中产卵的斑腿泛树蛙”的记载中,  相似文献   

3.
河南发现斑腿树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采自河南省的一种树蛙科标本,经鉴定为斑腿树蛙(Rhacophorusmegacephalus).树蛙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东洋界,在河南省发现树蛙科动物,可为古北界与东洋界在河南省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分界的确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雄性个体两侧睾丸大小的不对称性存在于很多动物类群.补偿假说认为当雄性一侧睾丸受损时,另一侧的睾丸可通过增强自身大小来补偿受损侧睾丸的功能降低,从而导致两侧睾丸大小之间产生不对称性.为检验这一假说,我们比较了斑腿泛树蛙两侧睾丸大小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雄性斑腿泛树蛙两侧睾丸大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两侧睾丸之间不对称性强度与雄性身体质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不支持Mller提出的睾丸补偿假说.  相似文献   

5.
泛树蛙属(Polypedates)的物种广泛分布于安徽省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此前安徽省所分布的泛树蛙类一直被记为斑腿泛树蛙P.megacephalus.鉴于近期安徽省内泛树蛙属物种的归属有存疑,笔者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广泛采集泛树蛙类的标本,并利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手段,确定上述标本均为布氏泛树蛙Polypedates braueri.研究表明安徽省可能仅分布一种泛树蛙属物种——布氏泛树蛙,此前安徽省所记录的斑腿泛树蛙可能是对布氏泛树蛙的误判.  相似文献   

6.
间隔7天,用0.25mg/kg伊维菌素两次给圈养黑山羊口服进行线虫及体外寄生虫驱治试验和安全性观察,认为该药具有疗效高,驱虫谱广,生产上使用安全和药价低廉等特点,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蝌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核实验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又称彗星实验,SCGE)检测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 mg/L)的丁草胺溶液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红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丁草胺质量浓度越高,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越显著.经丁草胺溶液处理24 h,蝌蚪红细胞的细胞损伤率及DNA损伤程度(彗星DNA长宽比)出现极显著的提高,并与丁草胺质量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表明丁草胺对两栖动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也说明微核实验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是检测环境污染对两栖动物遗传毒性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生物杀菌剂1%武夷菌素水剂对大豆灰斑病具有显著防效,防治效果平均为61.5%,与生产上常用杀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效相仿,最适用量为2.25L/hm2.该药对作物安全,符合AA级绿色食品生产对杀菌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建超 《科技信息》2013,(11):88-88,170
水体中的遗传毒性物质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反应,长期暴露于此会增加人们的患癌风险,因此检测水中遗传毒性物质对改善水质,促进水环境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短期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具有简单快速、花费小、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水体遗传毒性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几种用于检测水体的常用的短期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试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运用体视学方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噻嗪酮溶液对黑斑蛙胚胎发育和蝌蚪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500 mg.L-1和2 000 mg.L-1的扑虱灵(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溶液对黑斑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黑斑蛙外周血细胞DNA出现链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11.
短角外斑腿蝗核型和C-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短角外斑腿蝗(Xenocatantopshumilisbrachycerus)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短角外斑腿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XO=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为2n()=2x=23t。中期染色体绝对长度为7001±270μm,按相对长度可分为三组;除所有染色体都具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外,L2,M3,M4,M5,M9还有明显的端带;染色体组中C带带纹总长与染色体总长的比值百分数为2600±220%;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378∶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比例为零,短角外斑腿蝗的核型属“1B”核型  相似文献   

12.
姚世鸿 《贵州科学》2006,24(3):44-47
本文研究了贵州短角直斑腿蝗(Stenocatantops miststshenkoi)和长角直斑腿蝗(S.splendens)的核型和C带.结果显示:2种直斑腿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 xo=23,都属眷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3t,NF=23,都属"4B"核型,都可按相对长度分成L、M、S 3组,都具着丝粒C带,但端带不是每种每条染色体都有,长角直斑腿蝗的异染色质总量(35.79%)比短角直斑腿蝗的(27.74%)多.  相似文献   

13.
甲苯二异氰酸酯对小鼠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考察受试物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是否具有遗传毒性.通过小鼠染色体畸变实验,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实验进行检测.在给予甲苯二异氰酸酯1/16LC50和1/8LC50剂量的染毒组对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无显著性影响(P>0 05),而1/4LC50以及1/2LC50剂量的染毒组对染色体畸变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0 01),结果显示,甲苯二异氰酸酯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4.
亚硒酸钠对麦穗鱼的遗传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ppm的Na2SeO3对麦穗鱼的微核率有显的影响(P<0.05),所以se在定浓度下是致突变剂,而0.1ppm的NaSeO3对麦穗鱼的核异常率有极显的影响(P<0.01),因此,0.1ppm应视为有毒效应浓度。麦穗鱼可用作淡水水体致突变物污染的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用含有三硝基甲苯(TNT)的混合液灌注小鼠和培养果蝇后的遗传学效应.试验结果指出:TNT对动物的体细胞和性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变及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探讨汞对两栖类动物的致毒作用和机理,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暴露于含Hg2+的曝气自来水中,统计得出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48,0.849,0.609和0.488mg/L,并计算得出安全浓度(SC)为0.167mg/L.另外,将26~27期林蛙蝌蚪饲养在Hg2+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30和40μg/L的曝气自来水中,染毒40d,分两时段测定其体内汞的含量,24h蝌蚪体内的汞含量表现为染毒初期出现多个富集高峰,10h后逐渐下降并稳定;每隔5d的采样测定结果表明,随染毒时间延长,蝌蚪体内总汞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染毒30d后,各染毒组蝌蚪体内总汞含量基本稳定,且各染毒组蝌蚪体内总汞的平衡含量接近.蝌蚪急慢性汞中毒实验表明,汞污染对林蛙种群的正常生长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2.5,12.5,62.5μmol.L-1)对黑斑蛙(Rara nigromaculata)外周血细胞DNA的链断裂损伤效应,并观察了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和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和62.5μmol.L-1的重铬酸钾具有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诱导效应,染毒15 d的DNA损伤率分别为85%和98%.在测试浓度范围内,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发育的影响不明显;低浓度<(12.5μmol.L-1)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高浓度(62.5μmol.L-1)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核技术,研究了甲胺磷、甲基硫菌灵、病易克在正常使用浓度范围内对柑桔茎尖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柑桔茎尖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诱变活性,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除草剂精克草能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核异常的诱发作用。结果表明,处理7d后,不同体积分数的精克草能水溶液对黄鳝的微核细胞率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的体积分数下各指标有高峰期,说明该药物对黄鳝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同时通过研究发现,维生素C、维生素B2、β-胡萝卜素与精草克能共同作用时,均能显降低除草剂精草克能的遗传毒性,对鱼类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甲醛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遗传毒性效应,该实验以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分析不同浓度甲醛处理2 h后HepG2细胞DNA损伤效应.结果显示,低浓度(5,25μmol/L)甲醛处理后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及彗星状拖尾(comet tail)尾长显著增加,并呈剂量-效应依赖性关系,说明低浓度甲醛具有致HepG2细胞DNA链断裂(DNA strand breakages)作用;而较高浓度(125,625μmol/L)甲醛处理后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彗星状拖尾尾长则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提示较高浓度甲醛具有致HepG2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物(DNA-protein cross-links,DPXs)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