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劣化原因诊断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描述了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系统内物流(以N为例)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引种入牧,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疆草地资源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天然草地资源比较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草原之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毁草开垦,乱挖药草,牲蓄增加,过渡放牧等不合理利用的原因,使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优良牧草减少、牧草产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结果畜牧业生产难以可持续发展,草地资源与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畜产品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抗灾能力退弱。因此,提高认识改变思想观念,因地制宜,加强草地管理和建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广先进技术,改变靠天养蓄地现状,实现草业现代化,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之路。  相似文献   

4.
5.
6.
7.
山西高原草地资源十分丰富。本文把水热条件和植被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其它自然要素,将山西草地分为七大类,并记叙各类的主要特征。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山西主要草地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西高原以四等草地分布最广;二、三等草地在畜牧业上占有重要地位;五等、六等草地占有一定比例;一等、七等草地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德格县草原资源及建设情况,分析了草地退化现状及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草地保护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工羊草草地演替过程中格局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格局多样性的概念,人工羊草草地演替过程中格局多样性的变化及其机制,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分布格局由最初的均匀型向聚集型及与其它杂类草混生型转变,在群落中少数几个物种起作用的格局逐渐被多个物种共同起作用的格局代替。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以来,我与市、县(区)畜牧部门有关技术人员配合,对我市十二县(区)天然草地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以县为单位,按照不同地貌特点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草地类型、面积、牧草种类、生产能力、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等。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研究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探索我市天然草地建设与恢复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草地退化的经济损失分析及其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是一个山地面积广阔,草地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草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对推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超载过牧,管理不善,致使山西省全面草地退化,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省畜牧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重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文章从山西省草地资源及其退化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全省草地退化的原因及经济损失,提出其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评估青藏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现状,对四川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13个乡镇的153户牧户进行了入户调研,综合分析了高寒地区各调研户户均饲草供给、家畜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及家庭收支情况,提出了阻碍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饲草供给不足、经济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技术滞后等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调研结果可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促进高寒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牧区生态安全和牧民增产增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泽库县草地资源及草地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由于受海拔的影响,气候寒冷,草地类型和草地植物以高寒类型为主;热量不足限制了牧草的生长和高产量的形成.自然因素和草地不合理利用、虫鼠害的交替作用,使近50%的草地已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黑土滩"1982~1998年16年间增加了1.518×104hm2,平均每年增加近1 000hm2;鼠虫害危害面积为30.22×104hm2,损失牧草3.49×108kg,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环境的良性循环.此研究针对当地草地资源及草地环境现状,提出区域草地恢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贝加尔针茅草地基况评价及载畜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贝加尔针茅-羊草-杂类草草甸草原,按放牧退化程度,将草地划分为轻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及重度退化区,采用样方法对3个样地内植物种类及植物地上现存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其草地基况得分和载畜量.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地上现存量明显降低;以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主的减少种的生物量呈递减趋势,以退化指示植物为主的增加种和侵入种呈递增趋势;轻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及重度退化区草地基况等级分别处于良好、普通和低劣等级,平均载畜量(羊)分别为4.78,3.46,1.80只/(hm2.a).因此,应重新调整放牧家畜数量以达到草畜平衡,恢复草地生产力,从而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天然草地的组成类型及退化特征,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退化草地生态的恢复治理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白银地区天然草地资源组成、草地类型结构以及退化草地植被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研究了不同退化演替时期草地植物生态型、生产力的构成变化规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从初期到后期,高位芽植物最先消失,草地植物群落物种数和优势种密度急剧下降,群落盖度、生物量比、鲜草产量与可食草产量百分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出了天然草地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草地退化原因分析及其恢复治理的科技支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退化现状。从系统物流平衡、环境气候变化 ,以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劣变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放牧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 ,家畜是生态系统中植被的主要控制者 ,系统内物流的出入失调和季节性的草—畜供求失衡是引起草地生态系统迅速退化的主要因素。而其它因素(如气候变化、垦荒、挖药材等 )对系统的劣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者指出 ,健全科研和推广体系 ,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 ,增加向系统内的物质投入 ,调整四季放牧的自然畜牧业生产方式 ,积极引种入牧 ,缓解草地春季敏感期放牧压力等 ,是治理和维护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阐述了草地资源遥感调查的原理和方法,介绍了草地资源调查的具体内容与评价方法,指出山西草地资源遥感调查是山西省首次采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的全省范围的草地资源调查,缩短了监测周期,提高了信息现势性.  相似文献   

19.
从金川县草地资源及畜牧业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剖析阻碍金川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加强对草地资源保护建设和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和促进高寒草地生态平衡良性发展,保证可持续利用资源,是实现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草地是我国最重要的两大草地生态系统.尽管二者在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同样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威胁.针对草地生态系统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国内多个研究单位分别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草原开展了一系列的草地原位控制实验.本文主要从模拟增温、模拟降水变化和模拟氮沉降三个方面归纳和总结了在这两类草地生态系统中开展的全球变化控制实验的结果,以期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全球变化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