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东 《科技信息》2010,(23):I0049-I0049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利用有限。发展替代能源也成为我国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新疆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通过对新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将可再生能源看作是能源战略的组成。  相似文献   

2.
科技界声音     
正洁净能源技术是国家能源结构变革的关键,要大力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融合转化利用新路线和新技术,实现化石资源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突破可再生能源规模利用能源转化及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洁净利用;要大力布局先进核聚变和核裂变的技术研究,实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互补,构成中国能源未  相似文献   

3.
区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是以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研究内容,是综合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理论,从全新视角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力求准确地反映出区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在低碳经济发展条件下,能源企业担当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艰巨任务,唯一途径就是强化能源利用领域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整个能源企业的生产管理。在借鉴已有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出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已模糊化和权重组合化处理后的Topsis评价模型应用于能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并以算例的形式来验证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融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青 《吉林工学院学报》2007,28(Z1):146-149
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的融合构建,替代传统石化燃料,实现节能减排。采用最新传热技术,创新装备,融合地能、太阳能、余热资源和蓄能技术等多能源形式,构建新型复合能源与建筑集成供热供冷系统,达到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6.
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在建筑节能中创新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措施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创新发展方面,阐述了我国建筑技术创新对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改善建筑热环境,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基于Johnson分布体系的非序贯蒙特卡罗模拟法用于评估含可再生能源发输电年度系统可靠性,该方法利用可再生能源历史数据和年度负荷数据模拟可再生能源和负荷的概率分布特征,进而通过模拟相关多维标准正态变量来实现对多维可再生能源相关性的模拟.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算法在模拟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分布时的精度以及应用于含可再生能源发输电组合系统年度可靠性评估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国内传真     
《天津科技》2005,32(3)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设想为四个阶段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设想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10年实现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商业化,通过扩大试点示范、在政策的激励下推广应用,使现在已经成熟或初步成熟的小水电、风电、太阳能热利用、沼气、地热采暖等技术达到完全商业化程度;第二阶段:到2020年使大批可再生能源技术达到商业化水平,努力使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总量的18%以上。实现发电装机0.9~1亿千瓦,能源开发总量达到4~5亿吨标准煤;第三阶段:到2050年全面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  相似文献   

9.
李建军  颇志雷 《科技信息》2010,(23):J0249-J0249
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建筑物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等,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为提升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2007年年底,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相似文献   

11.
郭剑峰 《科技潮》2005,(5):18-20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保证。人类对于能源利用源于传统的生物质,逐渐发展到木炭等能量密度较高的成型燃料,最后进入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化石能源时代。20世纪的两次石油危机让人们认识到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年来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年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调整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2005年2月28日我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从而为建立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本刊曾于2005年第2期刊登了题为《风力发电:应对能源挑战》的文章,对我国如何利用风力发电作了详尽的阐述。本期将就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作具体、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德国推出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法规以来,其对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消纳能力薄弱、市场化不足等问题。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分别于2016、2017年再次得到修订,提出了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类型、容量和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全新拍卖体制,并强化了扩张路径的概念,设立明确容量扩建、发电量等目标,强调电网建设与消纳的同步性。探析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变化,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面临的类似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府助力、市场驱动,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正 《科技智囊》2006,(9):68-77
随着能源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以及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新技术产业化,正在成为各国保障能源和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全球视野,从经济角度,借鉴世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探究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量输出随机性的问题,开展其集成利用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空间梯度分布特征、工程利用因素与多能互补发电装备多样性,分析了太阳能、风能、波浪能及潮流能利用原理,提出了由能量获取、能量合成、电能转换以及储存方式组成的四阶段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成利用的新思路.研究表明:通过能量获取技术、能量合成技术、能量稳态控制技术与电能储存技术4个关键技术,可以实现多能互补集成利用系统的稳态高效电能输出.研究结果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集成利用新技术和新装置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条件,是关系社会安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曾强调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宏勋  胡美燕 《河南科学》2020,38(6):1007-1016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建立供应安全指标体系对认识供应影响因素.提升天然气供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供需、技术创新和进口三个维度构建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法和VAR模型分析各指标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主要取决于天然气自给率、天然气管道长度、技术创新以及对外依存度.结合我国天然气供需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策略:多气并举,提高国内天然气供应;加快运输管网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力度;发展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业部对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的统计,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从过去主要依靠薪柴、煤炭、小水电传统能源转变为依靠可再生生物能源、沼气、水电、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局面,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进而探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促进农村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理念的办公建筑节能还必须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和高效利用能源的空调系统,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办公建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新型能源主要有太阳能、地热能。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主力军,对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应对高比例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并适应电力体制改革进程,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已成为一项关键任务。首先,对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市场化交易进行了分析;其次,梳理了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以及绿证市场进行了现状分析;然后,基于“双碳”目标和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设计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体系,包括可再生能源电能量市场、超额消纳量市场和绿证市场;最后,选取某风电场为例,对于本文提出的市场化交易体系进行算例分析,以期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消纳和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开发程度,降低成本和加强国际合作,是合理利用资源,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全球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