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卡马克中粒子输运临界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粒子输运模型来研究粒子在离轴加热时粒子分布关系,得到了粒子输运的密度分布函数与中心位置以及传输参数的情况,计算表明,在临界状态时,其粒子密度的剖面分布远离单一粒子分布状态的中心位置,剖面峰值相应地在减小,当传输参数增大时,中心粒子密度分布剖面在相应地增大.  相似文献   

2.
彭涛  李一兵  高振国 《应用科技》2011,38(9):15-18,22
粒子滤波适用于任何非线性非高斯系统的状态估计问题,具有应用灵活、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建议分布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粒子滤波的估计精度和估计效率.针对这一难点提出了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确定粒子的建议分布.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新的群智能算法同样适应于各类非线性非高斯系统,采用该算法确定粒子滤波的建议分布保证了粒子滤波广泛的适应性,同时提高了估计精度.最后在Alpha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对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智能算法来确定粒子的建议分布极大地提高了粒子滤波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3.
迭代无迹Kalman粒子滤波的建议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非线性非Gauss系统,粒子滤波是一种有效的状态估计方法。粒子滤波的关键是建议分布的选择,好的建议分布会改进粒子贫化和样本耗尽等粒子滤波存在的普遍问题。该文用迭代无迹Kalman滤波产生粒子滤波的建议分布,提出了一种新的粒子滤波算法——迭代无迹Kalman粒子滤波。给出的建议分布将最新的观测融入样本过程并修正该过程,从而改进了滤波性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与常用的无迹粒子滤波、扩展Kalman粒子滤波相比,具有数值稳定、估计结果精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粒子滤波由于其特有的处理非线性、非高斯动态问题的能力而受到重视.粒子滤波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用于产生粒子的建议分布的选择.针对建议分布的选择原则,讨论了各种建议分布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噪声统计特性对粒子滤波性能的影响,归纳出建议分布的一般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簇射粒子分布的 KNO 标度无关性出发,导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α粒子分布的 KNO 标度无关性公式.由公式计算的α粒子分布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经典扩散、电子碰撞电离、激发和电荷交换条件下,数值模拟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粒子的输运行为,计算了中性氢密度的空间分布,在日冕模型下得出了粒子体发射系数的空间分布,与测量结果相符.讨论了粒子入射速度对粒子约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射粒子入射速度直接决定粒子约束时间的大小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一般粒子滤波跟踪算法容易受到相似背景和遮挡干扰问题的影响,提出一种自适应调整建议分布的改进粒子滤波跟踪算法.该算法设计了一种新的建议分布函数,使其融入最近的观测信息来调整建议分布函数的方差以改变新粒子分布范围,提高新粒子的采样效率,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粒子的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解决了遮挡、相似背景混乱问题,整体跟踪性能优于粒子滤波算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碳萃取复型样品的电镜观察,研究了再结晶对沉淀粒子尺寸及其分布的影响。当10MnNb钢在1073—1373K温度范围内热压缩后等温停留时,NbC沉淀粒子随等温时间延长而粗化。在未再结晶期间,粒子尺寸分布曲线呈单峰;在再结晶期间,粒子粗化速率加快,改变了原来的粒子尺寸分布,使尺寸分布曲线呈双峰。再结晶时形变基体、再结晶前沿界面和再结晶晶粒三个区域中的粒子粗化机制不同,其平均尺寸和尺寸分布也不同,它们的叠加使尺寸分布曲线呈双峰。  相似文献   

9.
对60 A GeV 16^O-Em诱发乳胶核反应产生的慢粒子多重数分布和慢粒子多重数关联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射弹诱发乳胶核反应慢粒子的多重数分布与射弹能量、质量无关.60 A GeV 16^O-Em诱发乳胶核反应末态灰径迹粒子、黑径迹粒子及重电离粒子的多重数分布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矩量法讨论了荷电多分散气溶胶粒子谱在除尘通道中的演化特征,得到了粒子在除尘器中的连续分布情况,计算了粒子谱分布随除尘通道长度和板距变化的情况.结果指出,小粒子和大粒子在通道前端即得到捕集;通道中的粒子谱将一直保持进口处的分布形态.模拟结果还发现,除尘通道增加到一定长度后,分级效率将逐渐稳定;而无论板间距如何变化,粒子捕集效率和通道中粒子谱的演化方式都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风沙流中蠕移粒子运动过程,揭示了蠕移的新成因和蠕移粒子群动量分布的规律。利用改进的数字高速摄影技术同步记录了风沙两相流中蠕移粒子群的轨迹和粒径。约80%的蠕移粒子是由跃移粒子入射后动量衰减转化而来,是蠕移的主要成因。入射-反弹过程中的滚动粒子群、入射-滚动粒子群、跳跃滚动的粒子群、气力或冲击起动的滚动粒子群的动量分别集中于中值动量分别为0.5 mg ms-1,0.8 mg ms-1,3.7 mg ms-1,2.1 mg ms-1,标准偏差分别为2.43,2.15,2.34,0.95等正态分布模块。粒子群速度-粒度的反相关关系使得气力或冲击起动的蠕移粒子群的平均动量低于由跃移动量衰减转化的蠕移粒子群。由于复杂的粒度分布和速度分布的组合,导致蠕移粒子群动量分布符合多模块的正态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2.
粒子系统是实现大规模场景降雨仿真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实现过程中,无限制的扩大雨粒子区域势必导致内存消耗过大。为了有效控制粒子分布区域,引入景深的概念,约束粒子分布区域无限制的扩大;并根据环境亮度的变化调整粒子分布区域深度;再在基础的粒子分布区域模型上,提出三种改进的模型。通过试验模拟和分析对比,得到最优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最优模型,在保证雨效的同时有效缩减了冗余粒子分布区域,从而减少了雨粒子数量,实现了帧频的提高及降雨场景真实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氯乙烯种子乳液聚合中种子的用量、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对聚合物粒子大小及分布的影响。按照氯乙烯乳液聚合中自由基从聚合物粒子的解吸和再吸的概念,提出种子对聚合物粒子大小与分布影响的关键在于种子粒子的总表面积。结果表明,当种子粒径增加和种子用量减少时,聚合物粒径并不随之增加。因此,为了得到适当的粒径和分布的聚合物粒子,种子用量不应减少,通常为单体重量的3—5%。  相似文献   

14.
利用转移矩阵方法,求解粒子通过任意势垒的透射系数及反射系数,并同时给出粒子分布的几率密度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发展,在高能核物理领域,人们提出了一些热力学与统计模型来描述粒子的分布特性。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可以得到高能碰撞过程的一些重要信息。文章将研究碳(~(12) C)和硅(~(28)Si)在4.5A GeV/c动量下,在与核乳胶碰撞中,末态单电荷粒子(灰径迹粒子和簇射粒子或相对论性单电荷粒子)的分布规律。在多源热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厄兰(Erlang)分布或双组分厄兰分布,对核乳胶实验中测得的灰径迹粒子和簇射粒子的多重数分布进行了统一描述。  相似文献   

16.
利用弯曲时空中标量粒子运动的Hamilton-Jacobin方程,研究动态Kerr黑洞周围时空中标量粒子的能量分布,得到了粒子的能量分布不仅与粒子的质量、角动量有关,还与黑洞的时空结构及视界的变化有关.给出了黑洞发生自发辐射的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粒子滤波存在的退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重要性密度对应的分布函数的逆映射采样的粒子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在[0,1]区间均匀采样一组随机样本,然后根据分布函数的单值逆映射关系,将这些随机样本映射成对应于最优重要性密度的粒子,其中分布函数通过数值积分计算.这些粒子的分布非常逼近所求状态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有效解决了粒子退化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粒子滤波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明显改善了滤波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与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进行比对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描述了中庭空间的流场分布和中庭内环境空气中的粒子浓度分布。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浓度的空间分布将受到中庭内部顺时针局部气流涡旋的影响;粒径和背景风速亦影响粒子浓度的分布,并低于背景浓度值.因此,中庭建筑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开放式空间内的粒子浓度.  相似文献   

19.
改进了Stber方法合成粒径介于90 nm至200 nm之间的且粒径精确可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研究了原硅酸乙酯的用量、溶剂、催化剂的用量以及搅拌速度对二氧化硅粒子大小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对粒子的粒径以及粒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该改进的方法合成的200 nm以下的二氧化硅粒子具有极窄的粒径分布,透射电镜显示某一粒径分布下的粒子粒径分布均匀, 粒径变化可控制在20 nm以下.  相似文献   

20.
柱状粒子间相互作用对沉降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单个柱状粒子沉降速度相比,多个柱状粒子沉降的总体平均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文中建立了粒子接触时的弹性碰撞模型,对不同数量和不同长径比的柱状粒子沉降问题,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粒子沉降时的总体平均速度、取向分布和横向漂移,结果说明随着粒子数量的增加,粒子的总体平均沉降速度也增加,而横向漂移距离减少,粒子的最终取向趋向于水平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