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粉状EM 固体(25℃)发酵过程中的淀粉酶进行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淀粉酶在发酵的第一天酶活性就达到最高;并且,随接种浓度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接种浓度为3% 的发酵料中淀粉酶的活性略高;发酵料含水量对淀粉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粉状 EM 固体(25℃)发酵过程中的乙醇酶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乙醇酶在发酵后的第五天活性达到最高.并且,随接种浓度的增大有增高的趋势,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酶活性明显降低,发酵料含水量对酶活(?)有一定的影响;EM 固体发酵(25℃)时间约在七天左右。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对干红葡萄酒的苹果酸-乳酸发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不同接种浓度都能明显降低葡萄酒的总酸含量,同时PH值也有升高;接种量越大,发酵速度越快,但挥发酸含量也会上升,因此进行MLF的适宜接种量为4%。  相似文献   

4.
红枣汁经果胶酶降解后,经过酵母发酵和醋酸发酵两个阶段制成红枣果醋工艺,以及通过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红枣汁中主要物质的浓度变化,摸索红枣汁自然发酵制作果醋的最优工艺条件.从腐烂的苹果中划线分离出3株酵母茵和3株醋酸菌,并在摄像显微镜下做初步的形态鉴定后,并以此作为发酵菌种,研究不同温度、接种量、不同发酵时间对酒精度、还原糖、总糖、酸度影响.结果表明酒精发酵最适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5天,接种量为3%;醋酸发酵最适温度34℃,发酵时间为5天,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生长曲线法衡量不同浓度红花对产纤溶酶菌株C2-13的生长影响;纤维蛋白平板法测量纤溶酶活性;邻二氮菲-Fe^2 氧化法测量羟自由基清除率;乙酸酐直接测定法测量总胆固醇;HPLC法分析发酵产物.结果表明:产纤溶酶菌株C2-13能显著提高红花降血清总胆固醇的功效以及抗羟自由基氧化的能力;一定浓度红花的加入对C2-13的生长和纤溶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HPLC分析还观察到红花经发酵炮制后,其成分发生了改变.说明中药红花与产纤溶酶菌株C2-13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固态法发酵生产α-淀粉酶的工艺,用麸皮作原料,其优化条件是:在接种量0.08%,拌水比1:0.6,pH6.0,培养温度37℃,葡萄糖浓度15%,发酵72小时,其酶活力可达1742u/g。与液态发酵相比,固态发酵能有效地克服分解代谢产物的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7.
耐低温木霉TR-165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使木霉代替农药,对土壤中分离筛选的低温木霉TR-165固态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结果在含麸皮、苹果渣及无机盐的固料中,于pH7.0,含水量20%,接种量8%(孢子液/固料),初始2d为24℃,第3—5d为20℃,第6d为26℃,固料厚度2cm,每4-5h搅拌并喷水1次,发酵7—9d,孢子密度可达10^10mg^-1以上。结论以麸皮、苹果渣及无机盐为固料发酵生产低温木霉是一种快速、高效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向阿维菌素发酵废弃物中添加一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Z11并进行堆料发酵,对其中的阿维菌素进行降解,并达到腐熟的目的。堆料含水率设定在70%,按5‰的接种量接种AZ11,每隔12 h通风5 min,24 d完成堆料腐熟过程,其中废弃物中残留的阿维菌素降解率达到98.7%。结果表明,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能加快废弃物中阿维菌素的降解,并促进堆料的腐熟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摇瓶条件下对基因工程菌Pichia pastoris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实验,并根据摇瓶发酵的优化结果进行了补料分批高密度发酵。在分批发酵时,接种量为10%且种子细胞光密度(OD600)为20左右时,细胞生长的延迟期约为2.11h,细胞生长光密度与培养时间的关系模型为:y=0.7841e^0.2319t(线性相关系数r=0.9936);在补料发酵时细胞浓度可达115g/L-160g/L(干重),在120h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表达量达3.6g/L。  相似文献   

10.
从发酵时间、接种量、pH值、诱导剂量等方面对重组基因工程(毕赤酵母甲醇利用缓慢型)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探索了酵母菌表达猪IFNα的发酵工艺,包括种细胞密度对初始发酵期的影响,补加甘油、甲醇速率条件的控制等.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时,诱导最佳时间为96h,甲醇最适浓度为8g/L,发酵pH范围为6.4~9.0.最适接种量2:1.在分批发酵、接种量为10%且种子细胞光密度(OD600)为5~6时,最有利于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在补料发酵时,根据溶氧控制甘油流加速率与时机,细胞干重达到118.75g/L,在48h重组猪IFNα表达量达到1。304g/L.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香菇菌在添加不同浓度Na2 SeO3 的发酵液中,对无机硒富集和转化的能力,同时检测了发酵6天后3种胞外酶活性. 结果表明,90μg·mL-1的Na2 SeO3 为最佳添加量,此时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分别为183 μg·g-1、108. 3μg·g-1 ,有机化率为59. 2%;此时淀粉酶、漆酶活性活性也达到最大,分别为14. 7U、0. 44U.  相似文献   

12.
食盐在发酵中能防止杂菌的繁殖,所以传统酿制酱油要以18%的食盐水发酵,但食盐对酶活性也有抑制作用,随着食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地延长了发酵周期。固态低盐发酵,发酵周期也较长,固态无盐发酵周期短,但制品香气不足,对控温要求严。笔者经多年实践摸索出一种前段无盐,中段低盐陈酿的两段发酵法。这一技术明显增加了原料蛋白的转化率,使着油的质量、香气独具特色。现将生产工艺简介如下:(1)两段发酵法酿制原酱油的原料—豆饼、小麦、麸皮经粉碎后润水、蒸料、接种等同常规酱油生产工艺,主要是增加了堆温制曲,无盐和低盐发酵,使…  相似文献   

13.
运动发酵单胞菌利用早籼米生产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ATCC29121为菌种,以早籼米糖化液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发酵温度、pH值、初糖质量浓度、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该菌乙醇产率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5.5,初糖质量浓度为100g/L,接种量为10%,发酵48 h.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达0.4 g乙醇/g葡萄糖,葡萄糖的转化率是80.1%.  相似文献   

14.
2L搅拌发酵罐培养重组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L搅拌发酵罐中对一株表达α-淀粉酶的重组酵母进行了发酵工程研究,探讨了高密度培养条件下SCU2启动子控制的外源基因产物诱导表达方法;确定了基本底物的分段流加策略,并建立了基于指数关系的脉冲流加方式,对菌体增殖和α-淀粉酶表达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溶解氧实验表明,改善通气状况亦对提高产物表达水平有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把豆豉感官、生长和纳豆激酶活性作为评判标准,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索了豆豉生产中高大毛霉和纳豆芽孢杆菌 HT8 共发酵的接种量、菌种比例、接种时间和发酵温度 4 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然后通过正交实验探索了这 4 个因素的联合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高大毛霉和纳豆芽孢杆菌共发酵的最佳接种量为 4%,菌种比例为10:1,培养温度为25 ℃,发酵时间为56 h;在此条件下毛霉生长繁茂,豉香浓郁,且纳豆激酶活力达1 092.71IU mL-1。高大毛霉和纳豆芽孢杆菌 HT8 混合发酵在保持豆豉原有风味的同时丰富了发酵产生的蛋白酶系,使之具有纳豆激酶活性,为新型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BF—7658α—淀粉酶生产用菌株出发。选育出的H19—7—34菌株能适应以淀粉的酶水解液、豆饼碱水解液和无机盐组成的清液发酵培养基和发酵过程中不补料的工艺。在5001罐二级发酵试验中,α—淀粉酶活力平均可达343u/ml。这种清液发酵新工艺所得发酵酶液具有杂质少,过滤速度快,便于精制,提取总收率高(68.8~83.8%),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西洋参悬浮细胞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试验论述了不同愈伤组织年龄和接种量对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接种年龄及其最佳接种量;分析了培养方式和转达对细胞悬浮培养影响的原因,确定了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培养方式及转速;阐述了在美国VirTis公司生产的OMNI-CULTUREBENCH-TOP-2L发酵罐中,进行西洋参细胞发酵培养的结果。描述了西洋参细胞在发酵罐中的生长曲线、培养液中Do变化曲线和培养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为西洋参细胞发酵培养条件最佳化的研究提供了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18.
蔬菜废弃物固体发酵生产饲料蛋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平板点种刺激圈及混合菌种发酵试验,确定高山娃娃菜废弃物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其最佳接种量和接种比例;通过固体发酵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氮源、无机盐以及添加量;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绿色木霉+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为发酵菌种,加入1%的尿素、1.5%的硫酸铵、0.2%硫酸镁、0.4%的磷酸氢二钾和0.4%的过磷酸钙,采用不灭菌固体发酵工艺,并按接种10%,比例为1:2:2,蔬菜废弃物和麸皮(比例为85:15),在1L的三角瓶中投放量100g,温度27℃下发酵96h,产物蛋白质含量高达15.97%,提高了75%,营养成分平衡后,易作为饲料.  相似文献   

19.
对以糯米为原料,采用多菌种共固定化细胞混合技术对发酵生产稠酒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多菌种发酵生产稠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如下:多菌种固定化细胞接种配比量为根霉:酿酒酵母:产香酵母:红曲霉=3:1:2:1;固定化凝胶粒子充填量为8%;发酵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96h。  相似文献   

20.
以富硒大豆豆乳为培养基,接种灵芝菌种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132 h范围内,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呈增加趋势,发酵至132 h,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最大值,分别为9.87、0.87、0.951、.07、1.85 U/mL,中性蛋白酶活力在发酵108 h达最大值5.35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