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极谱法研究了铕与有机磷酸(P)、丝氨酸(Ser)、半胱氨酸(Cys)等形成的二元体系Eu^3+-P、Eu^3+-Ser、Eu^3+-Cys和三元体系Eu^3+-P-Ser、Eu^3+-P-Cys。考察了各种配合物形成的条件、电化学性质,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结果发现,其稳定常数随有机磷酸烷基取代基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伪极谱法是阳极溶出伏安技术的一个新领域,是形态分析有效的方法之一.实验表明Zn在NaF体系中的伪极谱行为属于半可逆,在Zn ̄(2+)浓度为2×10 ̄(-8)mol/l、pH=8.0的条件下,测得锌与氟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为ZnF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0.与文献值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过渡金属钢与稀土铕的杂双核配合物Cu(SAlen)Euβ_3(SAlen=N,N’-乙二胺双水杨醛席夫碱,β=乙酰丙酮,Acac;三氯乙酰丙酮,TFA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铕(Ⅲ)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苯羟基乙酸与稀土元素Eu(Ⅲ)合成了二元配合物,又用苯羟基乙酸,邻菲啰啉与Eu(Ⅲ)合成了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1HNMR、热谱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苯羟基乙酸与稀土元素Eu(Ⅲ)合成了二元配合物,又用苯羟基乙酸,邻菲口罗啉与Eu(Ⅲ)合成了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 射线粉末衍射、1HNMR、热谱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混配配合物的极谱研究概况. 讨论了混配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不可逆过程的研究方法及变价离子混配配合物的极谱研究. 给出了部分混配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8.
许鹏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用极谱法对[Cu(Ⅱ)]-氨基酸(Gly、Ala、Glu)配合物体系的极谱行为进行研究,在u=0.1(NaClO4)、T=298K,pH=7.00的条件下,发现电极还原为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证明了配体的体积对配位作用的影响,用极谱法测定了不同浓度配体的(Ep)s、(Ep)c、(Ip)s、(Ip)c值,并求得了稳定常数值 相似文献
9.
在 p H = 7.7 的 B R 缓冲溶液中,铀(Ⅵ)与偶氮胂(Ⅲ) 反应形成配合物,于- 0.73 V(vs. S C E)处产生一灵敏吸附极谱波.检测下限为 8.0×10- 9m ol· L- 1,测得铀(Ⅵ)与偶氮胂(Ⅲ)的配合比为 1∶1.配合物稳定常数 1.12×107,配合物还原的电子转移数为 2.用该法测定了水样中的铀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光度法及电化学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银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5):37-39
在分析化学中,配位化合物经常用于化学定性、定量及干扰离子的掩蔽等方面。特别是随着一些新的配位试剂的合成及其应用,准确测定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比有利于研究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配位机理。本从溶液平衡入手,推导了应用光度法及电化学法测定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的一般公式,本方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就可以测定化合物的稳定常数,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掺Eu3+基质为CeO2的发光粉系列样品,并对其做X射线衍射谱(XRD)和光致发光谱(PL)检测.结果表明,在Eu3+掺杂浓度为0.2at.%~10at.%的范围内,Eu3+完全进入了CeO2的晶格,形成固溶体Ce1-xEuxO2;Eu3+的发射峰强度依赖于Eu3+的掺杂浓度,在Eu3+的含量为1at.%时最强,随后出现浓度猝灭. 相似文献
12.
采用Pechini法制备Eu3+掺杂的CeO2:Eu3+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致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薄膜样品在700℃就结晶成纯面心立方萤石结构的多晶薄膜;PL激发谱中,300~360 nm的宽带激发峰起源于基质CeO2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以无水氯化钙、稀土硝酸盐、正辛醇为原料,以正辛胺和油酸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控制不同的反应条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形貌均匀的CaGd_3F_(11):Eu~(3+)纳米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的纳米晶的粒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aGd3F11纳米晶的结晶度良好且尺寸均匀(约5nm),其作为基质材料,掺杂Eu3+表现出很强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钛酸四丁酯(Ti(OBu)4)为钛源合成了SiO2@TiO2:Eu3+微米核壳微球,采用XRD、EDX、TG-DTA、SEM、TEM和PL等测试手段对其形貌、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对SiO2@TiO2:Eu3+微米核壳微球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显示,在溶剂热条件下,TiO2:Eu3+纳米粒子层成功的包覆在了SiO2球的表面,并且在500℃煅烧的条件下由无定型状态转变成了锐钛矿晶相。此外,在紫外光激发下,SiO2@TiO2:Eu3+具有非常强的红光(Eu3+, 5D0 → 7F2)发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用燃烧法合成掺加SiO2的长余辉材料CaWO4∶Eu3 ,以H3BO3为助熔剂,NH4NO3为氧化剂,柠檬酸(CA)为还原剂,掺加正硅酸乙酯(TEOS),研究了NH4NO3,柠檬酸,TEOS的最佳添加量及其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其晶相,激发和发射光谱以及发光强度.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表明:在500℃时得到CaWO4∶Eu3 长余辉材料,800℃的发光效果相对最好.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最佳摩尔比nCa2 ∶nCA∶nNH4NO3∶nTEOS是1∶2.75∶20.63∶5.添加TEOS能显著提高CaWO4∶Eu3 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6.
Eu3+掺杂萤石矿物的发光与其晶体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萤石矿物进行掺杂灼烧,制备了一种新型矿物发光材料萤石:Eu^3 ,根据Eu^3 的荧光光谱与局域对称性的关系,结合空间群中等效点系的对称性分析,可以推断该体系中主要存在2类发光中心,其格位对称性分别为C4y和C3v。Eu^3 离子进入CaF2晶格,与Ca^2 离子不等价置换,由于电荷补偿,Eu^3 周围常常存在间隙F^-i的缺陷机制,间隙F^-i的存在,降低了局域对称性(由Oh降低为C4v或C3v),打破了宇称选择定则,促进了Eu^3 离子的发光。 相似文献
17.
以表面活性剂CTAB为结构导向剂,在180℃下水热反应24h成功制备出均匀的球形YBO3:Eu3+荧光粉.用X-射线(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光致发光光谱仪(PL)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球霞石结构的球状样品的形成过程中,CTAB与Y3+的比值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较高的退火温度(≥1100℃)会产生新相(Y3BO6).PL结果显示,球形YBO3:Eu3+颗粒相比传统固相法合成的块状样品具有较高的红撜比(R/O),其发光强度在1000℃以内会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反应法(SSR)制备Eu3+掺杂的ZnAl2O4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致荧光光谱(PL)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Eu3+的掺杂浓度在不超过0.5 at.%时,样品呈现ZnAl2O4纯相尖晶石结构;样品Zn1-xAl2O4:xEu的激发光谱由200~350 nm的宽激发带和4个锐线谱(360、380、393和463 nm)两部分组成;ZnAl2O4:Eu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由Eu3+的5D0-7FJ(J=0~4)跃迁构成. 相似文献
19.
高温固相法制备CaCO3:Eu3+,K+红色荧光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红色稀土荧光粉CaCO3:Eu3+,K+,并对样品的煅烧温度、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研究。XRD、荧光光谱、FT—IR和Ram811光谱分析表明,当煅烧温度在560℃以上时,样品的主晶相为三角晶系的方解石结构,掺杂Eu3+和K+离子分别作为激活剂和敏化剂进入到基质CaCO3的晶格中;煅烧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Eu3+离子在基质中表现出自身的特征电子拉曼跃迁7F0→FJ(J=3,4);样品的最大激发波长位于272呦处,对应于O2--Eu3+的电荷迁移跃迁(CTB);发射峰由’D。一7DJ(J=0—4)的跃迁形成,其中以电偶极跃迁5D0→7F2(610nm)为主,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可以产生强的红色发光,并且Eu“离子处于非对称中心的格位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