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英汉语言差异入手,论证了中国古诗意境美的形成和古汉语本身的属性和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因为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在汉诗英译时是不可传译的.  相似文献   

2.
刘文飞 《科技信息》2010,(28):25-26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浓缩的文学体裁,以寥寥数语,就表达了丰富的意境与情感。汉诗英译作为译学界一个不小的领域,其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翻译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韵律的处理,意境再现来详细分析了古诗英译的实践过程当中的难点之所在,并进一步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是赏析和翻译古诗词的关键.为了使原文和译文达到一样或类似的审美效果,译者要对意象做适当的处理.在翻译古诗词的过程中,原文中的意象应尽量保留.当保留原文意泉可能引起译文读者误解或转交意象可以更好地体现原文时,需做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古诗词的灵魂,是赏析和翻译古诗词的关键。为了使原文和译文达到一样或类似的审美效果,译者要对意象做适当的处理。在翻译古诗词的过程中,原文中的意象应尽量保留;当保留原文意象可能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或转变意象可以更好的体现原文时,要做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意境美是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但要译出含蓄的意境之美绝非易事。翻译目的论为古典诗词翻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旨在以翻译目的论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举例分析古典诗词翻译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强化翻译者的目的意识,提高其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传统译论受传统美学文论的影响,从文本出发一味追求译作文本与原作本文的全方位的契合,这实际上只是一种幻想。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Robert 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冲破了传统文论专注于作者与作品的研究樊篱,第一次从本体论的高度提出了以往被忽视的读者与阅读接受的问题。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古诗英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只不过是跳出了过去以原文文本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给翻译研究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采桑子》十首写于欧阳修晚年隐居颍州之时,词人以定格联章的形式、以清新明媚之笔描绘了颍州西湖的美丽景致。《采桑子》组词体现了欧词唯美、悠远、闲雅的意境,犹如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卷,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8.
在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的关照下,论述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动态翻译注重接受者的反应,旨在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与原文对其接受者一样的反应。奈达承认诗歌翻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他认为关键是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精神”。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与不可译的矛盾;接着通过对一些中国古诗的研读,肯定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如风格的移植、音韵的移植、文化的移植等。同时指出动态对应理论有其局限性,因此翻译中国古诗并无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关键是保持原诗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同样适用于《红楼梦》。曹雪芹以其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在《红楼梦》中营造了一种博大、深沉而多层次的意境。《红楼梦》主要通过整体艺术构思、人物诗作、自然环境等来创造意境。  相似文献   

10.
选取唐朝诗人杜牧《清明》一诗的英文译本为分析对象,以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为参照,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讨论杜牧《清明》一诗中的中国语言文化内涵,提出中国古诗的英译,在照顾本国语言文化的同时,始终要记得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做权衡,以找到翻译中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古诗词英译看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诗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棵奇葩,它容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是文学语言高度的凝练。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诗歌翻译中经常会出现文化冲撞现象。本文针对这种冲撞现象,指出诗歌翻译中不可译成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构成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人寄托感情的载体,更是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的体现。要正确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就必须深入到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去。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它是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意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象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事物。文章拟从意和象两方面来探讨毛泽东诗词中意象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童敏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6):116-119
诗歌能否翻译,一直备受争议。大多数诗人、翻译家都认为诗歌的可译性是有限的,这是基于诗歌这一特殊文学形式的自身特征而言。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瑰宝,丰富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典型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古典诗词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障碍。对中国古典诗词而言,意象可以说是其灵魂,它是塑造审美意境的关键,是诗人风格的外化表现,同时也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英译过程中古典诗词意象处理是否恰当与古典诗词的英译限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论文言文的英语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言文的英语翻译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的主要目标,通过加强学生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深度,从而改善提升其翻译层次。现阶段学生的文言文英语翻译能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敏感度较差,古代和国外文化意识淡薄,受翻译习惯性思维影响严重。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英语翻译能力,重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和对中英两种文化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准确理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6.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诗歌互译中意象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而意象的传达是英汉诗歌翻译的一大障碍。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要保持意象的完整性和诗歌的魅力,依赖于对意象的转化手段作有效的理解。本文试从诗歌中意象的不同组合方式问题入手,探讨英汉诗歌互译中意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等院校艺术系(院)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工作特征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提高艺术系(院)教学管理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艺术系(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注重艺术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具有特色艺术系(院)教学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发挥教学秘书在系(院)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加强艺术系(院)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的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四篇英文译作为例,具体分析了各篇译作的精彩之处与商榷之点,从而引发出对汉诗英译原则的探讨.为我们今后汉诗英译的工作提供了以资借鉴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以营造意境见长,情、景的互化引发了无限的思绪和想象。优美的译文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的转换,尤其要注重意境的重构。对于古典诗词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不妨用功能对等这种翻译标准来衡量译文的优劣。以古典诗词英译为例,让译文读者不仅欣赏译文的语言美,更重要的是体会译者重构的意境美,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