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电镀法在底材上形成镍锌合金镀层,再用碱溶出镀层中的锌,制成多孔镍电极。测定了电极在8m NaOH溶液中的释氢反应动力学参数和真实湿表面积。由此证明:电极降低释氢超电位的主要原因是比表面增大的几何因素。从电位阶跃下暂态电流的研究得出:阳极极化到~0.6伏内,电极表面生成的镍氧化物属单分子层性质。  相似文献   

2.
电极材料的研究是开发电吸附技术的关键.作为电极材料的多孔碳材料是一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电吸附剂材料.评述了石墨及颗粒活性炭电极、活性炭纤维电极、炭气凝胶电极、碳纳米管电极、石墨烯电极和复合碳材料电极在电吸附技术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处理无机离子废水、处理有机废水和分离浓缩生物分子方面的发展潜力,并对多孔碳材料电极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隔膜电解槽,首先对阴极材料进行了选择,选出葡萄糖转化率最高的RaneyNi粉电极作为电解阴极。将氢过电位低的RaneyNi粉作为阴极应用到葡萄糖、蔗糖的电解还原中,在pH=10~11,通入电量为1.2F·mol-1,温度为60℃,电流密度为4A·dm-2,糖浓度为0.5mol·L-1最佳工艺条件下阴极电解还原葡萄糖转化率为73%,甘露醇产率为30%;在pH=9,通入电量为1.3F·mol-1,温度为35℃,电流密度为3.0A·dm-2,糖浓度为0.5mol·L-1工艺条件下电解还原蔗糖处理液,转化率为84%,甘露醇产率可达46%。  相似文献   

4.
氧的阴极还原反应对于金属腐蚀,化学电源和电解工业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氧在光亮银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过程曾被仔细研究过。但至今为止,有关这个过程的机理还不能认为是完全确定了的。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研究氧的阴极还原反应的困难,一方面是由于其动力学机构本身的复杂性——它是个多电子过程,内中包含许多可能的中间步骤,在这些中间步骤中,除了电化学反应外,还可以是纯粹的化学反应。其次,还在于氧这个元  相似文献   

5.
溴离子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位扫描和环盘电极等方法研究酸性介质中溴离子在铂电极上的多步氧化反应行为,证实在1.1V电位处发生的反应是:Br--eBrad,(1)Brad+BradBr2(aq).(2)在电位1.5V处发生的反应是:Br2(aq)Brad+Brad,(2′)Brad+H2O-e=HOBr+H+.(3)其中反应(1)具有典型的可逆性.实验测得Br-离子的扩散系数为1.8×10-5cm2·s-1,反应(1)的标准速率常数为2.0×10-3cm·s-1.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纳米多孔Ir/IrOx电极的制备及电极对葡萄糖的检测.在150μm的铱电极上采用高电位氧化和低电位还原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纳米多孔Ir/IrOx电极,并对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纳米多孔Ir/IrOx电极对葡萄糖的直接氧化,由此得出的结果是在pH为7.6的PBS溶液中,电位0.7 V的条件下电极对葡萄糖有较快较灵...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NT/GC),并研究了芦丁在MWNT/GC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MWNT/GC对芦丁的氧化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对芦丁浓度进行了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芦丁的浓度在5.0×10-1~1.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8.  相似文献   

8.
道电致化学发光(ECL)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2].我们前期的工作研究了碱性鲁米诺体系在玻碳电极,铂电极,金电极,石墨充蜡电极上的多通道ECL[2~4 ],发现鲁米诺的多个ECL峰不仅与电极电位相关,而且与电极材料和电极表面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炔炭黑为载体用乙二醇还原氯铂酸制备了Pt/C电极催化剂,利用XRD技术对Pt/C催化剂的晶型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制备好的Pt/C催化剂与石墨、活性炭材料混合热压法制成氧气扩散电极,在双电极体系中光电催化降解苯酚.探讨了氧气扩散电极的烧结温度、催化剂负载量对光电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t催化剂以纳米微粒分布于炭黑表面;氧气扩散电极在400 ℃N2气氛中处理后苯酚的矿化效果好;在V=50 mL,C0=50 mg/L,pH=6,E=2 V,λ=365 nm,光强I=9.2mW·cm-2的实验条件下,氧气扩散电极中Pt含量为3.6%时,经3.0 h的光电催化降解反应,溶液中苯酚的降解接近100%,矿化率达到70.2%;酸性条件更有利于降解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个简便的方法,将苯胺单体在含氯化钾(KCl)的盐酸溶液中聚合制备出多孔聚苯胺(polyaniline,PANI).以KC1作为形成多孔聚苯胺的赝模板,既有效地避免了有机溶剂和硬/软模板的使用,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和相互交错的纳米棒结构,多孔聚苯胺的比表面积较大,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电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石墨烯是具有单层二维六边形晶格结构的碳材料,由于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而广泛应用于电分析化学领域,本文旨在总结其在近几年的应用研究新进展,为分析工作者提供修饰方法借鉴。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简要概述石墨烯化学修饰电极研究的最新进展。结果对2014-2017年1月间,国内外有关石墨烯及其复合物在电分析化学领域中的研究情况,从基于石墨烯的修饰电极和基于石墨烯复合物的修饰电极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并指出了石墨烯复合物的催化机理及协同作用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结论对于分析工作者特别是电分析工作者而言,本文为开展石墨烯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以探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的电极过程及表面合金化.循环伏安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还原时,铝络合离子首先被还原为金属铝,接着生成的金属铝与铜基体形成铜铝合金.电沉积实验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物相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及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样品侧面线扫描照片结果表明,含铝络合离子在铜电极上析出时与铜基体形成合金,具有明显的过渡层.X射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合金为AlCu和Al2Cu,这与铝在铜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相吻合,即生成两种新的产物铜铝合金.  相似文献   

13.
次亚磷酸根在Pt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H2PO2^-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并讨论了电氧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在0.5mol/LH2SO4介质中,H2PO^-2抑制氢和氧在Pt电极上的吸附,并通过两种径在0.4-1.2V的电位范围发生氧化:H2PO^-2直接氧化形成H2PO3^-3和H2PO^2通过前置化学步骤形成吸附中间物H3PO3然后进一步电氧化形成H3PO4。所述机理可以较好地解释电位扫描速度、介质温度及次亚磷酸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藏红花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实验表明藏红花素在较强酸性缓冲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为准可逆过程,其在pH3.50的B-R缓冲溶液中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ipc/ipa=0.869.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多孔活性碳基体上制备掺硼金刚石涂层多孔电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法表征了金刚石膜的表面微观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形态为球形,金刚石膜电极具有很宽的电势窗口,在酸性、中性和碱性3种介质中分别为4.4V、4.0V和3.0V。在铁氰化钾电解液中,金刚石膜电极表面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活性,在表面进行的电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准可逆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微量排气阀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微量排气阀的口径和安装位置选择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微量排气阀对长距离输水管线的安全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间歇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国产高分子多孔小球 GDX 系列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以及黄腐酸的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结果表明 GDX 系列对上述三种大分子化合物均有一定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可作富集剂使用,其中 GDX-203的吸附容量较大,平均吸附速度较快。采用柱吸附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 GDX-203对上述三种物质的富集回收率。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使用 GDX-203作为富集剂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以1-丁基吡啶六氟磷酸盐作为粘合剂制备的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为基底电极,将多孔ZnO纳米球和血红蛋白(Hb)用壳聚糖固定在电极表面制备出电化学酶传感器.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Hb在复合膜内保持其基本结构.通过修饰电极在PH 6.0的PBS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得到了的一对良好的氧化还原峰,可以证明Hb分子结构中的电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发生了直接电子转移,对Hb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求解了相关的电化学参数,该Hb修饰电极对三氯乙酸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梯度K法以欧氏距离公式为基础,应用于电测深找水,它能够利用实测数据较准确的确定出最佳井位及出水量,并获得较佳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Sm(Ⅲ)在等摩尔MaCl-KCl熔体中铁电极上还原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m(Ⅲ)第一步可逆还原为Sm(Ⅱ),Sin(Ⅱ)进一步还原并与铁形成合金.测定了Sm(Ⅲ)在氧化物熔体中的扩散系数及扩散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