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对评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有关指标进行内在相关性分析的前提下,从理论上确定了评价的指标和分级标准.同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把对非机动车道的评价纳入到评价标准中,对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公路信号平面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客观评价公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了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的因素,给出了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案.分别建立了基于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冲突点的安全服务水平主模型和基于交叉口几何特征、交通标志等次要影响因素修正模型,并由此得到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总模型.根据多个信号交叉口的数据,把安全服务水平分为A~F等级,并验证了安全服务水平模型的合理性.应用安全服务水平模型评价实际交叉口的安全状况,得到交叉口危险度为11.7,安全服务水平为B级.评价结果表明该安全服务水平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信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了充分发挥信号控制效果,提高路口安全性,必须对其服务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影响服务水平的因素较为复杂,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信号控制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价标准。从便于实际应用,完善评价方法的角度出发,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适当的选取,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国内信号控制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并应用实例对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微观行为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典型的三相位平面交通信号交叉口处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现象和干扰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右转机动车穿越非机动车的Logistic行为判断模型和微观行为模型.该模型为解决信号交叉口机非混合交通问题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的仿真分析手段,为进一步研究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微观模拟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最常见的十字交叉口,以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设计了四相位两级(观测级、决策级)模糊控制器,包括红灯相位选择模块、绿灯相位观察模块、决策模块等三个模块。所建立的交叉口车辆生成模型、交通信号控制模型以及车辆延误模型,通过MATLAB 7.0编写的程序,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样交通条件下,相对定时控制和感应控制,模糊控制的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分别降低了25.2%和16.5%。 相似文献
6.
针对交叉口拥挤且主路和支路流量有较大差异的自动车场景下,基于预约的先到先得(First Come First Serve, FCFS)控制策略效率低于信号配时策略的悖论,提出了一种结合FCFS和车队控制的交叉口无信号混合控制策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延误最低为目标,优化车辆的通行顺序.引入启发式冲突协调算法和取消预约机制,根据车辆所在车道的车流量区分车辆的优先级,车辆根据实时车流量状况自适应地组成车队通过交叉口,从而减少FCFS策略产生的频繁通行权交换,保证车流量大方向车辆通行的连续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悖论场景下,混合控制策略较FCFS策略能减少55.84%的总延误.当交叉口总体车流量较大且主路与支路车流量差异较明显时,混合控制策略较FCFS策略在减少延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方面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灰色聚类的信号交叉口综合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信号交叉口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发达国家通常采用馆和度和停车处误两项指标。在我国,由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交叉口处混行严重,现有的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采用五个指标全面反映混合交通状况下交叉口的综合性能,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信号交叉口综合质量进行灰色评价。研究表明,灰色聚类用于信号交叉口的综合评价,机理简单,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量化城市道路交叉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冲突,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冲突概率模型.分析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冲突的条件:非机动车占用冲突区的时段内有机动车到达冲突区;到达冲突区的机动车提供的车头时距不大于非机动车穿越机动车的临界间隙.选取机动车车头时距到达分布、非机动车穿越机动车临界间隙及非机动车占用冲突区域时长作为影响机非冲突概率的3个关键参数,基于大量调查数据建立各参数的数学模型以及机非冲突概率模型,通过具体实例求得机非冲突概率具体数值.结果表明,随着非机动车流量的增加,机非冲突概率呈上升的趋势.计算符合交通流运行的实际状态. 相似文献
9.
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论述控制延误、停车延误和引道延误概念和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用于计算延误的调查法、分析法和仿真法,并以十字型交叉口为案例,分别使用点样本法、HCM2000法、SimTraffic 5系统和VISSIM 3.60系统计算交叉口延误.经分析认为,VISSIM 3.60系统在交通行为描述和参数设置方面更为细致,因此更适合计算国内混和交通流条件下信号交叉口延误.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城市平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掌握交叉口交通运行状态,选取饱和度、停车延误和速度连续性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定权聚类法对太原市某一平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基于速度连续性的平面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特殊情况下的评价偏差,使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从而为改善交叉口服务质量提供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一种信号交叉口模糊交通控制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分析城市信号交叉的交通流特征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模糊数学理论可以比目前常规数学方法更好地描述交叉口交通流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本文结合模糊控制技术及一般信号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模糊交通控制方法,给出了该控制方法的结构,模糊控制规则以及仿真计算对比结果,结果表明:计算过程简单,控制效果优于定时控制方法,并且在交通量较大时,还优于感应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Synchro系统的典型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Synchro仿真系统中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用于延误计算的百分比延误方法(PDM)模型和服务水平模型,并在调查实际数据的基础上对典型十字型交叉口的当前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优化研究,同时提出将改善几何条件和信号配时优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案.案例给出的交叉口经过几何条件改善和信号配时优化后,最大车流量和通过能力比由1.53减小到1.04,平均控制延误由98.7 s减少到37.1 s,服务水平由F提高到D. 相似文献
13.
信号交叉口排队分析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动态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准冲击波分析和排队论分析技术对信号交叉口处排队所占用的空间及排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建立起信号交叉口排队分析模型,并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以期能得到更贴近实际的结果,为交通工程师进行规划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受阻过程、延误调查与计算方法,针对停车时间的点样本法和行程时间的车牌照法,结合我市迎泽街某交叉口的调查数据进行延误分析与比较,为信号配时优化设计提供了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提出考虑不同流向相互阻塞概率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以往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中对交叉口短车道影响考虑不足的缺陷.根据短车道条件下不同交通流的相互阻塞特征,将交叉口短车道分为三类.基于车流到达随机性,考虑相邻周期排队状态的相互作用,将阻塞过程划分为不阻塞、可能阻塞、阻塞后三个阶段,建立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基于实测数据标定后的微观仿真分析表明,相对于HCM(Highway CapacityManual)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能够相对更真实地反映短车道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针对短车道长度、短车道数目,绿信比和周期长度的参数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在不同流量水平下短车道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口左转车远引至路段实现左转交通组织方法,为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定性分析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交叉口为例,计算扩展前后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信号控制交叉的口单条进口车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基于实时检测数据的排队头车搜索算法.建立了由3辆车构成的期望排队头车集合,在停车线后布设上游检测器和停车线检测器,将信号周期时间划分为3个时间窗,用以采集车辆到达信息.通过分析绿灯末期进口车道的车辆运行特性,建立了若干逻辑条件.每个信号周期的红灯启亮时刻,根据逻辑条件的判断结果搜索该车道的排队头车.仿真测试结果显示,算法的正确率达到96.5%.由于检测器的布设位置、排队头车的车速阈值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校正,使得算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