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气候变暖、ENSO加剧等导致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背景下, 相对高纬度海域的石珊瑚群落被认为是石珊瑚物种延续的最后保留地, 但相对高纬度海域周期性的冬季低温是妨碍其发育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南海北部相对高纬度的大亚湾海区(22°31′~22°50′N)近40年来持续变暖, 珊瑚群落发育但未成礁. 2008年初经历了近50年来罕见的极端低温事件, 持续32 d, 大亚湾海区2008年2月平均SST低于14℃, 连续多天最低SST为12.3℃左右, 低于传统认为的使珊瑚“致命”的温度(13℃), 日最低气温则低达6.6℃. 该海域的石珊瑚群落生态调查显示: (1) 近25年来大亚湾石珊瑚覆盖度从76.6%下降到15.3%, 退化达80%; (2) 石珊瑚群落优势种由霜鹿角珊瑚变成秘密角蜂巢珊瑚; (3) 2008年低温事件对本区石珊瑚群落没有造成明显影响, 活珊瑚覆盖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总体结果显示, 相对高纬度的大亚湾海区的珊瑚种类已经总体上适应了极端低温的环境, 具有进一步发育的潜力, 可望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成为石珊瑚物种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2.
初生大熊猫(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科学通报》1980,25(13):623-623
北京动物园大熊猫“娟娟”1978年经人工授精产二仔.其中雄性的一仔在出生后64小时死于肺炎(刘维新等,1979),死后放低温(0—4℃)下保存.尸体解剖检查除肺有局部病灶外,其它器官均未见病变.尸检后,放10%福尔马林液中保存和固  相似文献   

3.
(1)食品一旦煮好应立即吃掉.食物冷却至室温后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在常温下存放4~5 h的煮过的食物最危险,而且存放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 (2)食品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等,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所谓彻底煮熟是指使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  相似文献   

4.
阿尔法磁谱仪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大型物理科学实验仪器,包含6组精密探仪器和650个微电子处理器.主要目的是探测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对阿尔法磁谱仪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和实验研究.采用环路热管作为主要散热元件,既能保证在热态环境下,热系统具有足够的散热能力,低温冷却器不超温(+40℃);又能保证在冷态环境下,低温冷却器温度高于运行温度下限(20℃).结果表明,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朱志刚  张启勇 《自然杂志》2018,40(2):108-112
在"人造太阳"EAST装置的内部,除了存在几千万度的高温等离子体外,还存在由低温系统提供的4.5 K(-268.65℃)低温超临界氦,将超导磁体冷却至临界温度以下,使其工作保持在超导态。EAST低温系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氦低温系统,其当量制冷量超过2 k W/4.5 K。首先介绍了EAST低温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然后描述了压缩机站、制冷机、分配系统和低温测量控制系统,最后简单阐述了EAST低温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上,运动员们需要面对非常寒冷的天气,有时气温甚至低至0℃以下,还刮着让人感觉更冷的狂风.那么低温会影响运动员们的表现和成绩吗?  相似文献   

7.
运用cDNA缩减杂交法克隆水稻花粉发育有关的cDN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庄楚雄  徐是雄  卢永根  邱志平 《科学通报》1999,44(17):1842-1846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花粉发育和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 .为了克隆此时期水稻花粉发育的基因 ,以可育系安农N及其温敏核雄性不育突变体安农S 1为材料 ,先抽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穗的mRNA ,然后采用cDNA缩减杂交法 ,成功地克隆了RP 1 ,RP 2和RP 33个cDNA .N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 ,这 3个cDNA相对应的mRNA都只在花药中表达 ,而不在叶中表达 ,而且在安农S 1中的表达量 ,也明显低于在安农N中的表达量 .其次 ,在高温 (≥ 2 8℃ )下生长的安农S 1的表达量也明显低于在较低温 (≥ 2 5℃ )下生长的安农S 1 .经序列同源性分析 ,尚未发现与RP 1 ,RP 2和RP 3序列同源的基因 .以上结果显示这 3个是新的与水稻花粉发育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水热条件下四方相BaTiO3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长泰  施尔畏  仲维卓  郭景坤 《科学通报》1996,41(21):1996-1999
BaTiO_3陶瓷是一种重要的介电材料,广泛用于热敏电阻,多层陶瓷电容器以及电光器件中.陶瓷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粉体材料的性能.因而,数十年来BaTiO_3的合成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传统方法是将氧化物或盐经多次混和研磨、灼烧,而近年来研究中心则已转移到低温合成方法上,低温合成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高纯、均一的超细粉体.其中尤以水热法更为成功,水热法是将Ba(OH)_2与TiO_2粉体或胶体、Ba-Ti醋酸盐凝胶在OH~-存在的条件下于80~250℃的水介质中加热.这类方法可制得超细BaTiO_3,但是所得BaTiO_3在室温下呈立方相,因而是顺电性的,必须经过1100℃以上的高温处理才能得到室温下为四方结构的铁电相.四方相BaTiO_3粉料可用热压烧结而制成陶瓷,从而避免了长时间的高温灼烧,使晶粒长大和气孔扩张得到控制.因此,水热条件下四方相Ba-TiO_3的低温直接合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1 实验BaTiO_3细粉是采用Ba(OH)_2·8H_2O和市售TiO_2粉末在(?)30mm×430mm的管式高压釜中制得的.高压釜作分段加热,以建立适宜的上、下温度梯度.反应温度为300℃,反应时间为8h.制得的粉体用醋酸溶液将pH值调至7.5,以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后,在120℃下于空气中烘干.样品作了X射线衍射(XRD;日本理学,RAX-10)、X射线荧光(  相似文献   

9.
抗冷与不抗冷水稻线粒体膜流动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83,28(6):370-370
线粒体是较敏感的细胞器,很多环境因素都能迅速引起线粒体发生变化。Lyons等认为植物对冷的敏感性与受低温影响后线粒体膜的变化有联系。我们曾报道不抗冷玉米黄化幼苗经低温处理(4℃,24小时)后线粒体的超微结构与氧化磷酸化功能都有明显的变化,而抗冷玉米的黄化幼苗经同样低温处理后,其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都没有发现明显的改变。此  相似文献   

10.
荔枝种子成熟后的萌发与超微结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业芳 《科学通报》1995,40(5):450-450
荔枝是亚热带名果,但荔枝种子发育时不经历成熟脱水,在贮藏过程中对干燥和低温敏感,只有几天的生活力,其种质资源的保存非常困难,是典型的顽拗性种子.关于种子顽拗性的生理机制,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类种子成熟脱落前后已经不同程度的萌发,因而不耐脱水.这种反应如同正常性种子发育至一定阶段吸水萌发一样.本文以荔枝种子为材料,研究它们萌发时的吸水动态、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及胚轴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索荔枝种子容易萌发的特性及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降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嗜冷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李堃宝 《自然杂志》2003,25(4):228-232
从洗涤剂生产车间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降解AEO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2)E_7的高效嗜冷菌株,该菌株在5℃的低温下48h内对20 mg·L~(-1)C_(12)E_7,的降解率可达70%以上;弱碱性、低浓度底物的初始环境有利于菌株生长及底物降解;低温条件(5~10℃)同样获得较高降解率;对氮源无特殊要求;细菌利用添加的低浓度葡萄糖(0.1%)与C_(12)E_7进行共代谢,可增强降解效果,本菌株将会在特殊条件下的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乃华  Joseph Burger  程林 《科学通报》2013,58(5-6):490-494
阿尔法磁谱仪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大型物理科学实验仪器, 包含6组精密探仪器和650个微电子处理器. 主要目的是探测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 对阿尔法磁谱仪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和实验研究. 采用环路热管作为主要散热元件, 既能保证在热态环境下, 热系统具有足够的散热能力, 低温冷却器不超温(+40℃); 又能保证在冷态环境下, 低温冷却器温度高于运行温度下限(?20℃). 结果表明, 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运行稳定, 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低温是海上生命的凶残杀手.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在低温(2℃以下)水中游泳时间超过18分就会出现展臂困难,小腿抽筋等现象.据国际海难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发生海难近万次,沉没渔船、货船几千艘;死亡人数十万余,其中80%落水者是在穿着救生衣的状态下被冻死的.  相似文献   

14.
最新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1.5或2℃低温升目标,温室气体浓度需要在增长到某个峰值后逐渐下降.利用第五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气候模式和理想的一维两盒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了全球变暖下海洋混合层的快速响应和深层海洋的缓慢响应及其对低温升目标的影响.多模式平均结果显示,在辐射强迫先增长后稳定情景(RCP4.5)下,全球表面平均温度(global mean surface temperature,GMST)会以先快后慢两种速率增长;而在辐射强迫先增长后减弱情景(RCP2.6)下,GMST会先快速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且在2050~2100年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不同情景下,GMST的变化特征由海洋快、慢响应在各个阶段的贡献比例所决定.RCP2.6情景下,GMST在2100年的温升值为1.83℃,对应辐射强迫下降阶段;而在RCP4.5情景下,GMST同样达到该温升值的时间为2033年,对应辐射强迫增长阶段.虽然两个时刻的GMST温升相同,气候系统在两种情景下的响应却有很大区别.其中,由热膨胀导致的全球海平面平均升高幅度在RCP2.6中要远高于RCP4.5,表面增温的空间结构也存在重要差异.在CMIP5使用的大多数未来情景中,多模式平均预估的1.5和2℃温升目标到达时间都远远早于2100年,这意味着如果利用这些情景下的结果来类比21世纪末低温升目标下的情况,会严重低估海洋慢响应过程的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15.
毕冬玲  汪矛  孔令安  周树敏 《科学通报》2005,50(17):1858-1862
拟南芥发育早期导管分子的发生与连接至今并不十分清楚.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至幼苗发育中导管分子的启动与连接. 结果表明, 种子萌发后2 h, 自第1个启动位点——子叶节区下部启动导管分子的分化, 然后向下依次形成下胚轴和根的导管分子, 再向上形成了子叶节区中部的导管分子. 种子萌发后10 h, 自第2个启动位点——子叶叶片中部偏下方启动导管分子的分化, 并逐渐完成与子叶节之间的导管分子连接以及子叶叶片羽状环缘脉中导管分子的建成. 种子萌发后7 d, 由上胚轴-苗区形成的导管分子向下与子叶节区上部形成的导管分子发生连接, 至此形成该幼苗轴向和侧向器官中导管分子的完整连接.  相似文献   

16.
皖南许村晚元古代复合岩墙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红峰 《科学通报》1997,42(1):64-66
皖南伏川晚元古代蛇绿岩套和休宁、许村、歙县晚元古代碰撞型花岗岩的发育,标志着该区晚元古代强烈的弧后造山构造-岩浆事件.本文所述复合岩墙群是该事件的最后一幕岩浆岩,由辉绿岩和花岗斑岩构成.对其组成和成因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揭示该区晚元古代的岩浆活动规律.1 岩墙群的地质特征许村复合岩墙群出露于歙县许村镇至白蛇坑村一带(图1),平面上呈北东向展布,宽1.5~3km,延长约20km,它由近于平行排列的20余条岩墙组成.单个岩墙出露宽度2~7m,倾向135°~150°,倾角50°~70°.岩墙群切穿上元古界环沙组(Pt_3~h)的砂质  相似文献   

17.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株MTEC_B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继明 《科学通报》1995,40(6):564-564
胸腺为T细胞的发育分化提供了独特的微环境.在构成胸腺微环境的胸腺基质细胞(thymic stromal call简称TSC)作用下,幼稚的胸腺细胞得以完成成熟发育.在胸腺细胞的成熟过程中,TSC的确切作用还不清楚.基质细胞的研究成为解释T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以往的研究表明,TSC类型复杂,体内和体外研究均表明其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杜晨秋  李百战  刘红  李超 《科学通报》2020,65(4):311-324
室内温湿度对人员舒适健康有着显著影响,尤其在偏热和偏冷环境下.如何评价较大空气湿度范围内温湿度耦合作用及其影响尚缺乏系统认识.我们在人工气候室分别开展了冬夏季涵盖偏冷到偏热(16~32℃)、低湿到高湿(15%~85%)共40个工况的人体热舒适实验,累计800余人次.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对人员热舒适的影响随温度升高逐渐显著(夏季32℃/冬季28℃),湿感觉随相对湿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低温下空气绝对含湿量低,人体各部位刺激感比例随相对湿度降低而增加;低温下人员感知空气品质随暴露时间增加而降低,高温下人员适应性提高了人员对空气品质感知.研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人体呼吸总热损失,并建立其与人员热感觉(thermal sensation vote,TSV)和可感知空气品质(air quality vote,AQV)的关系:随着呼吸总损失增加,人员热感觉线性降低(回归系数:-0.66),感知空气品质升高(回归系数:0.2).基于TSV∈(-0.5,+0.5)和TSV∈(-0.75,+0.75),得到了冬夏季满足90%和80%人员满意率的标准有效温度(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SET)上下限值,和等SET条件下温度-相对湿度(30%~70%)舒适区间,且大于国际标准ASHRAE 55推荐的温度区间.研究量化了空气湿度对人员热感觉的影响,揭示了低湿和高湿通过影响皮肤表面散热和呼吸蒸发热损失影响人员可接受温度区间,研究结果可为提出合理室内空气湿度设计参数、保障室内热环境舒适健康营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温高压实验变形煤流动的宏观与微观力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俊来  杨光  马瑞 《科学通报》2005,50(Z1):56-56
对沁水煤田不同地区不同煤级的煤岩样品开展了同步升温和升压高温高压实验变形(温度200~500℃;围压200~500 MPa;应变速率0.5×10~(-5)/s;全量应变-10%).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煤岩的强度有着显著的变化.对于煤岩强度的影响,温度的效应要高于压力的效应.结合显微构造分析可以认为,实验环境条件下煤岩的脆-韧性转变发育于200℃/200 MPa和300℃/300 MPa之间.煤岩的脆性变形产生了宏观破裂带和透入性破裂组合,而大量发育的波状消光、变形纹和动态重结晶颗粒等充分反映了较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晶质塑性变形过程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孤立滑塌岩块”(isolated olistoliths)是指存在于与之无关的沉积物中,且与寄主沉积物间为沉积接触的异地块体,它们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被搬运至目前所存在的盆地中.本文将首次报道在闽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深水沉积中发现的这种孤立滑塌岩块,并探讨其地质意义.1 地质背景早三叠世时,闽西南地区位于一倾向南东的被动大陆边缘,溪口组(T_(1x))为发育于其上的深海-半深海浊积岩系,其中发育有砂质等深积岩.在龙岩、漳平、永定等局部地区,于该组中下部的细粒浊积岩中发育一些大的灰岩块体(图1),主要为鲕状灰岩及生物屑灰岩、藻席灰岩,属台地边缘浅滩相,而在研究区西北部的永安和大田地区,溪口组中、下部发育有碎屑流沉积,其中的砾石成分与这些灰岩块体相同,且其厚度自西向东明显变薄(由30~40m减至几十厘米).2 灰石块体与其寄主沉积物的关系溪口组中灰岩块多为板状或透镜状,可见到厚仅几十厘米或1~2m的灰岩体孤立地散布于薄层浊积岩中,也可见到厚达几十米的灰岩叠覆在一起,其间夹有几十厘米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