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国家航天局(下文简称"中国航天局")宣布,中国的太空探索于2019年1月3日达成了一个里程碑:历史上首次将一艘飞行器降落在月球的背面。以中国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着陆,只是中国进行的一系列任务中的一项,这些任务展示了中国加入甚至引领太空竞赛的雄心。2013年,中国第一次登上月球,加入了美国和苏联的行列,成为能够在月球上进行"软着陆"的国家之一,但嫦娥四号是第一个降落在月球永远背对着地球一侧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2.
看,月亮!     
提起月亮,我们马上会联想起弯弯的娥眉或是圆圆的满月。即使你未曾特别留意过这个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一定不会对它感到陌生。 月球,古称"太阴",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大家都知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平常看到的任一形状的明月都是它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月亮围绕着地球运转,随着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相对位置的不同,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月亮有规律的盈亏形态变化,叫做"月相"。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6月23日晚19时12分,月球过近地点,距地球356991千米,月亮视直径最大,角距为33.47分,月亮、地球和太阳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紧接着,21分钟后即19时33分,地球又迎来月圆时刻,这便是2013年最大最圆的月亮——"超级月亮"。"超级月亮"的说法始于1979年,为占星家理查德·诺勒所定义。经多年修正后,该天象名词指的是:新月或满月期间,又恰逢月球与地球间距离较平常更近,换言之,也就是地球与月球间距离小于或接近35.4万千米时所呈现出的现象。月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那点我们称为"近地点",反之则是"远地点"。月球每绕地球旋转一圈,都会经过一次近地点一次远地点,平均每27.5546日经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航天新的蓝图展开了。而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此前一个多月,日本发射了类似的卫星"月亮女神"。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月31日,一场精彩的"天狗吃月亮"在天宇上演。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观测到这次月全食的全过程。月全食最大的看点就是红月亮,有时候也被称为"血月"。虽然全食阶段月球会深入地球本影,但地球的大气层还是会把一部分太阳光折射到月面上。其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会被散射掉,最终照到月面上的只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因此全食阶段的月球是红铜色的。  相似文献   

6.
●眼下,一颗"迷你月亮"可能正在围绕地球运转,它或许会揭示太阳系的历史……如果一颗小行星被地球引力场捕获并暂时成为地球的一颗"迷你月亮"的话,那么,在小行星上着陆并采矿就会变得相对比较容易,并使得一些人变得更加富有。  相似文献   

7.
热闹的签名活动经过11个月的飞行,呈梨型的火星,看来比在地球上看月亮还要大。火星留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那些照片。如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火星,是个漂亮的橙红色天体。它有两颗与地球的月亮类似的卫星——“恐惧”和“惊慌”,也像两颗黛色的大豆一样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8.
偶然会到教室外的走廊站站,看楼群,看花园,看深蓝色的天空。拉着朋友的手,指着天空:"看,今晚的月亮好朦胧!"看不清月的边缘,迷迷蒙蒙的,弯弯的月亮像披着一件透明的薄纱,深情地,注视着地球上的我们。朦胧的月美,朦胧的感觉更美。看着朦胧的月,脑子里会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美  相似文献   

9.
<正>月亮之母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泰坦女神,名为“忒伊亚”。传说中,忒伊亚和她的兄弟许佩里翁生了3个孩子,他们分别是“太阳神”赫利俄斯、“月亮女神”塞勒涅和“黎明女神”厄俄斯。根据这个神话故事,忒伊亚就是“月亮女神”塞勒涅的创造者,是她孕育了塞勒涅。在天文学领域,当人们谈到月亮的起源时,就会想到“忒伊亚”这个名字,它是指人们猜想中的一颗神秘的星球。据说45亿年前,原始的太阳系里存在过一颗“原行星”,它属于一种“行星胚胎”,由个头很小的被称为“星子”的微行星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碰撞聚集而成。在周围天体的扰动下,原行星又在相互碰撞和聚集中逐渐形成了真正的行星。  相似文献   

10.
许多专家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看法:月亮上完全没有水,即使过去有,也早就跑到宇宙中去了.但也有这样一些推测:月亮的两极地区,特别是深部月层的火山口里,由于那里照不到太阳,原始冰还是能保留到现在的.美国普林斯顿宇宙研究所研制的特种自动站将于1992年将发射到月亮附近.自动站的任务是在围绕月亮两极的轨道上"视察"整个月亮,包括至今仍然没有人详细研究过的那些地方,但地球上观察到的情况除外.如果月亮上有水,那怕是冰也好,对建立月球基地和人类将在这个天体上居住都是十分有益的.冰除了  相似文献   

11.
月亮和人体     
高挂在天上的明月,和人体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它不仅控制着地球潮水的涨落,而且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变化。美国精神病学者李鄂伯尔认为,人体和地球表面一样,80%是水,20%是固体,月亮对人体内的水分就像对地球上的海洋一样产生影响。因此,月圆时月亮对人的意识行为影响最强。此时发生酗  相似文献   

12.
特奥蒂瓦坎居民虽然属于多民族人口,但他们都崇拜一个女神--塞罗戈多(意为“肥山”)。肥山是位于特奥蒂瓦坎附近的一座圣山,它可能正是当地女神教和生育崇拜的发源地。月亮金字塔的外形正是模仿了正好在它北面的肥山的轮廓。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月亮的成因,科学家们一直各持己见,争吵不休。一种新假说认为:在地球附近形成的质量约为地球十分之一的一个物体猛烈撞击了地球,于是月亮便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月亮的描绘是非常丰富的.赏着同一轮明月,诗人吟着"古月今照",儒生颂着"君子如月",道士数着"月圆月缺",禅客品着"月映万川"……月亮,并不是一个表里一致的星球,它是有结构的——它的表面覆盖着土壤,内部为月岩,我们看到的"月亮",实际上只是"月壤".2020年底,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登月,带回1731克月壤.我们就从月球地质学的角度来探究月壤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0,(8):7-7
你没看错一图中并不是一个纸月亮,而是一端看上去像被折皱了的实实在在的真月亮。月亮之所以被折皱,其实是地球大气层使得它出现了变形——这张照片是不久前由一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它显示的是月球升到地球的黑暗地平线之上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月球新人类     
从2053年的3月8日起,只要不是阴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养成了傍晚后抬头赏月的习惯。因为他们惊喜地看到,一轮蓝汪汪的月亮一改往昔金黄色的旧貌,从天际遥望着地球。“我们的科学家使得月球有了大气和水,月面上还成活了大面积的植被……她看上去可真像一个小地球啦!”人们兴奋地想,“看来,离开污染严重、灾害不断的地球去那儿生活,终于不仅仅是梦想了。”晓敏一家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天气许可,全家人都在露台上边看蓝月亮边吃晚饭。“爸爸,我多想在那儿上小学四年级啊!”晓敏总是认真盯着天上的月亮而忘了吃饭,梦呓似地对爸爸妈妈这么说了又说。…  相似文献   

17.
《知识就是力量》2014,(1):32-37
正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就充满了向往。我们已经无从知晓是谁第一个仰望明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身体里那份对月球的好奇,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基因,在人类的种群中一代代传承。在世界各地我们都可以找到人类膜拜月球的印记。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家喻户晓,嫦娥奔月的故事穿越千年流传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魅力,这从中国第一个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就可见一斑。每到中秋节,美丽的嫦娥会在舞台上讲述一个动人的传说。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是奥林  相似文献   

18.
《科学24小时》2012,(12):37
近日,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研究实验室用一种名为"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术"的技术,探索了一个分子的内部情况。同时,该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拍到单个分子的清晰照片,并看见了把分子结构紧密连在一起的原子键。这些照片展示了分子的最小结构。较暗区域代表原子的密集部  相似文献   

19.
正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的动植物非玉兔和桂树莫属,有诗歌这样形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今天,以嫦娥命名的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已跃跃欲试,这次的目标是月亮那不为人知的一面,而此次,我们带上月亮的将是一份大礼—土豆。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地球上的气候能够保持长时期的稳定,是因为有了月亮的缘故。早在1933年,法国数学家雅克·拉斯卡尔和菲利普·罗布泰尔就揭示了大月亮对稳定地球气候的作用。倘若没有月亮,来自邻近的金星和庞大的木星的引力摄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千扰地球转轴的倾斜度,也会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