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以Penicillium sp.DS9701-09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泌的PHB解聚酶进行分离纯化和表征,通过超滤浓缩、硫酸铵分级沉淀和SephadexG-100凝胶过滤,从发酵液中纯化了一种对PHB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解聚酶,纯化倍数为37.9,酶活力回收率为8.9%.经SDS-PAGE检测,确定酶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5 kD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0,在50℃以下和pH=5.0~6.0之间酶的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对PHB解聚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解酶对PHB的酶解产物主要是羟基丁酸二聚体.  相似文献   

2.
对L-丙氨酸产生菌德阿昆哈假单孢菌分别进行紫外、激光以及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筛选,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正突变率幅度较大.从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得到的突变株中筛选到3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其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活性较之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9.97%、30.04%和26.55%,经9次传代培养,突变株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紫外诱变育种从假单胞菌S-2中筛选出一株S-232。试验表明S-232在30℃,摇床220r/min的条件下6天降解甲胺磷达到74%,比出发菌株降解率提高了8~9%。30代降解结果表明S-232降解情况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红霉素链霉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探讨了氯化锂、紫外、微波3种诱变方式对红霉素链霉菌的影响,根据后代的存活率和突变率选定合适的诱变条件.结果表明,将这3种诱变方式结合起来可获得较高的正突变率,达到了40.6%.筛选得到诱变菌株W-12,该菌株效价比初始菌株提高了11%,达到了良好的筛选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产紫杉醇红豆杉细胞系的紫外诱变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外辐射能明显地增加红豆杉细胞的异质性,紫外诱变单细胞使其植板率下降为原来的1/3左右.平板克隆培养60d,挑取克隆连续转接4次,淘汰大部分后共得78个克隆系,其中克隆系C42B-09的生长速率和紫杉醇含量都较高.生长速率和紫杉醇含量分别为亲本的1.13倍和6.25倍左右,此克隆系传至第三代时已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遗传背景差异较大、解钾性能稳定提高的候选菌库,选用课题组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L18(Bacillus cereus,KF494191) 为出发菌株,对其分别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UV)诱变处理,经四苯硼钠-季铵盐显色初筛,摇瓶发酵复筛,获得42株解钾能力显著增强的突变株,其中:诱变株L18-NTG-151和L18-UV-68发酵液钾质量浓度分别为126.74,121.69 mg/L,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63.64%和57.12%.结果表明亚硝基胍和紫外线诱变处理能显著提高蜡样芽胞杆菌的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7.
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积累聚 β-羟基丁酸酯 ( PHB)的细菌种类 ,国内外关于 PHB研究的进展、发展状况及 PHB的独特性质和应用前景 ,并概括论述了 PHB的合成及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8.
PHB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甲基营养菌查氏生丝微菌成都亚种8502-3菌株作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光诱变处理,并得到PHB产量较高的菌株.比较原有的3株菌,确定用8502-3作为实验用种.利用紫外光的高诱变能力,对之进行多次的诱变工作,通过反复筛选,最终得到含量为64%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9.
培养条件对蓝细菌生长及PHB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蓝细菌集胞藻 (Synechocystis) sp. PCC6 80 3的细胞生长及胞内聚 -β-羟基丁酸酯 (PHB)的积累进行了研究 ,以探索提高蓝细菌 PHB积累水平的可能性。野生型集胞藻于 BG- 11培养基中通气培养 ,改变氮源浓度、碳源种类、光照强度 ,测定细胞的生长及胞内 PHB的浓度。结果表明 :只有在氮饥饿培养时 ,胞内 PHB水平才会有明显提高。氮饥饿条件下 ,混养生长时收获的细胞量最多 ,弱光自养时细胞几乎不生长 ,两种条件下 PHB的积累水平相近 ,低于细胞干重的 0 .5 %。异养时细胞生长与混养时相近 ,PHB可积累至细胞干重的 1.0 %。强光自养最有利于 PHB的积累 ,生长 7d后可积累至细胞干重的 4.1%。该研究的结果可为进一步提高蓝细菌中 PHB的积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生物转化是煤炭清洁温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高神府煤的生物溶解率及产物定向转化的选择性,分别用沙门氏菌、黄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及云芝菌对神府煤进行溶解.以最佳溶煤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微波复合诱变,选育更高效的溶煤菌株进行煤的生物转化,用FTIR和GC/MS对溶煤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微波复合诱变对云芝菌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复合诱变后的云芝菌对神府煤具有最好的溶解效果,其溶煤率从原来的41.3%提高到54.2%.FTIR和GC/MS分析表明,神府煤经生物转化,产物的芳香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而烷烃、酰胺、烯烃、醇及醚类物质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1.
在低功率微波条件下,采用水循环冷却器,对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X1-12进行诱变处理,在微波功率400 W,辐照时间3 min的诱变条件下得到L-乳酸产量为115.8 g/L的突变株W3-9,比原始菌株X1-12提高了57.98%,连续遗传8代,产酸性状稳定.通过原始菌株和突变株的生理生化实验,可知微波辐照后的菌株生物学特性发生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12.
首次研究了氟含量不同的聚羟基丁酸酯/氟磷灰石电纺丝膜(PHB/FHAP)的体外降解行为,考察了PHB和PHB/FHAP电纺丝膜的失重率、降解液浑浊度及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FHAP的加入增大了PHB电纺丝膜的降解速率。随着氟含量的增加,PHB/FHAP降解速率减小。在降解介质磷酸缓冲溶液(PBS)中,PHB和PHB/FHAP电纺丝膜都出现了羟基磷灰石(HAP)前驱体,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这对其在骨组织工程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兰州市淀粉厂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到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及紫外线(UV) 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方法,从大量突变株中进行筛选,最终成功地选育出一株高产、稳定、中温的异淀粉酶生产菌株UV-6-DI,其产酶活力由出发菌的3.35U/mL。提高到7.37U/mL,提高了120%。  相似文献   

14.
3DGIS中3DS数据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其他三维建模软件来构造复杂三维模型,使得3DGIS(Three Dimensional Geographical System)的数据源更加丰富,其中采用AutoDesk公司定义的3DS(3D Studio)数据模型尤为广泛,但如何通过程序实现3DS数据模型的操作是开发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3DS的数据模型结构,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成功地创建了3DS的结构类,并借助于OpenGL实现了3DS数据模型的快速显示和其他三维图形操作,从而解决了在3DGIS开发过程中数据源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6分离自白桦林地土壤,对多种变色菌具有抑制效果。经紫外诱变,筛选得到1株抑菌活性更强的突变菌株B26-10。与菌株B26相比,突变菌株B26-10显著提高了对引起木材变色的绿色木霉7258、甘薯长喙壳8430和交链孢5173的抑菌效果,提高幅度分别为60 %、46 %和25 %。菌株B26-10经传代10次后,抑菌效果稳定。对突变菌株B26-10的上清液、发酵液及高温处理后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略大于上清液抑菌活性,发酵液经高温处理后无抑菌活性。菌株B26-10的抑菌作用可能与其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有关,代谢产物可能为蛋白类物质。在白桦木片被变色菌侵染之前,利用菌株B26-10对木片进行生防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白桦变色。  相似文献   

16.
紫外光辐照对聚苯硫醚/纳米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TIR、DSC、DMA对不同紫外光辐照时间的聚苯硫醚/纳米氧化钛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随着纳米氧化钛含量的增加,材料的结晶度和贮能模量增加。纳米氧化钛的加入抑制了因紫外光引发造成的聚苯硫醚分子链的降解。紫外光辐照后,聚苯硫醚/6%纳米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结晶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高抗逆性绿僵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绿僵菌孢子的抗逆性,延长储存期和对环境的稳定性,利用紫外线-亚硝酸对绿僵菌M105-3进行复合诱变,选育出孢子海藻糖含量显著提高的耐储藏诱变株M105-32;250℃下贮存,初步试验表明孢子半衰期由96.6d提高到144.9d,通过孢子紫外线抗性、耐热性和耐储藏性测定,诱变株比出发菌株的耐抗紫外线、耐热性及储藏性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天然人Cu,Zn-SOD基因的改造,得到热稳定性、活性产量提高的重组人Cu,Zn-SOD(rhCu,Zn-SOD)改构体,并进行蛋白纯化方法的研究。方法重叠PCR技术将天然hCu,Zn-SOD的Cys6突变为A la6,Cys111突变为Ser111,构建重组质粒pET22b-rmhCu,Zn-SOD6A la,111Ser,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改构体蛋白的表达,并进行W estern blot鉴定;研究改构体蛋白的纯化方法,HPLC检测蛋白纯度,比较rhCu,Zn-SOD及其改构体的活性和热稳定性。结果成功构建了rmhCu,Zn-SOD6A la,111Ser表达载体;SDS-PAGE显示rmhCu,Zn-SOD6A la,111Ser蛋白在BL21(DE3)宿主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64.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以特异性地与小鼠抗人SOD多克隆抗体结合;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5%的rmhCu,Zn-SOD6A la,111Se改构体蛋白,从1g湿菌体中获得的活性蛋白总量高于未改构体的2倍;改构体的热稳定性较未改构体获得大幅提高。结论构建的rmhCu,Zn-SOD6A la,111Ser改构体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活性产量,摸索出一种比较简易的蛋白纯化工艺,为Cu,Zn-SOD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选用酵母菌、乳酸菌、粪链球菌、假丝酵母等4个种属共15株菌株,研究其对苯乙酮酸甲酯的不对称还原催化特性.以具有R(-)-扁桃酸甲酯较高转化活力的菌株S.cNo.1、S.cNo.3、S.cNo.9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与微波复合诱变的方法,筛选获得S.c3.5.16突变株.考察培养温度、pH值对该突变株转化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c3.5.16菌株的R(-)-扁桃酸甲酯生物转化最适反应条件为培养基pH6.5、温度38℃,苯乙酮酸甲酯转化为扁桃酸甲酯的得率达到99.3%,R(-)-扁桃酸的光学纯度达到95.5%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