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一日三秋”来源于《诗经·王风·采葛》。其全诗如下: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篇小诗,古今注家有种种解说。《诗序》说是“惧谗”之作,《传》《笺》《疏》解释为臣子担心国君听信谗言,一日不见国君如同三秋。  相似文献   

2.
正"桂"之清幽,古往今天来折倒无数美人学士每年八九月,正是桂香绕耳萦鼻之际,空气的甜香浸透早秋的清晨良夜,最是舒爽自在。这一季,以"桂"入味,入茶、酿酒、烹糕。逢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香留齿。人生意趣,就在此间。中国桂花树栽培史达2500年以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提到的招摇之山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  相似文献   

3.
翻开李白诗集,我们会发现有多处对饮酒场面的描写,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江上吟》“美酒樽中置千斛”;《梁园吟》“且饮美酒登高楼”;《江夏赠韦南陵冰》“愁来饮酒二千石”;《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等等。为什么李白对酒如此钟情?怎样理解这些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成为理解李白诗歌的关键。我以为:  一、李白的饮酒诗深刻地表…  相似文献   

4.
廖燕生于清朝初年,饱读经书,却屡试不中。最后只好放弃举业,厕身私塾。他长于诗古文词,更有传奇杂剧《柴舟别集》。《柴舟别集》共分《醉画图》、《镜花亭》、《诉琵琶》、《续诉琵琶》四种,是各有一出的短剧。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不一定适合舞台演出,但都特色鲜明,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是岭南文化艺术大观园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5.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写的一首春日送别的诗。这首诗,后因谱入乐府,取首句“渭城”二字作《渭城曲》。刘禹锡《与歌者何勘》诗云:“旧人惟有何勘(kan)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就是指此。诗题一作《赠别》《阳关曲》或《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又《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诗云:“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李商隐在《赠歌妓》诗中,也有“断肠声里唱阳关”的诗句。由此可见,这首诗一经谱成乐章以后,就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歌辞,也是别席离筵的绝唱。由于乐曲的广泛流传,“阳关三叠”,也就成为人所共知的名作。就诗论诗,它也是不可多得的出色作品。  相似文献   

6.
释“士”     
《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溱洧》:“士与女。”诗中“士”都指男人,非公卿大夫士之士。  相似文献   

7.
屈原在《离骚》中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用在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徐联宾教授身上,可谓再合适不过了。在茫茫的科学世界里,徐教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在电化学、材料化学等化学化工材料领域。  相似文献   

8.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忄刘)兮,舒忧受兮。劳心(忄蚤)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陈风·月出》)  相似文献   

9.
在孔子以前,“君子”仅仅是对统治者或贵族男子的通称。《书·酒诰》中提到:“越庶伯君子”;《诗·魏风·伐檀》里说:“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伦理学家孔子首先把“君子”引入道德范畴,作为他全部伦理思想的理想人格提出来,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起着巨大的影响。本人试就其君子思想的内容和实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得到专家、学者们的指教。一孔子为“君子”规定的条件很多,其中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意为配合得当,这句话的意  相似文献   

10.
一、虽过失犹弗治《楚辞·九章·借往日》曰:“借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囚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秘密事之我心兮,虽过失优件治。”此乃届子追忆往昔与怀王君lh相得之时,怀王安以重任,己亦邑勉从事。王逸注释“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儿治”,曰“天灾地变乃存念也”、“臣有过差赦贳宽也”,后世说者大致不出其窠臼。今案:屈子之为人也严于律己,必非已有过差君个究治则沾沾自喜之辈,旧说之误甚为显叫。“我心”,在心由。“秘密事”.指怀下独与m原煤画面托付之事,即《史记·屈原灵生对…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刘华杰 《科技潮》2010,(8):52-53
《诗经·王风·采葛》曾生动地描绘时间的相对性:“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月、秋、岁分别表示三种时间周期,秋介于月和年之间,大约相当于“季”。  相似文献   

13.
肉苁蓉     
刘博  曹瑞 《科学世界》2007,(6):46-46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人参有起死回生之效,这个说法虽言过其实,但人参的药用价值已经经历了千百年的验证,自然是有目共睹;而另外一种内蒙古阿拉善盟盛产的“沙漠人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李时珍曰:“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兮”,诗中所谓“从容”即肉苁蓉。  相似文献   

14.
正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节又到了!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广大劳动者的节日。劳动无所不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不仅创造了各种物质产品,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诗经》里的《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的沙和尚未被贬下天宫时是天宫的"卷帘大将",从史书上来看,这个"卷帘大将"只在明王朝朱元璋时期存在过,当下说"卷帘大将"在唐朝出现过没有依据。而《西游记》中玉皇大帝"自幼修持",此"修持"是一个佛教(道教)用语,而明朝的朱元璋就是自幼出家为僧,从这方面的联系看,玉皇大帝及唐太宗身上有朱元璋的影子。"卷帘大将"的出现可以证明《西游记》不会是元代邱处机所作。  相似文献   

16.
荀子诗论之审美意蕴阐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一书,其引《诗》、用《诗》及论《诗》之处彰显了荀子的基本诗学观点。本文采用文学接受之审美属性的美学角度,泛采前辈之长,论述荀子引《诗》、用《诗》、论《诗》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蕴,以期阐发荀子诗论的独特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离骚解诂     
朕皇考曰伯庸肇锡余以嘉名扈江离与辟芷兮 不无壮而弃微兮忽奔走以先後兮虽萎绝亦 何伤兮哀众芳之 秽伏清白以死直兮女婆 之婵媛兮鲧 直以亡身兮浇身被服强圉兮 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欲少留此灵琐 兮吾令帝阍开阁兮倚闾阖而望予结幽兰而延 伫哀高丘之无女凤皇既受诒兮恐导言之不 固命灵氛为余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曰勉远逝 而无狐疑兮腾励车使径待 一 朕皇考曰伯庸 王注曰“皇,美也。父死称考。诗曰‘既右烈考。伯庸,字也”。案本书九欲逢纷篇曰: 伊伯庸之末裔兮,谅皇直之屈原。是刘向谓伯庸为屈原之远祖,与王逸以为原父者过里。同…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的诗经学专著《诗本义》是北宋诗经学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之作,《诗本义》一书提出了诸多解《诗》的新见解和新方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解诗方法上,将《诗经》的文学研究方法纳入经学研究轨道,迈出了从经学转向文学的第一步。探讨《诗本义》如何从《诗》的艺术形式入手研究《诗》,并以此体现出《诗本义》在诗经学逐渐摆脱经学的桎梏,从而走向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对《齐己诗集校注》中的四首诗中涉及到的人物"丞相"、"关令"、"马辨"、"栖公"、"徐员外"注释进行辩证。指出"丞相家"非马殷家,而是唐相张九龄家;"关令",非谓苻坚,而"马辨"非为人物,用的是《公孙龙子》中"白马非马"典故;"栖公"非谓栖隐,而是齐己的另一诗人僧友栖蟾;"徐员外"非不详其人,而是马楚国天策府学士徐仲雅。  相似文献   

20.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