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粉末渗镀法,研究了黄铜渗铝工艺。获得有效渗铝的工艺条件是:渗镀温度600℃,渗镀时间3h,渗剂组成是Al粉40%、NH4Cl2%和Al2O3粉58%。渗铝后的黄铜耐蚀性提高1.8倍,硬度增加25.6%,渗层厚度为50μm。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等得出,黄铜渗铝层的结构由表面至基体是Cu(0.6108)Al(0.3892)→γ2-Cu9Al4→α-CuZn(含Al)→α-CuZn。  相似文献   

2.
采用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Al-Fe2O3及Al-CuO复合体,Fe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0%和5.50%.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由600℃升高到800℃和1000℃,Fe3O4按Fe3O4FeOFe顺序被还原,得到Al-Fe/Al2O3复合材料,其中Fe以Al13Fe4相及AlFe相形式存在.Al2O3粒度为2~4μm均匀分布在基体中.Al/CuO复合体在900℃处理后,形成Al-Cu/Al2O3复合材料.文中对显微结构形成、反应进行的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电子探针(EPMA)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纯Cu在900℃温度下,保温4h时渗Al层的Al浓度分布及时α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的表面Al含量与渗剂中的纯Al粉含量有关,纯Al粉含量小于4%时,Al浓度分布与措散定律计算值相符,渗层组织主要是α固溶体,α相的点阵常数随Al浓度增加呈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AlEt_2Cl/t-BuCl引发体系的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行为。结果表明,AIEt_2Cl单独不能引发α-蒎烯聚合,与t-BuCl复合后才具有引发活性,其引发活性随t-BuCl/AlEt_2Cl的不同而变化,质谱分析表明α-蒎烯聚合产物中存在t-BuCl残基(CH_3)_3C,证明t-BuCl参与了链的引发反应。进一步实验还表明,t-BuCl与AlEt_2Cl相互作用除生成活性物质BuAlEt_2Cl_2外,还有烷基化的产物AlEtCl_2,AlCl_3生成,聚合反应条件及引发剂加料方式对α-蒎烯转化率及聚合产物组成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CO氧化模式反应考察CuO/γ-Al2O3,CuO/CeO2/γ-Al2O3,CuO/α-Al2O3和CuO/CeO2/α-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运用TP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CeO2能提高Al2O3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抑制CuAl2O3尖晶石的形成,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仿古铁技术     
仿古铁技术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手工作坊制作及大规模批量生产。由于铁锈疏松不能阻止底层的继续氧化,为保证产品质量,仿古铁工艺的底层应在铜及黄铜件上制作。现择要介绍于下:一、工艺流程常规前处理→镀铁(或氧化发黑)→做水锈流痕→干燥→上涂料→自然干燥→成品。二、操作步骤1.超声波除油抛光液配方:H3PO4 70.5%~93.6%HNO3 29.5%~6.4%在25~45℃条件下,浸蚀1~2min2.镀铁配方FeCl2 200~35%g/LNaCl10~15g/LMuCl25g/LpH3~5,温度25…  相似文献   

7.
纳米Al2O3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Cu-0.31Al合金水雾化粉末经内氧化合合金中的Al氧化合Al2O3,得Cu-Al2O3粉末,再经等静压压坯→烧结→热挤压→冷轧或冷拔制成铜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材料与美国牌号为Glidcop-Al同样成分的材料性能基本相同,电镜观察内氧人 得到γ-Al2O3颗粒表明,其形状为长圆形,平均尺寸约12nm,颗粒之间距离约20nm,呈均匀分布,对位错有明显的钉轧作用。  相似文献   

8.
2024铝合金涂覆Ni,Fe和Cu激光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2024铝合金涂Ni、Fe和Cu激光表面合金化,结果表明,在分别涂有Ni、Fe和Cu的合金层,分析形成了Ni3Al,Fe3Al,FeAl和Cu9Al4等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各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在合金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无孔洞、无夹杂的冶金结合使金表面硬度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9.
哀牢山金矿带深源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源流体是一种源于深部的高温高压流体,它富含Cl-、CO2、S2-等矿化剂。金矿床的形成过程是:深源流体从深部沿高渗透断裂带向上运移过程中,从含金岩体中活化出金而形成含金流体。在含金热流体中,Au主要以AuCl-2、AuCl-4、AuS-2、AuS-3、AuSO3-3等形式迁移。当含金流体进入有利的成矿环境中,与围岩发生强烈的交代作用。在交代过程中,金的络合物分解,从而导致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该文借助金相,电镜和热分析等手段,研究微量混合稀土(0.05% ̄0.50%,质量分数)对Al-Si-Cu合金铸态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凝固速度显著影响稀土对代晶硅相的变质效果,稀土减小α(Al)二次枝晶间距,并使合金铸态硬度提高。试验证实,稀土使合金中化纹状三元共晶α(Al)+Si+Al2Cu减少,块状Al2Cu相增加。  相似文献   

11.
氧化物陶瓷与Ag-Cu-Ti钎料的界面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氧化铝和氧化铬陶瓷真空钎焊时陶瓷与Ag-Cu-Ti钎料合金的界面反应,分析了加热温度(1073~1323K)和保温时间(0~3.6ks)对界面反应的影响规律,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陶瓷均与Ag-Cu-Ti合金发生反应,反应层厚度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氧化铝陶瓷,低子1123K时,反应产物为Cu2Ti4O和AlTi;在1173K以上温度时反应产物则为Ti2O、TiO和CuTi2,此时,反应层是按Al2O3/Ti2O+Ti0/Ti2O+TiO+CuTi2/CuTi2/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对于氧化锆陶瓷,在整个试验温度范围,反应产物均为γ-AgTi3和δ-TiO,反应产物也是按ZrO2/δ-TiO/δ-TiO+γ-AgTi3/γ-AgTi3/Ag-Cu呈层状过渡分布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Al2O3/Al-Cu和Al2O3/Al-Cu-Si原位复合材料,采用SEM观察显微组织,XRD分 析物相,EDS分析相所含元素.初步结果表明,原位合金化和原位颗粒共同强化金属基体是可 行的,合金元素Cu和Si出现在基体中,细小增强颗粒Al2O3呈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14.
钢铁表面常温黑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钢铁表面的三种常温黑化剂配方的试验,研究了三种黑化剂的工艺条件和膜层性能。结果表明:CuSO4.5H2O,NiCl.6H2O均为2g.L^-1;H2SeO3,Zn(H2PO4)2均为4g.L^-1。  相似文献   

15.
水滑石及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制备了水滑石Mg6Al2(OH)16CO3.4H2O和类水滑石Mg4Al2(OH)12(NO3)2.4H2O,Zn6Al2(OH)16CO3.4H2O它们的晶体结构基本相似,热稳定性都不很高,200℃时将失去全部结晶水,200~450℃时将失去全部层间阴离子,以及大部分OH^-。用离子交换法和共沉淀法制轩了1,5-二萘磺酸柱撑水滑石Mg4Al2(OH)12(C10H6(SO3)2).4H2O,其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应法,将NiCl2与TiCl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2-SiO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4-NiCl2/MgCl2-SiO2/Al(i-Bu)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应法,将NiCl_2与TiCl_4负载于复合载体MgCl_2-SOf_2上,制得新型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TiCl_4-NiCl_2/MgCl_2-SiO_2/Al(i-Bu)_3.该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聚合,当x(Ni)为12.5%时,催化剂效率最高,聚合动力学属衰减型.催化剂因含有镍化合物具有齐聚及原位共聚性能,得到的聚乙烯具有支化度为3.6~7.2支化数/1000C的中密度聚乙烯,且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用二(2.6-二甲基-4-庚基)磷酸[HD(DIBM)P]作为萃取剂,用于镍阳极电解液中的Ni2+、Co2+、Cu2+和Fe3+的萃取分离流程。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测定了各种金属离子的平衡数据,建立了Ni2+、Co2+、Cu2+和Fe3+的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含有 140 克/升 SO4-2和 40克/升 Cl-的镍阳极电解液体系对其中 Ni2+、Co2+、Cu2+分离工艺进行了最优计算,并确定了水法处理该溶液的萃取流程。所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50℃;HD(DIBM)P浓度=0.23M; pH=5,74; 3级,有机相对于水相流比O/A=0.31。此时,镍回收率为99%,钴回收率为94.1%,铜回收率为99.99%。此项研究由北京第五研究所提供萃取剂。  相似文献   

19.
借助DTA研究了NdCl_3-SrCl_2-CaCl_2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体系内有对应于NdCl_3、Sr_3NdCl_9、α_1和α_2的5个液相面,6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47.0%NdCl_3,24.5%SrCl_2;562°C)和三元转熔点P(43.4%NdCl_3,25.3%SrCl_2;587°C).试用极化与反极化概念探讨了含稀土相图、化合物生成及其稳定性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A1Et2C1/t-BuC1引发体系的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行为。结果表明,A1Et2C1单独不能引发α-蒎烯聚合,与t-BuC1复合后才具有引发活性。其引发活性随t-BuC1/A1Et2C1的不同而变化,质谱分析表明α-蒎烯聚合产物中存在t-BuC1和基(CH3)3C,证明t-BuC1参与了链的引发反应。进一步实验还有表明:t-BuC1与A1Et2C1相互作用除生成活性物质Bu^+Al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