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松花湖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10月,对吉林松花湖叶绿素a的分布、变化特征及与相关环境因子(浮游植物、总磷、温度、溶解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松花湖不同采样点叶绿素a浓度差异显著,并且上游向下游递减,表水层较大,垂直分布呈单峰变化,最大值一般出现在2~4m;松花湖已经局部富营养化,磷为限制性营养因子.温越层对叶绿素a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海冷水团水域物理—生态耦合数值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书文  夏长水等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3):315-319,T003
以物理-生态耦合数值模式为研究手段,对黄海冷水团水域叶绿素和营养盐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模式成功地揭示了叶绿素和营养盐垂向分布季节变化的主要特征,叶绿素垂向分布最大值形成和演变过程、两次大量繁殖期及物理过程对其夏季垂向结构的影响。与实测资料比较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黄海冷水团水域物理-生态耦合数值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物理-生态耦合数值模式为研究手段,对黄海冷水团水域叶绿素和营养盐垂向分布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模式成功地揭示了叶绿素和营养盐垂向分布季节变化的主要特征,叶绿素垂向分布最大值形成和演变过程、两次大量繁殖期及物理过程对其夏季垂向结构的影响.与实测资料比较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南部二测站1997年8月温、盐垂直分布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台湾海峡南部 2 个定点多周日观测站 1997 年 8 月的 C T D 资料,进行温、盐垂直分布时间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二测站调查期间基本上都存在温、盐跃层,跃层的强度和深度随时间变化较大,显示出较为复杂的温、盐垂直分布,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有关.但二测站的下层稳定地存在低温高盐的海水,有向上涌升的趋势,并受潮流的影响,可见其所在的海域应为上升流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定量研究作物生化参数在冠层中的垂直分布情况,本文以2000年栾城实验测量的玉米冠层自上而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光谱数据为基础,利用PROSPECT模型进行反演,获得每层叶片的叶绿素(a b)含量、等效水厚度、干物质含量等叶片的生化参数.通过比较发现:玉米冠层叶绿素等含量生化参数具有明显的随高度垂直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就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和最小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差值甚至可以达到最大值的79.1%.在此基础上,根据实测玉米冠层结构,利用扩展L系统生成玉米真实三维结构冠层场景.通过统计计算每层叶片的生化参数,进而得到冠层生化参数的垂直分布.这为进一步基于冠层光谱的参数反演和定量分析以及农业应用等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近海海表生态动力要素(如海表温度和叶绿素)的每日卫星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针对叶绿素浓度、海表温度、风场、海洋锋面的空间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中国近海的叶绿素空间分布总体呈现近岸高、离岸低、海盆中岛礁周围相对较高的分布特征.月均叶绿素浓度在大部分海区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南海北部冬季较高而其他季节较低,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春季较高而其他季节较低.进一步分析海表温度、风场、海洋锋面的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对比叶绿素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岸海表温度多低于离岸海表温度,东海西侧发育出的冷舌向东南扩张,该区域面积在春季达到最大值;叶绿素浓度分布的季节变化有相似特征,叶绿素浓度较高的季节盛行东风和东北风,锋面频率最大值的区域与叶绿素浓度高值区域重合,说明叶绿素浓度与海表温度、风场、海洋锋面具有潜在关系.为刻画各参数的季节性特征,对各自时间序列进行正弦函数拟合,结果显示参数的季节变化特征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振幅、相位和显著性水平,表明尽管季节性特征主导了大部分海域动力和生态过程的变化,开展特定区域的季节性分析前有必要对其季节性变化的显著性进行评估.上述结...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南部1997年8月温度、盐度分布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1997年8月中旬台湾海峡南部海区的CTD资料,分析该调查海区温度、盐度的分布特征.其结果表明:1)温、盐垂直分布主要存在单跃层、双跃层及均匀分布3种类型;2)南澳近岸及台湾浅滩南部和澎湖以北海域存在上升流  相似文献   

8.
水下光场及其影响机制的水槽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谱成分及悬浮物、叶绿素a等参数,分析了水下PAR变化及光谱分布、光衰减系数的光谱分布、辐照度比的变化、水下光场的数值拟合.结果表明,PAR的垂直分布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物质组成,从静止到小水流、大水流状态,PAR的衰减显著增大,分别由1增大到2m-1,再到4m-1;表面辐照度最大值一般在560nm左右,随着深度增加最大值出现波段向红光波段移动,水下光谱在蓝光波段衰减最强烈,其次是绿光、红光;光衰减系数随着波长的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向下辐照度衰减系数在静止、小水流、大水流3种状态的值分别在0.75~2.56,2.30~4.66,3.51~10.34 m-1间变化;辐照度比最小值出现在蓝紫光波段,但在580和700nm附近出现两个峰值;在通过对光学参数与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数值拟合以及计算叶绿素a对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发现,水流变化引起的悬浮物浓度增加是造成水下光衰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10年7~8月浙东海域3条断面中的25个站,通过对该区域夏季浊度和叶绿素α的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合水温等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初步揭示该海区海洋沉积和再悬浮过程对浊度和叶绿素α分布的影响,指出浊度在上升流涌升强烈的地区往往出现浊度最大值,这与底层物质的再悬浮有关;叶绿素α的分布除与营养盐相关外,温盐等水文动力条件对其分布特征也起着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形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要—惠来断裂在第三纪活动形成本区北部山地南部丘陵.位于断层下降盘的鸡笼山是第四纪继承性块断活动不明显的实例.由第一层溶洞说明,与河流阶地同高的水平溶洞不一定是同期形成的.与第四级洪冲积阶地类高的第四层溶洞至少是在早更新世或以前形成.最晚自中更新世以来西江河床叠置很明显.在喜山运动抬升影响下,羚羊峡与旱峡、双金河汊道先后形成,羚羊峡始终是西江的主河道.旱峡和双金河道先后于晚更新世中期和全新世淤塞.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步共沉淀法制备了包覆光敏药物叶绿素的CaCO3粒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粒子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和荧光光谱仪测试了叶绿素乙醇溶液的光谱谱图,其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31,662nm,其荧光光谱的激发和发射最大波长分别为664,672nm。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药量和游离的光敏药物叶绿素,并计算其包封率。结果表明,叶绿素质量浓度为0.025g/mL时其包封率达95%。  相似文献   

12.
W R Young  A J Roberts  G Stuhne 《Nature》2001,412(6844):328-331
Clustering of organisms can be a consequence of social behaviour, or of the response of individuals to chemical and physical cues.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can also cause clustering: for example, marine turbulence transports plankton and produces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patterns in the upper ocean. Even in a homogeneous environment, nonlinear interactions between species can result in spontaneous pattern formation. Here we show that a population of independent, random-walking organisms ('brownian bugs'), reproducing by binary division and dying at constant rates, spontaneously aggregates. Using an individual-based model, we show that clusters form out of spatially homogeneous initial conditions without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predator-prey interactions, kinesis or taxis. The clustering mechanism is reproductively driven-birth must always be adjacent to a living organism. This clustering can overwhelm diffusion and create non-poissonian correlations between pairs (parent and offspring) or organisms, leading to the emergence of patterns.  相似文献   

13.
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及复水玉米光合补偿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方法,研究玉米五叶期水分胁迫期间及复水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光合参数和可溶性糖的补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胁迫期间叶片叶绿素含量、PSⅡ原初光的转化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合速率均降低,而可溶性糖浓度升高,且降低幅度和升高幅度与胁迫程度正相关;复水后,叶片叶绿素含量、Fv/Fo和Fv/Fm、光合速率及可溶性糖浓度均逐渐恢复,出现补偿和超越补偿效应,恢复所需要时间与胁迫程度正相关.胁迫抑制植株生长,导致同化物消耗减少并在叶片内堆积,光合作用降低,表明旱后复水玉米的生长补偿与光合补偿之间具有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农药喷雾处理的方法,研究农药对绣球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菌清处理3 d后,叶绿素含量随药后时间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点,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效应。与对照相比,经1 200 mg/kg百菌清处理,能显著增加绣球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分别比对照增加151.60%和156.76%。研究表明,不同农药品种对叶绿素含量影响无显著差异,绣球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农药浓度有关,与农药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5.
水稻叶色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色突变体表型变异明显,易于观察、利用和鉴别。叶色相关基因在水稻叶绿体形成与发育、叶绿素代谢等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水稻所有的染色体中都发现了控制叶色相关的基因。文章从叶绿素合成、降解、水稻叶色突变表型以及叶色变化的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水稻叶色突变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及外植体条件下麝香石竹玻璃苗的诱导形成及玻璃苗部分生理特性。本文研究认为:麝香石竹玻璃的形成是培养基和外植体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培养基极端的水分环境可能是导致玻璃苗形成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生产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白洋淀几个主要淀区春季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生产量。各淀区浮游植物生物量(mg/ L) 平均为45.261,以寨南最大(113.138),藻 淀最小(0.862);叶绿素含量(μg/ L) 平均为7.573 3,其中南刘庄最大(17.690 4),藻 淀最小(0.245 7) ;最高生产层以碳计的日产量(g/(m3 ·d))平均为0.285,其中南刘庄最大(1.055),藻 淀最小(0.015) ,水柱日产量(g/(m2 ·d)) 平均为0.431,其中寨南最大(1.001),藻 淀最小(0.013)。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模拟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具有高效、快捷、经济等多种特点.以Cu膜为例用Monte Carlo算法模拟了薄膜生长的随机过程,并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模型.在合理选择原子间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原子的吸附、在生长表面的迁移及迁移所引起的近邻原子连带效应、从生长表面的脱附等过程.利用自行编写的4个软件模拟计算了薄膜的早期成核情况以及表征薄膜生长表面状况的粗糙度和表征薄膜内部晶格完整性的相对密度.结果表明,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或入射率的降低,沉积在衬底上的原子逐步由众多各自独立的离散型分布向聚集状态过渡形成一些岛核,并且逐步由二维岛核向三维岛核过渡.在一定的原子入射率下,存在3个优化温度,成核率最高时的最大成核温度Tn,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最低时的生长转变温度Tr,相对密度趋近于1时的相对密度饱和温度Td.三者均随入射率的对数形式近似线性增大,并且基本重合.这说明在一定入射率下这3个优化温度近似相等.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三者的形成机理都是基于原子的热运动.这一结论使探索工艺条件时不仅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而且可以从早期最大成核条件预计沉积较厚薄膜的最佳生长工艺.同时发现,随着入射率的增大,相对密度不断减小.可是在不同温度区域入射率对早期成核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同.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入射率的增大,最大成核率基本不变,表面粗糙度不断增大;当温度较高时,随着入射率的增大,最大成核率不断增大,但表面粗糙度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9.
大豆叶片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 L.)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叶圆片氧电极,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海拔地区该植物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等光响应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单位鲜重Chla、Chlb、Chlt和Ca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hla/Chlb、A505/A652的值升高;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逐渐升高,暗呼吸速率(Rd)的变化刚好相反;净光合速率在低光强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高光强下,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统计分析表明,Chla、Chlb、Chla/Chlb及Chlt在不同海拔的三个地区相互间都有差异(P〈0.05),AQY和Pmax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