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从地植物学角度出发,论述了庐山植被垂直带的自然条件、划分原则、带谱特征,将整个庐山自下而上分为四个植被垂直带谱:1、海拔600米或70O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2、海拔600米或700米~900米或1,000米之间为常绿阔叶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带;3、海拔900米或1,000米~1,250米或1,300米之间为落叶阔叶林带;4、海拔1,250米或1,300米以上为针叶林带.  相似文献   

2.
辽宁老秃顶子北坡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乔木层样方的物种重要值矩阵信息,运用TWINSPAN分类方法,科学地划分出辽宁老秃顶子北坡的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并采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等指标,进一步研究了老秃顶子北坡森林植被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老秃顶子北坡森林植被可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乔木层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基本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分布格局;α多样性中Shannon—Wiener指数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而Piet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明显的变化;β多样性(Cody指数)则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上升而后下降.  相似文献   

3.
丽水生态示范区自然环境优越 ,植被保存良好 ,动植物资源丰富 .根据对丽水山地的植被调查 ,勘明该生态示范区内植被和群落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矮林、山地灌丛草丛、竹林等 8大类共 1 1 4种 .丽水山地群落的垂直分布分层特征较明显 ,总的可分为三个层次 :海拔 80 0 m以下以暖性针叶林、栲类林等为主 ;海拔 80 0~ 1 3 0 0 m山地以温性针叶林、甜槠木荷林等为主 ;海拔 1 3 0 0 m以上则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山地灌丛、草丛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剖析不同植被类型植被指数与海拔的关系,实现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准确划分,获取山区植被分布空间格局。【方法】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为研究区,依据夏秋两季植被垂直带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差值构建DEM-NDVI散点图,并利用半峰宽计算法将垂直带边界量化。【结果】夏秋NDVI差值与DEM构建的散点图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山地植被垂直带分布格局。太白山保护区南坡可划分6个植被垂直带,保护区下界至海拔1 919 m为栎林,1 919~2 331 m为松栎混交林,2 115~2 585 m为桦林,2 516~3 150 m为冷杉林,3 109~3 551 m为红杉林,3 551 m至山顶为高山灌丛草甸。DEM-NDVI散点图与遥感影像解译植被分类结果相比,二者的植被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DEM-NDVI散点图能够体现植被的群体平均分布状况且能更准确地表达植被垂直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结论】利用夏秋NDVI差值与海拔所构建的散点图可快捷准确地划分山地植被垂直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藏登曲流域山地植被的实地考察,结合基于3S技术的遥感解译技术,对登曲流域植被的垂直分布格究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区雪线为海拔5 200 m,林线为海拔4 600 m.从江面往上依次可划分为干旱河谷灌丛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阳坡)/山地暗针叶林带(阴坡)、高山灌丛草甸带、流石滩植被带以及永久冰雪带5个垂直自然带谱.  相似文献   

6.
雾灵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垂直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北省兴隆县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植被及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方法是根据植被综合特征;即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联系.结合群落生态外貌特点和植物区系组成及群落所处的海拔高度,确定植被类型并翔分植被垂直带谱.雾灵山南坡植被垂直带谱:1)低山农田、果林、灌丛带(海拔900m以下)2)中山下部落叶阔叶林带(海拔900~1500m)3)中山上部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500-1700m)4)中山上部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1700-1900m)5)山顶发生草甸带(海拔1900m以上).雾灵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1)低山农田、果林,灌丛带(海拔800m以下)2)中山下部落叶阔叶林带(海拔800~1400m)3)中山上部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400~1600m)4)中山上部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1600~1800m)5)山顶次生草甸带(海拔1800m以上).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五指山的森林植被Ⅰ.五指山的森林植被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部分仅对五指山森林植被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和描述。五指山森林植被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热带低地雨林(海拔700~1000m)、热带山地雨林(海拔1000~1400m)、热带亚高山矮林(海拔1400~1700m)、热带山顶灌丛(海拔1700~1867m)等4个原生植被类型,共10个群系。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植被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布复杂。经过几年来的样方法和中点方角法调查,我们认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应该是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海拔200—1000 m);针阔混交林(1000—1350 m);针叶林(1350—1750 m);山地矮林(1750—1900 m);山地草甸(1700—2158 m)。落叶树种还不少,但从落叶林和混交林的角度而言,它们仅仅处于星散和斑块状的状态,并未发育成为落叶林类型,也没形成常绿落叶混交林类型。竹类在武夷山,低海拔有,高海拔也有。单优势种毛竹林多在海拔1200m以下,分布很广,发育很好。  相似文献   

9.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特点进行了研究.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217种,隶属17目、41科.根据南岭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鸟类的垂直地理分布可分为5个带:①农耕区植被带(海拔200m以下);②低山常绿阔叶林带(海拔200~800m);③中山山地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海拔800~1400m);④高山亚热带山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400~1700m);⑤山顶亚热带常绿阔叶苔藓矮林带(海拔1700m以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宜昌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16个表土样品孢粉分析,结合植被调查研究该地现代表土孢粉组合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老岭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孢粉组合中,针叶乔木的松属呈超代表性,铁杉呈适中的代表性;落叶阔叶乔木以栎属为优势成分,具高代表性,蔷薇科、桦木属、鹅耳枥属、胡桃属、水青冈属具有适中的代表性;青冈属代表性适中,杜鹃花科、忍冬科呈现低代表性,草本禾本科、菊科蒿属在山区的代表性差异明显;蕨类普遍具有超代表性,孢粉组合基本反映了现生亚热带北缘山区针阔叶混交林的主要植被特征.受花粉自身特点、小生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花粉组合与植被类型存在一定的偏差.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影响大老岭孢粉科属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温度.表土花粉E/D值(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反映了山地植被中常绿阔叶乔木减少、落叶阔叶乔木增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亚热带次生森林植被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2.
河北南部山区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南部山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共包括5个植被型、29个群系,其群落结构和组成具暖温带森林植被的特点,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样方调查,该区典型植被类型的主要组成种类约有178种,隶属于47科、126属,优势科有菊科、豆科、禾本科、蔷薇科等,优势属有蒿属、委陵菜属、苔草属等;该区系具明显的温带性质,中国特有分布、东亚分布和温带亚洲分布种在该区植被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植被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3.
根据西佛爷池(海拔3410 m)剖面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 重建太白山高山带过去2000年的气候变化。对采自该剖面的样品进行孢粉分析, 并结合太白山跑马梁(海拔3556 m)、三清池(海拔3080 m)和芳香寺(海拔3000 m)剖面的孢粉数据, 进行聚类分析, 探讨高山带不同海拔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海拔植被对相对冷干气候的响应有更好的一致性, 且林线过渡带内这种一致性更明显。随着现代升温期的到来, 植被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受高程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认识晚全新世以来高山环境系统的气候?植被耦合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流。笔者以运河区域内第四纪古植物证据为基础,对孢粉植物群的组成、区系成分和生态功能类型进行了分析,对第四纪植被进行了重建。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有陆地植物105科;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基本骨架,具有温带和热带过渡性质,反映出干湿交替、冷暖更替和水陆镶嵌的古环境特点。点多样性指数显示,北部为22~68个科(属),南部为65~117个科(属)。孢粉植物群划分为13个生态功能类型。运河沿线中全新世森林植被自北而南分为凉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4个植被带。影响运河沿线第四纪植被变迁的主要因素有第三纪植物遗存、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早期人类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墨尔多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存在9种植被类型,斑块数为1610,斑块面积约56990hm^2.其中,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区域的基质,与亚高山针叶林、流石滩稀疏植被、干旱河谷灌丛构成该保护区的4个主要的植被景观要素,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亚高山、高山草甸的分布面积最小,斑块数最少,边界最为简单,景观地位最弱.与其它研究区域相比,该保护区的植被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性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相似文献   

16.
吴兴亮  郭建荣 《贵州科学》2000,18(4):260-266
报道了海南岛的灵芝科真菌78种,分属于4个属,3个亚属,2个组。分析了灵芝在不同的热带植被类型中,其种类的组成不同。种类多样性变化呈:常绿季雨林〉热带雨林〉低山雨林〉中山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人工林〉河谷雨林〉稀树划原〉山项矮林〉红树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新一代天基测高系统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调查(GEDI)对森林观测及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GEDI V2(GEDI第2版)数据反演林下地形的性能,利用机载雷达数据验证林下地形反演精度,并探究反演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以美国西波拉森林与中国帽儿山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G-liht及帽儿山高精度机载雷达数据验证GEDI V2数据在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下反演地形的性能,并分析不同光束强度、光斑时间、坡度及植被覆盖度对地形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美国西波拉针叶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为2.33 m,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48 m;帽儿山针阔叶混交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RMSE为4.49 m, MAE为3.33 m。随着坡度、植被覆盖度增大,两种森林类型地形反演精度均降低。【结论】GEDI V2数据反演针叶林林下地形精度要优于针阔叶混交林,强光束优于覆盖光束,湿润地区白天效果更优,干旱地区黑夜效果更优;平缓地区数据使用效果极好,陡峭地区精度降低;中低植被覆盖度区域地形反演精度较高,高植被覆盖区域地形测定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对河南省啮齿动物的分布型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将河南省现生啮齿动物的分布型划分为5类  相似文献   

19.
苍山东坡植被垂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苍山是中国高山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之一,具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在对苍山东坡1966~4092 m沿海拔梯度进行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和ETM+遥感影像进行苍山东坡植被制图,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叠加,对苍山东坡植被景观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与顶级群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苍山东坡绝大部分山体位于2500~3500 m范围.苍山东坡现状植被垂直分布格局明显,具有6个垂直分布带.该垂直植被带谱与顶级群落垂直带谱相比有一定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量化了前人对苍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所做的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结果,找出了两者的差异,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向温暖带的过渡地区。该区已划成六个植被型。Ⅰ阔叶林、Ⅱ针叶林、Ⅲ针、阔叶混交林、Ⅳ竹林、Ⅴ灌丛和灌草丛、Ⅵ沼泽;十个植被亚型;二十八个群系和三十个群丛,地带性植被为含有常绿阔叶成份的落叶阔叶林。优势群落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 2.植被垂直带谱有五条: (1)低山丘岭灌丛、草甸和农作物带,<500m。 (2)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低山针、阔叶混交林带,400~900m。 (3)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中低山落叶阔叶林带,800~1.400m。 (4)中山落叶阔叶林带,1,300~1,800m。 (5)中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灌丛林,>1.750m。 3.该区植被强烈地受过人为活动的干扰,导致了植被的逆演替,也招致了生境条件的惭趋恶化,所以,植被合理利用的途径应根据森林的现状、演替、不同的生境条件、和各种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