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人类艺术的诞生时,"装饰"这个名词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类的艺术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一些门类正在处于边缘化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形态的日趋多元化,在西方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如潮水般涌进的情况下,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向大家展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悠久、深厚、绮丽和多姿,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让这些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影响,可以发觉在英语普及下的当今,西方强势文化的传播所造成的中国民俗文化的严重缺失。在英语教学中,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是我国英语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曹东波 《科技资讯》2008,(35):202-202
此次研究,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西方的习俗和文化、还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节日风俗,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更好地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沟通,让中国走向世界。中西方各国间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间的碰撞而产生某些误区,要通过相互承认、理解对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达到相互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解后循 《科技信息》2013,(17):296-297
科学(指自然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它来源于哲学。西方有西方的哲学,中国有中国的哲学,由此西方产生了西方科学即现代科学,中国产生了浑天说、盖天说、中医学等中国传统科学。西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文化土壤,本文通过对西方科学发展的文化因素及我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分析探寻我国现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对当前我国实施科学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堪称是一部有关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怎样让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传到西方,让欧美国家了解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对《红楼梦》霍译本中人名和典故译例的分析来探讨其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生产劳动、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西方文化与中国汉文化的不同之处。在英语学习中注意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的理解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7.
刘柏涛 《开封大学学报》2010,24(2):36-38,59
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学是西方科学文化的产物,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心理学思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很多心理学问题上看法相同或相似。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既要科学化又要本土化,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比较看,西方文化倾向于具体、精确,表现为严密的逻辑思维,有良好的求异求新传统。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则更多地表现为直观、类比的形象思维方式,思维缺乏逻辑和数学的传统,模糊而不求精确,且功利主义比较严重,不够注重基础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实验科学传统和完整的科学体系,导致科学缺少应有的地位,并且缺乏通过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我国科学文化传统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也许是我国至今未获得诺贝尔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审美价值取向的不同导致英汉词汇及表达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也影响了我国学生在写作时的表达力和说服力。我国学生若不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往往会造成误解。思维方式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它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  相似文献   

10.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 ,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 ,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本文指出 ,通过研究汉字的形、音、义可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 ,揭示了汉字的优越性 ,从而确立了汉字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部分运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在借鉴西方管理理念的同时,还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吸取其精华,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大众文化承担着后现代主义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詹明信后现代文化理论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入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与重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更好地解决中国出现的问题,使中国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新  柴志敏 《科技信息》2012,(13):171-171
谚语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人们的认知对谚语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不同的文化认知。本文从跨文化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共同体现出的集体主义观,有利于读者打破固有的认为中国是集体主义、西方是个人主义的传统中西方文化观念,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了解认知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中,存在着三种异质性法律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这三种历时性的法律文化以冲突的形式和共时性的形态存在于当今意识形态中。应处理好这三种法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法律文化氛围。应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主导,立足于重视和发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解读,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谱写法治中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建筑人类学的思考——论建筑文化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分析了建筑文化对我国传统建筑的影响,论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别,指出在新时期应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从远古至近代的几千年的发展中 ,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最大特色。但是到了近代 ,随着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文化交流加强和冲突加剧 ,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通过对西方文化传入方式的分析和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的考察 ,揭示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三次转向:其一是固守传统文化的内在理路,坚持中体西用的保守主义,文章把这种文化态度称为固守传统的零度转向;二是背弃传统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是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落后文化,这是背弃传统文化的180度转向;第三种文化态度是一种融合古今中外思想的开放的文化态度,既珍视传统文化,又要走出华夏中心论和欧洲中心论的偏见,走出体用二元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形成一种开放型、学习型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西诉讼文化差异的比较,指出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主要存在三点不同:一、思想意识基础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西方传统诉讼文化以基督教宗教文化为思想基础.二、诉讼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追求“无讼”,西方传统诉讼文化追求以实现正义为价值目标.三、在形式上表现出对程序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重实体轻程序,西方传统诉讼重视程序价值.文化基础的不同应当在我们移植西方诉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的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引起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并以我国社会转型作为背景依托,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主文化和亚文化、文化逻辑和市场逻辑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在客观反省传统文化中超越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超越西方文化,在利用市场经济的同时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大力弘扬主旋律是我国文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从逻辑的角度来讨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认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西方从古希腊以来就有比较系统的逻辑学的研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缺少这一基本的元素。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而中国缺少逻辑学的研究,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因此,要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国,有必要加强逻辑学的研究和教育,这是我国逻辑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