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宋时期,经济发达,都市繁华,国都杭州的体育活动空前发展,其中最为盛行的是相扑运动。当时的相扑运动分“官方”和“瓦市”两个方面,技艺水平之高、参加人数之多,均为历史罕见。促使相扑运动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宋代上承大唐体育之遗风,二是北宋南渡把北方的尚武风气带到南方,南北体育文化得到溶合统一.  相似文献   

2.
《水浒》所描写的酒店的标识、酒库、酒楼、阁儿、座头、酒保、过卖、量酒、下酒、按酒等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杭州的饮食风情。  相似文献   

3.
《水浒》中有关夫妻称谓的许多方言,如"官人"、"养家人"、"老公"、"盖老"、"孤老"、"家长"、"娘子"、"浑家"、"老婆"、"老小"、"外宅"、"回头人"等,鲜明地体现了宋元杭州民俗文化和地方特征,对这些词语进行考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解读小说文本,更透彻地认识小说作者。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对《水浒》的研究中,作者的政治态度和道德立场一直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并每每作为论证成书处代,写作目的以及版本等诸多问题的重要依据。诚然,作者在现实政治和道德压力下,不得不同传统话语方式达成某种妥协,但《水浒》成书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此。我们认为:从话本和杂剧中吸取继承的现实主义精神贯穿全书,成为《水浒》一书的最大特点。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迥异于现当代文学中流弊甚深的那种虚假的现实主义,而以“  相似文献   

5.
王建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110-114
鲁西南地区是水浒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对在中国两大曲牌体声腔体系之一———“弦索”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形成的地方剧种柳子戏中的水浒剧目,却从未有专家学者予以关注。柳子戏中的水浒剧目虽然不多,却也以对市民生活与商业文化的刻划、日趋现代化的叙事结构、鲁西南人民的英雄性格与雍容华贵的地域风情的展露描画出了戏剧史上的辉煌一页。  相似文献   

6.
民国程善之的《残水浒》作为水浒续作,充分发掘了《水浒传》中众多情节和人物描写方面的空白,像扈三娘的失语、众军官的出路、石碣的来历等,并将自己对国事的关注和因果思想纳入其间,还将现代的女性节义观借程小姐之口进行了阐发。尽管《残水浒》存在诸多缺陷,但作为善读水浒之作,对于水浒的接受则增益不少。  相似文献   

7.
《水浒》文化肯定“仁者好人”、“富者好仁”的正确理念,启发及时行义的社会责任,宣扬大一统思想,《水浒》文化中的忠义传奇故事目前轰动了台湾,这些都说明《水浒》文化具有现代价值.当此大时代快速进步转化之际,《水浒》文化也在去芜存菁中更新转化,在继承传统中转化传统,以适应新时代、新社会.  相似文献   

8.
论《水浒》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一书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它提倡的理想人格是"义"和"侠",以义气和勇气为上,崇义尚勇,提倡乐观进取、刚健有为、自强不患、以刚为美.它主张人们应具有社会责任感,以铲尽人间的不平为己任.<水浒>的这种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显然与传统背道而驰,是对传统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水浒》中有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宋元杭州方言,如"兀自"、"叵耐"、"不迭"、"没脚蟹"、"没巴臂"、"葫芦提"、"可怜见"、"不知高低"、"有首尾"、"皂丝麻线"等,对这些词语进行考析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小说文本,更透彻地认识小说作者。  相似文献   

10.
《水浒》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它主要是写男性 ,但也写了一些女性 ,大体上可以把她们分成 11种类型 :1.节妇 ;2 .女将 ;3 .淫妇 ;4 .娼妓 ;5.刁妇 ;6.虔婆 ;7.母亲 ;8.妻妾 ;9.女儿 ;10 .女使 ;11.舞女、歌女。这 11种类型的划分 ,不完全是并列的 ,不少具有交叉关系。作为女性 ,从人生历程来说 ,主要就是女儿、妻子、母亲三种身份 ,因此 ,除 7、8、9之外的其他 8种类型都是这 3种类型在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桐城歌是安徽桐城地区一种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民歌,明代以来,这种出于闾巷、独抒性灵的民间歌谣,得以跻身于时调杂曲之列,或为吟唱或被念诵,刊布成帙、影响深远。先后被文人冯梦龙、顾起元、李子汇等广为辑录。据文献考证,明代收录桐城歌最多的是《风月词珍》,影响最大的是《山歌》,其蕴含的独特社会背景、审美特征、艺术形式,鲜活而生动地反映了有明一代桐城地区社会文化图景和风俗人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两宋时期,历史教育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针对统治者而开展的以资政、资治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又有系统传授历史知识、以培德育人为目的的学校历史教育,同时还有面向普通民众的社会历史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两宋历史教育的大众化和通俗化,推动了历史教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皇家院体画和文人画一统格局,但也出现了游离于上层文化世界之外的风俗画,它表现民俗习尚,充满清新朴实的生活气息,深受百姓喜爱。透过宋代的风俗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宋代的城市面貌和人文风俗习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宋代时期普遍设置用以观测水位的水尺,技术水平较前大为提高.记述宋代用于河渠、湖塘和平原上3种水尺的设置状况和用途,对其水位量测技术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赵莎莎 《科技信息》2009,(19):225-225
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的特点。它源于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6.
荆州马山民歌是荆楚古歌遗风的一个典型代表,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在整个湖北民间音乐宝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山民歌的传承,与当地地理、生产、生活、民俗等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建国以来,马山民歌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自1127年徽钦二帝被掳、北方大好河山被女真人占领起,南宋朝廷上下收复失地、报君父之仇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因势力悬殊,打败金朝、收复失地一直是个梦想。在南宋中期,乘金朝衰弱,北方蒙古兴起之机,南宋蒙古结盟,消灭金朝政权。这一政策的出台,实属迫不得已,南宋政权内部的争议、金朝的不当措施、蒙古的强大武力,让南宋作出了这一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南朝民歌缘情绮靡,它在内容题材上以描写女性爱情为主,艺术手法精致,风格清丽活泼,形式上以五、七言四句为主等特点无不影响着同时代以及后来文人诗作,主要表现在当时的文人拟作、宫体诗和随后的隋唐文人诗作。南朝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绝句和律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姜夔在南宋词坛上的成就为人们所推重,而他在南宋诗坛上的成就则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现今几部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对姜夔的诗要么不予提及,要么只有简略介绍。实际上姜夔既有风格独特的诗作,又有见解精辟的诗歌理论,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南宋诗坛乃至宋代诗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望能被编写和修订《中国文学史》的专家学者所注意。  相似文献   

20.
王十朋其传世墨宝真迹仅存《扎子》一篇,即所谓《宠示帖》,未见于《王十朋全集》,是一篇佚文。它涉及王十朋的政治、思想、交游、文学、书法诸方面,故特作考释,并纠正《全宋诗》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