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桂春 《科技信息》2011,(36):246-246,243
本文主要在JXTA架构的基础上构建一个P2P企业内部即时通讯系统,在即时通信的过程中,在发送端对消息进行加密,在接收端再对加密的消息解密,消息在JXTA网络中是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传输的,使数据传输更加安全,能够满足企业内部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王金宝 《科技资讯》2010,(33):30-31
本文基于银行系统数据传输的特点及现有数据传输加密方式面临的问题,利用基于对称加密算法(DES加密算法)的硬件加密机系统,对银行系统的密钥管理方案进行了设计,并详细说明了该密钥管理方案在银行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保护数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数据加密,本文针对当前对数据传输可靠性的要求,介绍了DES算法,并对经典加密算法RSA参数的选择进行了重点讲述,设计了一种可靠的数据加密系统。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XML加密规范,对XML加密采用自定义密码算法的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指出XML加密采用自定义密码算法时,应用系统需对所采用的密码算法进行自定义并调整XML加密文档结构,详细设计了自定义密码算法的XML加密的实现过程和相应文档结构的调整方式,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做了阐述。作为XML加密采用自定义或新定义密码算法的一般实现方式,有助于XML加密的扩展应用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一种网上银行的通信接口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网上银行与众多的业务系统通信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网上银行系统与中间业务平台通信的接口,该接口在网上银行应用服务器(Weblogic)和中间业务平台(Tuxedo)之间采用WTC和Socket结合的方式,使用XML报文作为数据交换的报文.  相似文献   

6.
随着Internet和信息安全技术的蓬勃发展,网上银行已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银行运营模式。在网上银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问题,包括如何进行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如何保证账户资料和交易信息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更改,以及如何阻止非法侵入银行主机和核心资料系统等。利用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等方法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以及利用加密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是非常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网银系统中木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购物的方便、经济已被广大用户使用.但在使用网上银行系统时,木马病毒能窃取用户的网上银行帐号、密码、数字证书,给购物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网上银行系统中客户端内在的风险,阐明了木马病毒所带来的危害,并且列举了木马病毒盗取银行帐号、密码的常用方法,并提出了控制木马激活方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远程实验数据传输中加密数据防丢失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远程实验数据传输中的加密数据进行防丢失处理时,传统方法将加密数据流量全部汇聚在一个节点中,但在传输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有效防止加密数据丢失。提出一种新的远程实验数据传输中加密数据防丢失方法,对远程实验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分析,对待传输实验数据包进行分段处理,令各段原始数据数量相同且等长,将段作为单位,完成对段内数据包的编码传输、缓存及解码;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准备阶段、初始化阶段、实验数据融合阶段和加密数据防丢失验证阶段,对远程实验数据传输中加密数据进行防丢失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准确性高,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加密数据丢失,隐私保护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Java的DES加密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JAVA实现DES加密数据传输的论述与实现.介绍了对称加密算法DES,给出了如何在Java中使用JCE技术实现基于DES算法的数据加密和传输.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加密传输需求,提出一种基于TI公司的TMS320DM642芯片的以太网接入模块的数据传输方法,并且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该模块通过DM642特有的EMAC功能模块对数据进行传输,只要对相应的寄存器进行配置就能达到传输数据的目的,还可以利用TI提供的函数对数据包进行处理.通过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解密传输,以达到数据安全传输的目的.最后介绍了这个模块的物理连接实现方法和编程实现方法.该方案完成了以太网为媒介的数据加密传输,且具有良好的数据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1.
混沌加密能够灵活地兼容多种调制格式、实现多维度数据加密,已成为军事保密光通信中有效保护数据传输的物理层加密技术。为保证光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的级联式混沌增强加密通信技术。通过提升混沌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缓解混沌本振退化问题,采用功分复用技术实现对密钥的分发和对加密数据的传输,利用三维级联混沌系统对比特、星座、子载波进行加密掩蔽。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在2 km的七芯光纤上实现65.8 Gb/s的加密信号传输,密钥空间达到10^78,系统的安全性能明显提高。该项技术在军事保密光通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软件的硬加密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软件的一种智能硬加密方法.利用8位单片机、PCI总线结构设计了一种直接插在计算机总线上的硬件加密卡.加密程序设为中断程序,以陷阱中断的方式启动该中断程序.采用随机数实时核对加密方法,加密卡中随机数生成电路经A/D转换后、通过外部中断方式存入片内RAM中,成为被加密数.因该数是随机产生的,所以解密很困难.单片机与PC机间数据传输的端口地址译码采用GAL16V8完成,既具有保密性,又减少成本,节省了系统地址资源.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智能家居系统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出现恶意攻击、隐私泄露和身份盗用等网络安全问题,设计了基于混沌加密算法的通信安全系统.该系统采用AES加密算法进行加密设计,可以有效抵御静态口令丢失、伪服务器攻击等安全威胁,提高了系统保密性,使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一种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的网闸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秘密数据传输时不被泄露和篡改,设计了一种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方法.该方法将HASH函数、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进行综合应用,并以算法的形式在物理隔离网闸中实现,在将涉密网中的数据传输至非涉密网的过程中用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避免了信息的泄密和破坏.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纯的物理隔离网闸技术相比,加入加密和数字签名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对泄密数据传输延时几乎不产生影响.最后,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套基于IDEA&RSA相结合的数据加密系统方案,即用IDEA来加密需传输的保密数据信息,同时使用RSA来传送密钥,并对具体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实现的IDEA&RSA组合加密方式,具有速度快、不需要进行密钥秘密分配且保密管理的密钥量较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开源数据库PostgreSQL采用比较经典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可以通过SSH(Secure Shell)连接和SSL(Secure Socket Layer)连接方式提高访问的安全性.本文分析了PostgreSQL客户端连接方式,利用PostgreSQL客户端接口库LIBPQ,加密客户端到服务器的网络连接,配置安全套接层建立透明的安全通道,对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标准的SOA大部分是通过SOAP实现的.由于SOAP没有进行数据加密和压缩,因此对网络要求高,效率低.采用压缩加密方式实现远程服务调用,经过在同一企业内实际测试,可大大降低数据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同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Web服务器安全的两个层次: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内容的安全。介绍了Web服务常用的安全技术:对称密钥加密系统和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论述了SSL安全协议的安全机制和它在Web上的应用。介绍了利用WindowsNT作为Web服务器架设企业网站如何进行网站安全认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移动存储设备为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更大的隐患.通过微型移动存储设备可以很容易窃取计算机系统上的大量敏感数据或将病毒植入而绕过防火墙.在这种情况下,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显得尤其重要,使用硬件的方法虽然彻底,但使系统的易用性低.相对于其它加密方式,使用软件加密文件系统对用户透明、可靠,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文章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使用了加密文件系统--TrueCrypt与BestCrypt,并对其进行了介绍与比较.  相似文献   

20.
椭圆曲线密码是一种非对称加密,其加密速度低于对称加密算法,但是由于对称加密无法完成密钥的安全传递问题,所以一般使用非对称加密和对称加密组合的方式对文件进行加密,常用的对称算法有DES,3DES等,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加密强度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要求.提出了一个椭圆曲线密码加密通信协议,通过引入了一种新的加密方式:采用SHA-1算法.与椭圆曲线密码相结合的方式,取代普遍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达到了加密速度和强度上的要求,最后对加密的强度和抗攻击性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