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康 《科技信息》2007,(5):165-165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更体现了满汉文化交融的特点。清朝也是在入关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本文主要结合历史背景、清代服饰特点,论述满汉交融对清代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清代著名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中对服饰及其用料、刺绣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及其文化内酒的重要素材。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人物上装的外在表现入手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揭示出《红楼梦》人物上装与清代等级制度、满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红楼服饰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服装史上,清代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清初满族贵族曾强令推行本民族的服饰,要求汉族民众薙发易服,激起了汉族人民的普遍反抗。此后,满族服饰虽得以推行,但汉族服饰也有相当部分留传下来。满汉服饰相互影响,新的服装式样不断涌现。清人男子多剃发、梳辫、着长衫,袍褂喜用密线缝纫,行列如绘,图案花样繁多。女子中满人着旗袍、罩马甲,喜穿高跟花盆底鞋,汉人则南方多系裙,北方扎裤脚,衣有大襟、对襟、琵琶襟之  相似文献   

4.
解读《红楼梦》服饰的社会制约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楼梦》服饰是清代服饰文化的缩影。为了探究清代服饰的社会制约因素,文章从《红楼梦》服饰的外在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对清代服饰产生影响的各项社会因素,从而得出——清代服饰同时受到服饰政策、文学政策、等级制度、传统戏曲服饰、清代家族排场以及社会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清代满汉民族的交往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满族贵族凭藉权势,通过多种手段,获得大量汉人,采取强制措施,迫使旗内汉人迅速满化,但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经济,化落后,人口很少的满族人,吸收了大量的汉族化,又使八旗人员在清代中晚期大量汉化,所以,满汉交往与融合,成为清代满汉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十八世纪中国清代服饰与西方罗可可风格服饰的形成与发展 ,探讨了中西文化交流对当时服饰带来的影响 ,论述了这两种服饰在结构、纹饰、形制等方面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子弟书和岔曲是北京地区的两种韵文.它们诞生于清代中叶并流传至今.它们是珍贵的满汉民族文化遗产,兼有通俗文艺与高雅文艺的特性.它们是北京民间文学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清代政治体制的特征是高度集权,皇帝独揽大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清代的北京地区行政机构的设置,在其辖区内也是实行“一元化”领导权威。虽然军事、政治、行政体系互不相统,但其中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多元的,实行“条条管理”,其机构设置过程贯彻三个原则:1)满汉分治,崇满抑汉;2)有职无权,无职有权;3)官不专权,衙不专职,诸事会同办理。清代北京地方行政机构这种特征,从北京学的角度研究,应该说是民族问题和中央集权问题在官制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康熙年间,清廷在盛京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旗、民垦区划界,划界具有明显的满洲本位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分立界限未能禁绝旗人与民人在开发过程中业已结成的紧密联系。整个清代,在满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东北边疆地区的农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冠服制度是维护统治的一项重要典章制度。清代统治者在坚守满族服饰旧制的基础上,参照汉族冠服制度,逐步确立了既不失满族习俗礼仪,又饱含汉族服饰特性因子的清代冠服制度。  相似文献   

11.
程珂娅 《科技信息》2011,(17):143-144
本文以唐代文学作品对服装的描写为依据,探讨了唐代女子服饰的审美特征,具体从唐代服饰的开放性、对多种文化包容性以及服饰的色彩、装饰、刺绣、印染、款式等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白裤瑶服饰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广西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一带。与瑶族众多支系往往以服饰特点命名一样,白裤瑶也是因该支系男人身穿白色裤而得名。清代李琰《庆远府志》说,南丹“瑶人居于瑶山,男女皆蓄发。男青短衣,白裤草履;女花衣花裙,短齐膝”。  相似文献   

13.
分析现代服饰形象动静态不同展示形式的特征和视觉效果,比较几种主要展示形式技术手段和艺术效果.指出服饰形象的展示应针对不同场合和展示目的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服饰形象展示是设计师围绕服饰文化和商业目的,对服饰形象的再塑造及服饰审美意境营造的艺术表现;也是设计师以及模特运用创造性思维对服饰形象进行艺术构思的个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14.
王昌龄的妇女诗主要描写了三种女性:宫女、贵族妇女、民间女子。宫女诗多表现望君幸临和羡艳受宠的情绪;贵族妇女诗概括了女子的现实命运;民间女子诗多表现自由、欢快的感受。场景描写、民歌艺术是王昌龄塑造妇女形象的主要手段。王昌龄大致以宫女诗寄寓个人情怀,以贵族妇女诗传达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民间女子诗表现诗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清代西藏地方噶厦政府官员服饰不仅记载了藏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藏族社会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文章通过比对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对西藏博物馆馆藏清代西藏地方噶厦政府俗官服饰进行研究,对俗官服饰的基本类型即礼服、公服和便服等三类从样式、质地、纹样方面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其基本特点、类别、文化交流元素等,较完整地展示了清代西藏地方噶厦政府俗官服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分析中西方社会构成的历史差异出发,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文化大风格,阐释了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差异.在审美观点上,西方强调服饰外在形式的美.而中华古代服饰则偏重于强调在服饰行为上的伦理之美.  相似文献   

17.
清代数学家使用笔算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清代使用的各种计算手段,指出清代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中采用的计算手段和演算方法主要是笔算。介绍了清代两种不同的笔算体系:一种是由西方传入的笔算体系,另一种是中国的筹式演算体系。分析了笔算在清代数学从实用性向学术性转变中所起的作用,认为笔算对清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服饰流行趋势中的社会因素,作为一个必要的外部条件是不可缺少的,如社会、历史、种族、时代、审美观等等,但服饰流行的潮流必须与人的内在欲求相通,才能得以实现。人的欲求,主要是人的表现意识和模仿意识。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本文试分析这两种人的内在意识在服饰流行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诗经》中的祭服,对其中描写的“祭服”、“男子祭服”、“女子祭服”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特别是联系当时相关资料,对其中某些服饰作了新解,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先秦时代的服饰礼制、祭服形制、用途,以及当时的一些风俗时尚、森严的服饰等级制度和人们的审美观念。那些赋予政治内涵的“祭服”为长期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满汉辅助翻译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利用清朝的满文文献开发了“计算机满汉辅助翻译系统”·系统建立了一种面向满文信息处理的满文编码体系,以及一套满文字模,实现了满汉辅助翻译中首先必须解决的满文输入法和满文的屏幕编辑系统·重点介绍了包括词典管理子系统、规则管理子系统在内的开放性知识体系的构造,以及一套既适合语言学家填写又利于机器使用的知识维护系统,提出了使用一种新的对象式规则描述语言形式,完成知识的表达、存储以及解释的机制,实现了满汉辅助翻译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