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生态文化是新世纪人类文化建设的选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文化。攀枝花市是上个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重工业移民城市,不太理想的人居环境有碍于新时期城市的发展壮大。本文从生态文化的内涵着手,认为攀枝花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化来引领,且本市有建设生态文化的优势条件,所以发扬生态文化是攀枝花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100万人口大城市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和人类的价值观与行为紧密相连,是连接自然生态与人类行为的关键纽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巴音布鲁克为研究区,探讨游客对不同维度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水平,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游客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机理、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包括地方感、教育价值和休憩价值,游客感知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休憩价值、教育价值、地方感;游客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的排序为废弃物排放〉餐食〉购物〉住宿;地方感和休憩价值的感知水平对游客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有着正向影响,但教育价值的感知水平与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提高游客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的感知水平,进而增强其生态消费行为选择意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4.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类文化的危机,人类生存方式的危机,人类应当而且必须寻求新文化,以期化解人类的生存困境。生态文化正是时代的呼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从文化的三个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5.
生态人类学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的相应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生态人类学希望对人类社会文化作为适应环境的产物做出唯物的说明。该书分为第一章本土生态知识的内涵与价值,第二章本土生态知识与民族文化,第三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技文明直接推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威胁,因此科学技术必须走向生态化发展的道路。高校的生态文化教育是生态科技文化的摇篮,树立大学生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培养生态型人才从而传播和发展生态文化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文化经历了由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向科学文化的演进,而人类的文明也经历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和美丽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中,探讨文明和支撑文明的环境的关系,是当前科学界的重要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是坚持人、社会、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文化反映了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基于此,要深刻领会生态文化的内涵,认识生态文化建设的价值,积极探索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广西西江流域生态文化是该地区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生态智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核心精神在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呈现。西江流域生态文化作为传统农业文明时代的重要文化成果,具有维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持续发展的功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好类似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在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方面以及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大众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江流域生态文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生态灾变成为当今社会备受瞩目的问题,在导致这一危机的背后,人类的思想文化模式是值得反省的层面,本文试图将这一思考摆放到人类较原始的阶段,以原始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论"作为探讨核心做一次尝试性的生态思考。  相似文献   

11.
“性别文化”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以“女性艺术”为契入点分析文学是另一种目光,换一种思维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的“女性艺术”的现代化的进程,就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文本“性别”意识个案分析,试图阐释新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为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活动舞台,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不言自明的。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探求文化特质地理分布的简单原因,在于环境决定论的解释模式是基于世界性探险而搜集到的大量有关人类差异材料进行分类和解释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文章从早期理论学者开始进行追述和回顾,认为:如果将强调或者突出“气候的作用”的学者归为“环境决定论者”,这种扩大“气候”外延的论说方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3.
词的"婉约"与"豪放"成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分"婉约"与"豪放"两派,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哲学影响.2. 由于词家精神气度、资质性情有异.3.文化习得不同.4.题材和主题选择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难题Ⅱ":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高,而现代科学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从"元气说"的角度看,气既是自然物质的本原,也是人类精神的本原;既具有多元性与连续性,又具有应变性与感应性。这使中国科学技术及其思维范型的适应能力、同化能力与扩展应用能力较强。同时,元气说也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宝库。因此,我国应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在广泛接受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民”说,梁启超的“新民说”对儒学传统既有所继承又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创新观念,即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第一次明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先进文化的关系,建设先进文化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全面坚持“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此,党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带领人民努力创造出反映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武器、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客家人的“父亲”称谓有一个“指称族,”这些指称与客家人的名讳传统有关,从指称的语言编码方式看,还可以窥探到客家文化的某些底层,以及客家的父权或男权思想的孑遗。而“爸爸”指称的引入,则是现代文明对客家传统称谓文化的入侵和颠覆,它消解了父权或男权的威严,同时标志着新型人伦思想有待在客家地区得到全新确立。  相似文献   

18.
科技也是一种人文,是一种走向"存有的执定"义下的人文,在主体的对象化活动过程而成就一"我与它"(I and it)的思考格局.衍而申之,它可能走向一"具体性的误置",而这正是现代科学理性的特质;这将造成工具理性的偏歧作用,与人实存的异化有密切的关系."由人而文"是一实存者的开展与定位;而"由文而人"则是经由定位而溯至实存者的回归.藉用"境识俱泯"、"境识俱起而未分"、"以识执境"及"存有三态论"的架构可以阐明科技发展与人文重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殖民扩张和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新思潮的涌入,西洋歌剧开始大量进人中国,一种新型的音乐艺术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且冲击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歌剧"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熟悉的新型音乐艺术和新名词走入中国人的视野,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对中国歌剧诞生的自我"身份"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年的国学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百家讲坛》电视讲座的广受欢迎,其特点是传统文化经典学术研究成果的古为今用和大众化.它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传统文化研究和当代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文学教育应贴近受教者的心灵需求,强化人文关怀;课堂教学要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爱学、会学;要重视教学的层次性、适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