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言》中的联绵词有两个来源,一是在东汉以前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已经使用的联绵词,一是首次见于扬雄《方言》中的联绵词。两类联绵词在记音上呈现出无音转关系和有音转关系两个特点。有音转关系的联绵词在《方言》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通语与方言之间;二是属于同一个方言地域;三是分属于不同的方言地域。两类联绵词在语音结构上表现为叠韵联绵词居多和语音结构不太稳固的情况。两类联绵词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名词最多,并且标记自然万物的名词多于社会生活方面的名词。  相似文献   

2.
覃怀方言中的合音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怀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方言。覃怀方言中大量舍音词的存在,为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覃怀方言中的合音词,大致有两类:有音有字和有音无字。为了更有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对合音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联绵词是一种特殊的词,它既不是语法上的分类,也不是纯词汇上的分类,它是根据其词的结构形式及其意义的特点来划分的。传统上认为联绵词是一种由两个音节(表现为两个汉字)联缀成义,不可分拆开解释的复音单纯词,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只代表其语音,两个字的字义与该联绵词的词义无关。在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中,联绵词的辨识是一个经常碰到的问题,常有学生来问:哪些复音词是联绵词,联绵词到底有哪些特点,怎么去辨别它们?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难以教给学生一套很有用,容易掌握的方法。笔者在古汉语教研中,也深感联绵词辨识的难度和复杂,为实际存在的对联绵词的辨识的诸多纷乱而苦恼。因此想把以往通行的联绵词辨识方法清理一下,分析其优劣,以便加深认识并希望能作为引玉之砖,引起学术界对联绵词辨识方法的深入研究。从以往和目前所通行的辨识方法来看,最常见的有形、音、义三种辨识法。形,是从联绵词的字形上来考虑的一种辨识方法,细分之,又有两种。一种是  相似文献   

4.
“蔓”组同源词在音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 ,它们都是由相同的语源意义“覆盖延伸”为核心引申分化出来的 :由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 ,由物体的长大延展到空间距离的延伸 ,由面积的覆盖扩展到数量的繁多庞杂 ,……再到人的自傲心理的延展扩张。其次 ,在语音方面 ,它们具有通转的关系。有的是对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转关系 ,有的则是旁对转关系。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复合双音词产生的过程是 :从单音词到叠音词 ,再引延为联绵词 ,再由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发展为非双声叠韵的联绵词 ,最后衍生出一般的复合双音词  相似文献   

5.
《毛诗话训传》共有复音词’“约870个。按其词性大致可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儿大类。在词的构造上,既有由语音造词形成的联绵词和重言词,也有由语法造词形成的复合词,且呈现出由语音遣词大量向语法选调转化的趋势,在复音调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承先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6.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7.
收集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中的异构字,其中声符代换的有149组。这些代换声符的声音在隋唐时期可分为两类:音同声符,音近声符。探究声符变化的原因有四点:反映语音演变,方言不同,简省笔画,误用。  相似文献   

8.
联绵词是由两个大都具有声韵关系的音节组成的单语素表音词,不能拆解,但不少将其混为合成词.联绵词读音往往有音转现象,其书写形式虽然多形体,但常用形体往往向表意文字靠拢,加上形符.人们拆解联绵词往往由于对古训理解不妥或受古贤拆解联绵词的影响,或将其使用特点与构词法混为一谈.确定联绵词应从"联绵"上下功夫,即从其表音性入手,析其声韵看其形体.联绵词出于天籁可分为如读、变读、分音、外来音、摹音等类型.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中的韵母和声调正在向普通话靠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是"音类的类推替换",而非寻找"相似的音值"。不同的声母、韵母变异时间和特点都各不相同,韵母的变异明显先于声调,"调转韵必已转",外来音类和原有的音类在不同的层面构成叠置现象,变异的模式都属于普通话与方言两个不同的语音系统竞争之下的音类的突变。观察其演变的方向和规律对研究中原官话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音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上饶方言具有结构系统上的自身特点,其元音、辅音和语调都与英语语音有较大的差别。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英语语音教学,对上饶地区学生克服方言语音的负迁移影响、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晋城方言中的“圪”头词,一种附加式的构词法,属于前加式,多表面出“小”和“少”的意义,具有极强的口语色彩,表现出事物时更富形象化色彩。在晋城方言中,附加“圪”而构成的词可以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等。  相似文献   

12.
《蜀语》从实际语言出发,忠实记录了大量的明末蜀方言词语,包括形、音、义三方面的内容;考察了一部分蜀方言词语在辞书中的记载情况以及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考证了一部分蜀方言本字并辨析了相关的文字字形。《蜀语》是研究明末蜀方言的重要资料,其断代断域的方言记载和研究模式对后代的方言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所谓同音是指孝感方言和普通话按语音对应规律完全对应的音,所谓同形是指书写形式完全相同。文中所列的孝感方言词有少数可能不是本字,但当地人都这么写,我们也收录了。孝感方言词的意义分两类,一类是与普通话的词义没有联系,另一类是与普通话的词义有联系,我们都收录了,文中所列的孝感方言词,有少数在普遍话中是语素或短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谐声系列的角度,结合特殊谐声字研究《说文》中的读若音,发现有些读若音正是为特殊谐声字注音,联系上古文献中的音注材料和押韵材料,认为这些读若音反映了汉代音系不同于先秦音系的一些语音特点,强调研究《说文》中的谐声字要综合考虑时代和地域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邵阳县金称市方言中重叠式名词从语音、语义和语法3个方面进行了描写分析。邵阳县金称市方言中重叠式名词语音上呈现模式化特征,同形重叠式名词通过异调变音来区别意义。这些词主要分布在器物、植物和人物称谓的具体性口语词之中,绝大对数不具备小称指爱等色彩意义。重叠纯粹是一种构词手段,重叠后一律不儿化,不带儿尾,子尾等词尾。从金称市方言中重叠式名词可以看出西南官话对湘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域辽阔,汉语包括多种方言。方言转换技术可实现方言间语音的转换,丰富语音交流的方式,增强语音交流的可懂性、友好性和趣味性。该文分析了普通话与沈阳方言在声调调类与调值、时长和特殊词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普通话与沈阳方言转换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混合聚类算法的方言基频转换模型、基于统计的方言时长转换模型和基于加权有限状态机的特殊词识别算法;通过基本转换和说话人音色还原构建了方言转换系统,实现了实时普通话语音输入、沈阳方言语音输出。评测结果显示通过方言转换系统得到的方言语音与目标方言语音具有较高相似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方言”性质的理解具有三维的理念,即:方言是一种语言的支裔和地方变体,它具有群体性、历史继承性和地域性。同一个族群由于迁徙的关系会分化出不同的支系,其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也会因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改变而在继承、创新、融入三方面表现出差异,从而形成方言。因此笔者主张划分方言不能仅凭语音的区别性特征,必须兼看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情况。从客家多数地区一致使用而其他方言不用的200多条特殊词(包括虚词、语法格式)来看,证明客家话可以独立为汉语的方言。笔者还认为划分方言,必须处理好语言结构与群体的来源、心理倾向、文化风貌等的关系。在江西的客家人不愿和操赣语的人认同,这与不同的祖源和文化习俗有关,两者是汉族的不同支系。在语言结构方面两者的语音多少有一些差异,加上词汇、语法结构上较多的差异,还是处理为独立的方言较好。  相似文献   

18.
嘉善话中实词的重叠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嘉善县位于浙江省东北边境,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区,素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嘉善话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语音上接近苏沪方言,与浙南吴语差异较大。嘉善话与嘉兴各县方言在语音上更为接近,但均有差异。嘉善县府所在地是魏塘镇。本文记录魏塘镇的嘉善话。嘉善方言中,实词的重叠比较普遍,名词、动词、形容词及量词等均可以有重叠格式。在语法中,重叠并不是把两个词简单地加在一起,而是一个词的不同形式,是一个词的语法变体。本文着重揭示跟普通话不同的一些主要的重叠形式及特点,与普通话相同的,间或略有涉及。一、名词…  相似文献   

19.
文白异读是指同一个词在书面上有一种读音,在日常口语中另有一种读音,前者称为文读音,又叫读书音,后者称为白读音。文白异读是方言语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读音是方言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方言语音“洋泾浜”,通过研究文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与共同语语音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白读音则是方言自身固有的,历史比较悠久,有的保存了一些中古甚至上古音,通过研究白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的特色及其与周边方言和共同语语音的差异之处。咸宁方言存在比较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有的涉及到声母或韵母;有的既涉及到声母,又涉及到韵母;还有的涉及到声调。通过研究咸宁方言的文白异读,可以清楚地看到咸宁方言语音系统与共同语语音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 ,地处华北的晋中市 ,其方音突出体现了“晋语”的某些特点 ,但又有晋中方音特有的语音现象。晋中方音与普通话语音辨正主要表现在声母 ,韵母 ,声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