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负载平衡是实现J2EE集群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将平均响应时间和加权连接法结合,提出了一种Web层混合因子动态负载平衡策略,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Amoeba系统一个机群上进行的基于集中式负载平衡管理策略. 通过在任务初始化方法中添加和未添加迁移策略的对比实验与无负载平衡管理的结果比较, 表明在分布计算系统中采用负载平衡策略是完全必要的, 并且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具体分析了进程迁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为负载平衡管理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模式, 也为迁移策略对系统性能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单介绍了工作站集群的特点,并详细讨论了工作站集群负载平衡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最后立足于SPMD模式下大规模数字运算并行程序,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算法.  相似文献   

4.
负载平衡是集群计算机并行计算的核心问题。在研究了多种非实时并行系统负载平衡算法后,根据实时集群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任务分配表的负载平衡算法,并对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作了阐述。并对此算法的实时性作了大量测试,结果表明其负载平衡延时基本满足二次曲线特征,故此算法的实时性是较优的。  相似文献   

5.
本简单介绍了工作站集群的特点,并详细讨论了工作站集群负载平衡中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最后立足于SPMD模式下大规模数字运算并行程序,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实现动态负载平衡的算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同步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模型系统结构的构建和分割,建立起数学模型仿真的任务调度图,并结合动态负载平衡调度策略,进行了同步发电机的任务调度,通过对并行运算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了并行运算在同步发电机任务调度仿真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应用中经常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资源以及快速查询和频繁修改的操作.哈希表是可以存储大量数据的资源,它可以支持这两种操作,并且花费很少,但是存在哈希冲突.因此,有人提出了动态负载平衡策略来改善关键字的分布,从而减少冲突次数.但是,这种策略只是在产生冲突的时候才进行冲突处理.本研究优化了这种策略,在带宽空闲时进行负载平衡处理,从而更好地处理哈希冲突,保证了部分冲突在其产生之前已经得到处理,改进后的策略平均插入次数减少了24.2%.  相似文献   

8.
吕靖  康晶 《科技信息》2010,(26):I0230-I0231
在结构化P2P网络中,为了降低动态负载平衡策略中负载在轻、重载节点之间转移的开销,本文对虚拟服务器负载平衡算法进行改进:提取节点IPv6地址中的物理位置信息作为负载转移时轻、重载节点的相关性信息,选择物理位置邻近的轻、重载节点相匹配进行负载转移,以减少负载匹配和转移时的开销,增强负载平衡的快速和有效性。所做改进降低了相关性信息的计算开销。  相似文献   

9.
负载平衡是集群计算机并行计算的核心问题。在研究了多种非实时并行系统负载平衡算法后,根据实时集群系统的牧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任务分配表的负载平衡算法,并对算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作了阐述。并对此算法的实时性作了大量测试,结果表明其负载平衡延时基本满足二次曲线特征,故此算法的实时性是较优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效用函数的网络负载平衡的用户关联策略,该策略联合考虑了基站的负载和用户的服务质量。将用户关联问题建模为网络级的加权效用最大化问题(一次负载平衡),通过松弛用户关联因子将所提的非线性混合整数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凸优化工具CVX求解得到最优的用户关联因子,并基于最大概率法将用户与基站进行关联。为了解决由于一次负载平衡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基站过载的问题,提出了二次负载平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负载平衡策略有效地改善了系统性能,在保证用户最低数据速率的前提下使系统达到了负载平衡。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VPN负载均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集群理论 ,对VPN负载均衡两个方面的技术进行了研究 :VPN应用服务的负载均衡和VPN自身的负载均衡 ,提出了基于状态和基于服务类型的两种VPN负载均衡机制的算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链路响应的负载均衡网络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链路优化和负载均衡是提高网络响应速度的关键技术,通过对链路聚合及负载均衡技术原理及实用性的研究,将DNS轮序、网络地址转换及负载均衡群集技术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提出了基于不同链路实施调度的负载均衡策略,该策略既实现了优先利用同网链路传输数据,又解决了网络负载三级均衡问题,提高了网络的响应速度、可靠性和可伸缩性,同时给出了策略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Windows Server 2003测试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提高网络多资源利用率和执行效率,确保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效果,通过微服务架构研究了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方法。通过数据层、基础层、服务层、业务层以及表示层,建立微服务总体框架结构,动态调度网络多资源服务,降低负载情况,采用微服务架构,构造可扩展的网络拓扑结构。依据负载均衡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利用多蚁群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局部和全局更新网络流量之间信息素,实现网络多资源负载均衡优化。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资源负载均衡执行时间仅为10 s,网络资源利用率和负载均衡度分别为89.2%和89.4%。可见所提方法能够对网络多资源负载进行均衡优化,有效提高网络多资源利用率和执行效率,确保资源负载均衡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机群系统中采用的负载平衡多是在作业、进程和线程中的任一级实现,很少有采用多级负载平衡的系统,其原因是为了减少在实现负载平衡的过程中引入的通信开销。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作业级和进程级的多级负载平衡算法,通过采用动态多阈值的自适应负载收集技术以减少通信开销。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负载平衡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并行作业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服务器集群中,负载均衡是一个关键部分,它是集群系统中任务分配的核心环节.该文在比较3种负载均衡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JBoss应用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策略的特点,对国内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Apusic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策略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内容发布订阅系统的路由优化和负载均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非均匀数据分布情况下的负载均衡和大规模系统中的事件路由效率问题.使用K-D树划分结构实现了内容发布/订阅系统的静态负载均衡.在此基础上,利用K-D树的索引机制,实现了系统事件代理之间的分层路由机制,将路由效率提高到O(lnN).基于区域匹配和路由2种负载特征,采用区域分裂和复制方法实现代理之间的负载调度.通过转移加入和动态探测的方法解决了动态负载均衡问题.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上述方法解决了基于事件空间划分的内容发布/订阅系统的高效路由和负载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分布式异构系统内负裁的均衡分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率,采用CORBA中间件技术能有效满足异构环境复杂性、均衡作用自适应性等特点.通过研究CORBA环境下的负裁平衡实现机制,提出相应负载平衡系统模型,同时设计了双层双阈值负裁平衡算法以实现异构系统下的负载收集与评估、服务动态预分配和迁移,提高系统的并行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负载平衡算法DMAL,定义了节点机可能的4种状态,并讨论了DMAL算法的实现规则;描述了基于DMAL算法的任务调度模型;讨论了DMAL算法中任务的分类问题、任务的迁移粒度问题、负载迁移的触发时机问题;为了增强在负载平衡时处理节点间的通信能力,引入了多Agent技术,并为异构分布式处理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DMAL算法的负载平衡框架结构;最后通过实验仿真,比较了DMAL算法、现有的负载平衡算法以及不作负载平衡的运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DMAL算法的分布式处理系统工作在不同负载和应用问题数据规模的情况下,在任务的处理时间、丢弃率和平均响应比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从而验证了该算法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预测的负载平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动态负载平衡算法,算法以本地负载信息为基础预测结点到达空闲状态的时间,并且在此之前发出任务请求,从而保证系统中各结点都处于忙碌状态,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与系统整体性能。由于算法在实施负载平衡时不需要在各进程之间进行同步操作,而且各结点自主决定负载平衡参数,对系统中其他结点的信息要求少,因此负载平衡的开销较小。实验证明,该算法对于科学计算类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负载均衡策略与算法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解决高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 IDS)的性能瓶颈问题,提出了可用于n IDS的负载均衡策略和算法。在阐述基于多引擎并行处理的n IDS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和分析了3种实用的n IDS负载均衡策略,重点论述了一种基于流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FDLB算法。该算法依据通过动态反馈和预测机制得到的当前引擎负载情况,以一个会话为分配单位,将新的网络数据包分发给当前负载最小的引擎。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流量多引擎情况下,FDLB算法的负载均衡效果要比轮转算法好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